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七章 簡答題,電子重生,周碩,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休息間的門啪嗒一聲被推開,一名省委的工作人員表情嚴肅的匆忙走進來,分別將兩張紙條交給了何夕和蕭懷丹。

周碩連忙坐到何夕身邊,只見他手腳利落的核對了之前約定好的記號,確認是江大橋傳出來的之後,這才連忙將紙條打了開來。

兩人瞪大了眼睛,只見江大橋的紙條上面,筆跡潦草的寫著:“軟體園專案的戰略投資者將以何種方式實現利潤,是否會造成政府的公權力、公信力受損?”

軟體園專案的籌備千頭萬緒,任誰也不敢說單憑自己的頭腦就把問題全都記住。甚至是一個人能夠攜帶的資料量,在這種需求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而這也正是蕭懷丹、何夕和周碩在這裡的原因。馮開貴和江大橋手邊有的只是一個總綱,當需要具體的資料或者說明的時候,就是他們這小外助手的工作了。

競爭對手們的提問總是出其不意或者角度刁鑽,開會的領導不可能對此早就有所準備。這時候將問題傳遞出來進行場外求助、或者藉口場外求助來爭取整理思路的時間,都是非常好的應對方法。並不是所有的常委會議全都是檯面下就已經取得了共識,尤其是像這樣省內兩座城市之間的競爭,最後只能是在會議上刺刀見紅。沒有到最後一刻,誰也不敢言必勝。

何夕顯然不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會議,以及第一次做這種智囊的工作,應對起來顯得老馬識途、遊刃有餘。

他先是根據江大橋的問題在隨身攜帶的資料裡找出相應的檔案,然後將這一部分檔案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好像在完成一道簡答題一樣,隨即將縮略的答案附錄在紙條的下面。

何夕將資料整理好,連同紙條一起遞給了工作人員。另一邊蕭懷丹也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既然兩邊是同時送來的紙條,可以想見內容都是差不多的資金問題。

不論是繡城還是大港,軟體園專案落戶最大的攔路虎都是資金問題。專案展可以透過招商引資達成。但是在此之前必須有一筆啟動資金。一方面用來做基礎設施的建設,另一方面也要先扶持一批企業來形成示範效應。

大港雖然家大業大。可並不是說它就不用擔心資金問題。家大業大雖然意味著賺的錢多,可是同樣吃飯的嘴也多。要讓馮開貴像是繡城一樣引入戰略投資者,這將會分去軟體園專案最大的一筆好處。

政府拆遷、徵地之後賣給軟體園的管理組織,經過三通一平之後加價轉手就是幾倍的利潤。以軟體園專案為輻射,更可以帶動周邊地區的地價,由此導致的財政增加才是他最大的目的。

而繡城則不同,正在生死線上掙扎的人。能有一根稻草也就滿足了。江大橋對軟體園專案最大的指望,不過是緩解繡城國企大下崗的壓力而已。只要軟體園專案能夠帶動就業,他的目的就已經達到。至於能夠為財政實現多大的利潤,也就不是他所奢求的了。

省委的工作人員收好雙方各自遞過來的紙條和檔案。一言不的轉身離開。然而之前尚算其樂融融的閒聊卻再也回不來了,雙方之間漸漸醞釀起一種劍拔弩張的氣氛。

這看似簡單的一問一答,卻拉起了雙方對抗的大旗。誰也不知道第二個問題何時會來,但無疑他們的關係已經正式成為了競爭者。

對於三個人來說之前的種種辛苦,只有在勝利之後才有意義。兩座城市之間。只有一個贏家。勝利者通吃,而輸家的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拆遷補償使用何種標準?”

“技術展和成果轉化將如何保證?”

“出現商業或者外交事故,將如何進行善後?”

“若軟體園經營困難、沒有實現出口計劃中的盈利能力,是否考慮了退出機制?”

一張張紙條從隔壁的會議室裡傳遞出來,休息間裡的三個人也都是焦頭爛額。如果是容易回答的問題根本就不會傳遞出來。很多甚至涉及到了一些潛規則,解釋起來就必須只可意會不能落於紙面。這個時候,就非常考驗智囊說話的藝術了。周碩在這方面倒是幫不上什麼忙,只有把希望寄予在何夕身上。不過幸虧何夕之前是在商業廳做副廳長,對商業事務的瞭解非常透徹,給與了江大橋有力的支援。

休息間的大門被再次開啟,工作人員一言不的將紙條交給何夕,肅手而立。

“繡城如何實現全省分包的模式,而不會形成力量的分散,實現軟體園專案富集產業的目的?”

