正所谓,战火一起,金银如流水般消逝。
当然。
这只是夸张的说法。
但能流传此言,足见战争耗费之巨。
前文已述。
大明自开国便站在了巅峰。
不论是洪武年间,还是永乐盛世。
大明军队的战斗力,都是所向披靡。
航海绝非易事。
朱元璋时期,海盗便已横行。
彼时倭国南北战乱,败军之将流窜海上,侵扰大明沿海,成为百姓闻之色变的倭寇。
海岸线危机四伏。
在此背景下,郑和竟能扬帆远航,且行程遥远。
这无疑彰显了强大的国力。
正因如此,朱允通才萌生了提前开启航海的念头。
然而。
他不想重蹈朱棣的覆辙。
亦不愿效仿唐太宗李世民。
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朱棣,皆有一个共同的弱点:虚荣心作祟!
万邦来贺。
听起来威风凛凛。
实则劳民伤财。
何以至此?
简而言之。
为了颜面,为了彰显大国风范。
那些朝贡的番邦使者,携带些许大明稀缺之物,说几句奉承之语,便能换回大堆的财宝。
有时甚至还能换取国家的庇护。
穿越至此之前。
朱允通研读史书,每当遇到此类事迹,总是头疼不已。
李世民在“天可汗”的颂声中迷失方向。
朱棣在万邦来朝的荣耀里,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并非贬低李世民和朱棣。
在历史长河中的众多**之中,这两位均属能力超群之辈。
然而,受限于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他们对此毫不在意,反而满心欢喜。
哪一个王朝不梦想着万邦来贺?
这是何等的荣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正是由于他们的实力过于强大,因此对于金银财宝并不十分看重。
“万邦来贺!”
“我要重新诠释这一盛况,让世人明了,何为真正的万邦来贺!”
朱允通眼中闪过一抹寒意。
他既要面子。
也要金钱。
小孩子才会做选择,成年人则是全部都要!
“不知马三宝此刻是否在四叔麾下效力。”
朱允通心中暗自思量。
谈及航海领域的专家。
郑和无疑是一个无法忽视的人物。
既然有这样现成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