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6章 上下二策,三國之大周天下,唐纛,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周澈諸人出了太守府,郭圖略向諸人一揖,召來候在門側塾內的提燈家僮,自先行離去。

鍾繇瞧著他背影消失在夜色中,說道“郭公則素有智才之譽,往昔在郡中亦頗有美名,今為取公署郎官,為了一己之私而便就棄正忘公,不顧潁北數十萬生民之疾苦,令人嗟嘆!”

周澈問道“為取公署郎官?此話怎講?”

“他無非因其被府君任為幕僚,年底便要進京替府君覲見公卿,自恃才高,以為取公署郎如俯拾地芥,將得志於朝廷,為自身計,故不願得罪朝中的貴臣和權宦罷了!”

鍾繇說的“公署郎”也叫“三署郎”,和周澈之前一樣需要太守舉薦,當然周澈能入尚書檯是袁家的功勞。三署郎是郎官的一種,是朝廷的後備官員,雖無具體職掌,以散給事為職,但卻是大部分高官的必經之路,一旦被外放,起步就是縣令長、郡丞、侯國相。本朝明帝年間,館陶公主求為郎,明帝寧願賜她錢千萬,也沒有答應,可見其職之清重。

今天子西園賣|官,賣的官裡雖說也有郎官,昔日陳蕃上書“陛下以郎一把菜”,但畢竟還沒幾年,且也只賣羽林、虎賁兩種,沒有最為清高的三署郎,郎官仍還算一個好職位。

鍾繇說道“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吾今信也!信也!”

這是把郭圖比作見利忘義的小人了。

周澈、荀攸以為然,但都沒有說話。鍾繇頓了頓,復又對荀攸說道“公達,今夜多虧了你,才能說動府君。”荀攸不居功,謙虛了兩句。

鍾繇問周澈“皓粼,府君的意思是待他寫完公牒後,便就再任君巡行九縣,驅除奸惡。君代天子巡察,此時府君已經同意你的方略,整頓潁北。”

“澈必竭力而為。”

“咦?我看你似有憂色?卻是為何?”

周澈實話實說,說道“諸縣長吏悉從外來,長則數年,短則數月就會轉官別處,便是有害,亦不過數月數年,有限而已。豪強則不然,他們都是本地人,生長地方,百年不移,較之濁吏,對百姓的危害更大!但今夜在堂上,府君卻只答應了手寫牒文,驅除濁吏,沒有提整治豪強。我之所憂,便在於此。”

“不積矽步,無以至千里。等你把潁北九縣的那些不法官吏驅逐走後,我會再請求府君的!”

“也只能如此了。”

話雖如此說,周澈還是很擔憂。

他不僅擔憂豪強,擔憂鍾繇說服不了何進,而且還擔憂荀攸整治潁北不法官吏的計策能否管用。如果那些不法官吏寡廉鮮恥,在看了何進手寫的公牒後,卻沒有像荀攸說的那樣自辭離任,又該怎麼辦?究荀攸此計之意,當是“先禮後兵”之策,可是瞧何進的意思,“先禮”,寫公牒分明已是他的極限了,再請他“後兵”,施刑罰?幾乎沒有可能。

周澈憂心忡忡,既是憐民,又是憂這些百姓日後會成為“反民”。在和荀攸、鍾繇分手後,他回到客棧,久久難以入睡。

次日,早起,周澈著便服,隨便裹個幘巾,依舊一個人也沒有帶,馬也沒騎,步行前去拜訪荀攸。應門的是他妻子,見是周澈,迎入院內。

周澈剛進門,就聽見一陣朗朗書聲。荀妻略帶羞澀說道“家夫今日正在家溫書,君是貴客,待妾身前去通報。”

其妻正欲推門,只見荀攸在窗戶裡瞧著周澈“竟是貴客到了。”

進入書房入座後,他二人敘談多時。兩人一個瀟灑不羈,一個晏然從容,脾氣不同,話卻越說越投機,賓主皆歡。二人從周澈做鄉長時,透過周湧結識,後來分別幾年,雖有書信往來,但不解互相情誼,今日定要促膝長談。

一談果然是一天,晚飯時間,荀妻將飯菜做好,沒出廚房,喚荀攸進去,把酒菜一一端出。酒菜齊備,其妻仍不出廚房。當世禮俗,若是通家之好,妻子固然可與客人同席吃飯,但依照禮節,不出來也是應該。周澈是客人,不好說什麼。荀攸也不提,頻頻勸酒。

兩人酒足飯飽,把案几搬到一邊兒,重新落座。

荀攸說道“酒已足,飯已飽,別後之情也已敘畢。皓粼,我有一言想要問你。”

“請問。”

“卿欲何整頓潁北?”