何夕想了想,在紙條上寫下了答案。工作人員收走紙條,轉身離開。然而這一次等待了許久,卻就是不見工作人員再來。

休息間裡的三個人對視一眼,心下明白隔壁肯定是對這個問題爭論的非常激烈。這本來就是繡城在軟體園專案上丟擲來的一個殺手鐧,大港會在這方面奮力阻擊毫不奇怪。

過了將近二十分鐘,早就已經跑斷腿的工作人員終於再次來到休息間。他掃視了一番,這次卻打破了沉默。

“誰是周碩?請和我來。”

周碩站起身來,和何夕對視一眼,然後整理了一下衣服,點了點頭應道:“我是。”

工作人員開啟休息間的大門,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周碩深撥出一口氣,一馬當走進了會議室。

會議室裡,十三名省委常委和馮開貴、江大橋對面而坐。周碩從休息間的門裡出來,正好是在會議桌的末尾,卻在一瞬間成了會議室裡眾人矚目的焦點。

不需要介紹身份,會議桌主位上的人遠遠的問道:“請說一說如何在分散外包的情況下,仍然使軟體園專案培養產業的目的得到落實?”

周碩飛快的掃視了一遍會議室內,朗聲說道:“這就要看省裡的魄力了,是要培養一市的產業,還是一省的產業?”

他不等別人作答,便自顧自說道:“若是培養一市的產業,自然要把上下游所有的企業都放在一處,這樣確實可以達到降低企業成本、展產業的目的。但請大家注意的是,軟體產業並非如同傳統行業一樣,有庫存和運輸的概念,它對產業分佈的地理位置和傳統行業的需求並不相同。”

“若是培養一省的產業,繡城只是高階人才的聚集地,是技術的孵化池。全省各市的軟體人才可以在當地就承接國際業務,高階的技術人才則集中到繡城來,成為渤海省軟體產業升級的動機。軟體產業是知識和資本密集形的行業,它的生產裝置是人,加工的原材料是知識。想要展軟體產業,就要驅使人才進行流動。這種流動反過來,透過產業轉移反哺,又可以刺激省內的其他城市提高自身技術水平。”

“相反,一座城市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把所有的軟體產業集中一地,那麼低端的需求和企業必然佔據了大部分。這一部分企業不會創造太多的價值,卻會佔用絕大部分的資源。結果就是整個城市的資源迅緊張,而從業人員的生活質量快下降。生活質量的下降又會反饋到行業本身,成為軟體技術進步的阻礙。最後雖然會形成一個平衡,卻失去了展的空間。”

周碩這番話可不是空穴來風,後世的大港就是這番寫照。大量的低端對日業務佔有了眾多的行業資源,然而從業人員的待遇卻因為業務的利潤不高而無從提高。但是另一方面,由於大量的人才湧入,大港的各種生活成本卻開始飆升。買不起房子甚至租不起房子,工資只夠維持生活而無力學習充電,程式設計師在氣派的辦公大廈裡卻淪為碼農……

在周碩重生之前,大港雖然加快了產業升級的步伐,卻沒有什麼實際的成效。長期承接低技術含量的軟體服務外包,助長了一部分企業的惰性。

他們並不是把利潤投入到技術的研上面,反而千方百計的去考慮如何縮減成本或者寧願投資房地產。正是由於缺乏技術進步的氣氛,導致大港沒有培養起產業升級的基礎。所謂的對日軟體園,也就真的始終吊在日本這棵樹上,眼看著印度人在國際市場上大撈特撈。

1995年印度的軟體出口產值不過四億多美元,到了2ooo年就達到了六十多億。這是怎樣的增長度?雖然印度人一樣缺少核心技術以及國內市場的需求,但是微軟為何能夠稱霸桌面作業系統?還不是因為龐大的應用程式數量,微軟的成功本來也不是技術的成就。

中國軟體依靠國內需求早就越印度了,但是奈何就是走不出去呢?大是大了,可是卻不夠強。周碩心中理想的軟體園專案,可不是為了給日本人扛大包當苦力的。

如果您覺得網不錯就多多分享本站謝謝各位讀者的支援

,!

喜歡電子重生請大家收藏電子重生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若水向東流

我渴望力量

一寸河山一寸血02:華北風雲

關河五十州

從四合院到港島大亨

拔絲大地瓜

嫁給前男友他爸[穿書]

少說廢話

重生:回到1991當富翁

分金

高考落榜,我打造修仙大學

無敵冰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