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憂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3章 什麼叫苦,諸天從情滿四合院開始,你為什麼憂傷,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蔣碧雲平均分糧的提議,得到大家一致同意。

這群半大的孩子,終於在陝北這個地方安頓下來,但是這裡的生活,遠沒有他們想象中浪漫。

石川村大隊人口多,土地少,各家各戶的自留地,人均不到半畝地,村子周圍土地大多為凹凸不平的坡地,真正肥沃的土地只有一小片。

知青們第一年的口糧分配是國庫糧,每月三十八斤,而這次鍾躍民他們領到的糧食,平均每人六十多斤,粗糧細糧各佔一半。

這些糧食都是縣知青辦分下來後交給大隊,大隊再讓老鄉幫忙碾磨後,用麻布袋裝好給知青的。

按道理每人每月三十多斤糧食,省著點吃,或者換成其他紅薯南瓜之類的便宜吃食,至少還能湊合著過日子。

可這平均每人六十多斤糧食,卻是眾人一個季度的口糧,也就是說,至少有一大半沒到位,這些糧食去哪了?

自然是被分了,鍾躍民記得原著中,好像就是大隊剋扣了一半,這些糧食被分給了大隊一些孤寡老人,還有困難戶,這也是鍾躍民現在沒去找高書記算賬的原因。

除了第一年還有口糧分配外,後面這群知青們,就得和大隊其他農戶一樣,自產自足了。

原先石川村大隊就因為人口多,土地少,這下又多了十一口人,土地更不夠了,除了第一年口糧國家負責外,往後的年景,糧食可得從大隊支出,最後大隊開了一次會,做出一個決定。

村口南邊還有一處荒山,荊棘叢生,到處都是酸棗樹和大片的茅草,知清們沒來的時候,這片荒山大多都是村民柴火來源地。

現在又多了十一個知青,這麼多年輕人,肯定要吃飯啊,可是土地又不會多,那怎麼辦?

只能把這片荒山分給知青們,讓他們開墾荒地,等來年的時候,拿來播種高粱,玉米,小米之類的農作物。

這群半大孩子,以前哪裡幹過這種重活,早上7點左右就要起床,累苦累活幹了一天,手上全是水泡。

如果說,白天是身體上的勞累,大家還能堅持,可到了晚上,那才是真正的折磨,八個熱血上湧的年輕人,擠在一個窯洞裡面,炕上的蝨子,跳蚤多如牛毛。

剛開始那段時間,幾乎人人身上都是一塊一塊的紅腫,每天身上都是又疼又癢,特別是腿上到處都是紅腫的痘痘,被咬得面目全非。

身體和精神雙重摺磨,男生們還咬牙堅持,但是那三個女生,一天晚上不知道偷偷哭了多少次。

鍾躍民也是備受煎熬,最後只能想辦法徹底打掃衛生,用鹽水徹底清洗了一遍,只要大晴天,每天的被子幾乎天天曬,可就算這樣,也還是沒有辦法徹底清除。

這種精神上的折磨,熬習慣了也就過去了,那些跳蚤蝨子,吃習慣年輕人身上這口新鮮勁後,也就沒那個胃口了。

除了蝨子跳蚤外,真正讓年輕人受不了的,還是那繁重的體力勞動,每天早上扛著老钁上山掏地,大晚上才疲憊不堪到家,這種生活,是真的折磨人,這個年頭又沒有什麼機械,全靠一把力氣幹活。

剛開始大夥晚上還集中挑燈學習,學習如何種地,灌溉,施肥等專業農業知識,每個人來的時候,除了生活用品之外,剩下的也就是書籍了。

剛開始大家還有那麼點熱情,可短短一兩個星期,大夥就沒那熱情勁了,實在是太累了,身上上的痛苦和精神上折磨。

這雙重痛苦,讓大夥都陷入焦慮和痛苦中,因為一想到未來一輩子都是這種生活,他們就感覺前途一片灰暗。

雖然鍾躍民也知道他們會有一個接受過程,但是看著眾人每天這幅神情,也只能想辦法了,把明天那苦悶的學習氛圍變成儘量輕鬆的談話內容,比如聊聊開心的事,再說些國內外趣事,緩解一下這群半大孩子的壓抑和苦悶。

沒想到這種效果還挺好,鍾躍民的腦海中突然多出的一些趣味和知識,讓這群年輕人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感覺,包括幾個女生看鐘躍民,都是眼裡帶著光。

鍾躍民原本是想,讓這些知青們體驗體驗什麼叫真正的生活,可現在短短一個月,別說其他知青了,就連鍾躍民也是滿臉黝黑,每天雙眼無神。

從前看書的時候,說農民多苦多累,就是短短几個字概括,可真正自己體驗這種生活後,鍾躍民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苦,這種苦,遠不是現代年輕人可以想象的。

鍾躍民有時在想,自己是否可以一走了之,以自己的背景,肯定可以找到一條比現在更舒適的活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瓦龍:就算是配角也能逆天改命

就是不想起名

從鬥羅開始每年隨機金手指

腦袋又空空

錢程往事

全二

大牌作家/重生之大牌作家+番外

仕途之妖

末世:開局豢養少女喪屍

天命修

(網王同人)[網王]她和她和她+番外

賣花兒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