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章 未雨綢繆,三國之大周天下,唐纛,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衛伯文的直覺很對,隨著瞭解的深入,周澈的確不想幫周倉追捕姜楓了。

在報案之初,他是有想過幫周倉將案犯抓捕歸案,以立威信,積累在眾人心中的名望,但隨著對姜楓越來越深入的瞭解,在瞭解了其為人、瞭解了其名望後,他的想法也隨之改變了。

為什麼改變?這就要從他回到汝南說起了。

……

穿越到這個時代已有兩年,瞭然身處漢末。

因為“他”在幷州遇見董卓,又在洛陽遇見少年曹操。就算他對歷史再不精通,這兩個名字總是聽過的。

如果說,董卓、曹操的名字還只是巧合,那麼,在先後聽說了袁紹、荀攸的名字後,確定無疑必是漢末了。

最先聽說的是袁紹。

當時在族人的一次聚會上,族中的長輩在堂上品茶評士,議論汝南、潁川兩郡的名士。有人帶著讚賞的語氣誇獎道“吾郡袁紹先服母喪,又行父服,棄官歸家已四五年,閉廬不出。這樣純孝、遵循禮節的年輕人,很少見啊!”

在安城民坊聽說了鄰郡的荀攸。

荀攸十三歲的時候,他的祖父荀曇去世,過去荀曇手下一個叫張權的官吏,主動找來要求為荀曇守墓。荀攸對叔父荀衢說“這個人臉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麼奸猾的事情!”荀衢趁著晚上睡覺的時候趁機盤問,果然張權是因殺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隱藏自身。從此人們對荀攸另眼相待。

除了這幾個人的名字外,66續續的他還聽過許多別的人名,無一例外,都是漢末名人。

……

只是,雖知身處漢末,但具體哪一年?

只知道現在的年號“建寧”,今年是“建寧三年”,然而是西元的哪一年?一頭霧水。雖處漢末,離三國亂世大約還得十幾二十年。

穿到這個時代的日子裡,有塊石頭一直壓在他的心頭。

他怕的不是三國亂世,事實上,自知道汝南周氏和汝南袁家有聯姻後,他大鬆了一口氣。

四世三公的袁家,名聲多響,雖然袁紹會敗亡,但是可以大不了狐假虎威做個小地主,不敢想榮華富貴,至少可保住一條小命。

他怕的是黃巾起義。

穿越前也讀過些書,知道義軍所過之處的地方慘狀,可千萬不要三國沒到,先在黃巾起義裡丟了性命。而根據種種的蛛絲馬跡,尤其近年,他分明地現似乎離黃巾起事不太遠了。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什麼?

不是危險,也不是死亡,而是明知有危險卻不知這危險何時來到,如頭頂懸著一柄劍,如履薄冰,如閉目在懸崖邊走路,時時刻刻提心吊膽。

……

他不是沒有想過提醒一下世人。

但一來他人微言輕,二來朝廷裡也不是沒有人看出問題。

三年前,“司徒”楊賜就曾上書天子,認為北方太平道終會成為大患,請求誅殺匪,但天子沒有理會。——這件事他也是聽族中長輩閒談時說起的。

“司徒”,三公之一,說的話尚且不管用,何況他一個沒有功名的周家少年?

……

事已至此,既然無法改變,就只能想辦法去適應,總不能坐以待斃。

該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黃巾起義呢?周澈思來想去,不外乎三個辦法,一個投靠太平道,一個避走他鄉,一個聚眾自保。

投靠顯然不行。黃巾起義的聲勢雖大,但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不投靠,不一定死;投靠,一定死。

避走他鄉也不行。想當那黃巾起事時,張角登高一呼,八州響應,信徒數十萬,連線郡國,遮天蔽日、海內震怖。天下雖大,又哪裡尋得桃花源去?

兩者皆不行,唯有聚眾自保。

只是,說起容易做起難。

他既無威望,又無錢財,年方弱冠,世人不知,如何聚眾?

那麼,有沒有快得到威望和錢財的辦法?

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金牌村長

洞中狐

蒼龍嘯天

一杯八寶茶

逍遙小村民

三月生

大文豪系統:成為大明星

老子蜀道衫

仙界律師

良心

腦海帶著一扇門

薄荷也會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