“潁北的吏治很不樂觀啊。我老實告訴你吧,我此番行縣,本也只是想采采潁北風謠,熟悉一下地方情況,卻實在沒有想到潁北的民生如此艱難!我在潁北走了一圈後,如今是真的想把潁北澄清,還百姓一個朗朗青天了。只是我能力有限,深恐不能辦好此事,故此心憂。”周澈頓了頓“卿之才勝我十倍,可以教教我麼?”

荀攸搖了搖頭,說道“卿之憂,恐非在己,而在太守。”

“這話怎麼說?”

“君在安成東鄉,仁足以惠下,威足以討奸。那鄉雖小,足見君才,區區潁北,何足道哉?今所以不能展眉,如有心事者,必非在己,而在太守。”荀攸調整了下坐姿,背靠院中的大樹,拿手指點周澈,笑道,“你肯定是在擔憂太守不能狠下心來,不能下辣手懲奸除惡。”

周澈歎服,說道“知我者,君也。公達所料不錯,太守確實猶豫。今府君雖已決定遣我治郡北,我也已下定決心為民除害,雖為朝廷巡察,可若無府君的支援,正有一比我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再問計,“卿為奇才,必有妙計教我。澈願聞之。”

“昨夜我與君和元常言之,太守能進善,不能誅惡,這說明他想得賢名,又不願招禍,當今之計,要想徹底整治郡北,唯有兩策,一為上策,一為下策。”

“願聞之。”

“上策,說服太守。下策,先斬後奏。”

周澈心道“‘先斬後奏’?”頓時想起了昨夜在太守府堂上被郭圖提起過的兩個人岑晊和趙都。這兩個人,一個不奉詔書殺人,一個不守法殺人,最終一個亡命江湖,一個獲罪身死。若是“先斬後奏”,豈不就和他倆一樣了?他說道“願聞上策。”

荀攸笑了起來,說道“所謂上策者,完美之策也。人世間事,豈有完美者?不如意常十之八九。關係到身家性命的事兒,太守不會輕易改變主意的。以卿巡察使之尊,尚且無計可施,我一個鄉野鄙人,又怎麼會有辦法說動他呢?此策難行。”

周澈啞然,不過回憶自己前世看過的那些書,也的確如荀攸所言但凡謀士之策,若有上中下三策者,上策基本上都是實現不了的,埋怨似的說道“既然難行,卿又何必言之!”

荀攸哈哈大笑,說道“聊以備數耳。”他這個回答很誠實,周澈也無話可說。以荀攸的智謀才幹,尚對何進無計可施,再加上鍾繇也是如此,對“說服何進”這個上策,周澈也就死了心,不再去想了。既然無法說服何進,那剩下來的,似也只有“先斬後奏”一途了?他沉默了片刻後,不再說此事,岔開話題,提點精神,轉而說起了在潁北的見聞,也不談民生疾苦,只說自家遊覽憑弔過的那些山川林澤和古戰場遺蹟。

荀攸見他轉開了話題,也就不再提此事。他對兵事是非常感興趣的,每當周澈提起一處古戰場或一處山川林澤,往往不等周澈再往下說,他就已把生在該處的古代戰事如數家珍地一一道來,並對之詳加評點,議論風生。

喜歡三國之大周天下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大周天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鎮國戰龍

糖色柳丁

我以美貌寵冠六宮

起躍

重生四合院,傻柱不做吸血包

蚊子不愛吸血

小可憐在修羅場焦頭爛額

喻狸

黑暗塔1:槍俠

斯蒂芬·金

三體1:地球往事

劉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