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8章 朔方五原,三國之大周天下,唐纛,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棵呀!小白楊,長在哨所旁。根兒深,乾兒壯,守望著北疆。微風吹吹得綠葉,沙沙響羅喂,小白楊!小白楊!同我一起守邊防......”周澈騎在綠螭驄上,哼著後世這廣為流傳的軍歌,往幷州五原郡、朔方郡出。

周澈接到進駐五原郡的命令後,將手下一萬軍隊做了安排,白鹿和舞葉部落的兵,分別抽出五百和一千由向鼎和泊釜統領補入閻柔的護烏桓校尉部,加上閻柔自己的部隊,合計五千,和遼東公孫瓚一起護衛幽州,應該差不多了,畢竟大漢和草原雙方大戰剛剛結束,需要休養生息幾年,幽州邊境不會生大規模戰爭。然後周澈以度遼將軍身份帶著八千五百人,朝陰山方向出,韓猛部做先先頭部隊開路。

統轄軍隊的將軍,在兩漢一般很少設定。將軍地位尊貴與將軍號少且不常置有關,但更主要是跟秦漢以來,社會具有濃厚的尚武精神有關。將軍掌征伐、滅背叛,非常尊貴。三公等權勢尊貴的大臣,常常受到天子的嘉獎,他們經常以大將軍、驃騎、車騎、衛將軍、前後左右將軍等重號將軍輔政。本朝度遼以及其它雜號將軍,秩俸都是二千石與郡太守地位相等。除度遼外其它雜號將軍一般事罷即撤。度遼將軍是前漢設定在邊疆專門對付匈奴人的,到了本朝將此職位設為都督北疆各族事物。

將軍職位為世人所看重,無論重號將軍還是雜號將軍地位都很高。許多文職官僚也常常加重號將軍不統轄軍隊,只是作為殊榮而加贈。校尉、都尉等軍職也是如此,在戰爭時期不少官僚都是以校尉、都尉領郡太守職。當然各校尉、都尉也不可一概而論,中央武官五大校尉的地位就比邊軍的校尉要高,中央武官騎都尉也比郡國的都尉地位要高。

此時是侍中的何進,他出生也差,他在自己妹妹沒有進宮之前是個屠夫。所以他對周澈、閻柔這種人還是抱著同情的態度。他在朝堂之上公開向天子推薦,其實也想看看大家的反應。原來出身低賤是件非常可怕的事。這種身份的庶民、賤民就是這個國家的最底層做最辛苦、最勞累的事,享受最不公平的對待永無翻身之日,而且自己的子子孫孫都永無翻身之日。

何進和宦官們生氣了,聯手反擊那些大儒名士門閥出身的官僚。

周澈哼著歌,看著曹操寫給他的信竟然欠何進和張讓一個人情了。哎!人情債難還啊。

“主公!你唱的歌雖然大白話,卻是說出了俺的心裡話。特別是看見那個小白楊。”說話的是新任周澈親衛營屯長的程普。

程普,字德謀,右北平郡土垠人(今河北豐潤東)。是周澈辭別鮮于輔的時候,他向周澈舉薦了兩個刺史府的吏員,程普是其中之一,另外一個就是韓當--字義公,遼西令支人(今河北遷安)。按照鮮于輔的意思,幽州現在百廢俱興,要展生產,以備冬季決定先裁員,但是他知道程、韓二人做事非常有能力,只是礙於出身不是士族在刺史府難以升遷,所以就推薦給了周澈。

程普容貌姿綽、計略有備,善應對;韓當弓馬嫻熟、剛毅果勇,善先登。

正好向鼎、泊釜留在了幽州,就讓程普和韓當暫時頂他們倆的缺,直接讓他們單獨領兵,怕諸將不服。

“德謀、義公啊!君等久居北疆,可告知吾朔方、五原事爾?”周澈一臉正經道。

“回稟主公!先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置九原郡,號為新秦,此即漢代之五原、朔方二郡。秦末,河南地又為匈奴所據。前漢孝武皇帝元朔二年,匈奴侵入漁陽、上谷,殺千餘人。孝武皇帝令車騎將軍衛青出雲中以西,至高闕,遂略河南地,至於隴西。漢軍向北掠地至北假,遂以秦代九原郡故地置朔方、五原郡。此後至前漢孝昭皇帝時,在邊地塞外大築城塞。五原郡北境有石門障,出石門障向北,有光祿城。光祿城西北一線,有支就、頭曼、呼河、宿虜(受降城)等數座鄣塞,中以長城相接,稱為列城。至本朝孝順皇帝永和初年,五原郡領十縣九原、五原、臨沃、文國、河陰、武都、宜梁、曼柏、成宜、西安陽,絕大部民為漢人。”

周澈憑藉記憶在回想五原郡轄境大致相當於後世內蒙古包頭市市區、固陽縣、烏拉特前旗、達拉特旗以及準格爾旗東北部。境內有石門水,即今昆都侖河。

旋即問道“德謀啊!那受降城和光祿城可有典故?”

“此二城者,宿虜城乃是前漢孝武皇帝太初元年,公孫敖築,為迎匈奴左大都尉降漢而置,後為受降都尉駐地。光祿城是孝武皇帝太初三年,光祿勳徐自為築。孝宣皇帝時呼韓邪單于曾駐此。支就城、頭曼城,秦時頭曼單于王庭所在地。”程普應對如流道。

“孝武英雄啊!衛、霍英傑之將啊!重奪河南地。”周澈感慨道。

五原是漢代西北邊防前沿上一個非常重要的邊郡,西與朔方郡為鄰,是捍禦匈奴入侵的橋頭堡,直接關係到秦都咸陽和漢都長安的安危。

“主公!昔日蒙恬開河南地,兵家有言,五原、朔方互為犄角,二者失其一,長安危矣。”韓當接了周澈的話。

“義公且言之。”周澈示意韓當說下去。

“誠如德謀所言,朔方與五原同時所立,皆是衛大將軍所復,元朔二年在陰山以南河谷地設定朔方和五原。元朔三年復遣校尉蘇建領十萬人興築陰山南麓長城,築朔方郡治及下屬縣城。恰逢朔方郡正位於長安都正北方,孝武皇帝取《詩經》中“城彼朔方”之意,命其名朔方郡。管領有三封、朔方、修都,臨河、呼道、窳渾(窳音宇)、渠搜、沃野、廣牧、臨戎等十縣。”

“城彼朔方?朔方者北也。”周澈點點頭。

“朔方今雖荒廢,但亦是可放牧之地。前漢孝武年間元狩元年,將關東貧民遷徙到河套地區開墾,元鼎年間又在上郡、朔方、西河、及河西四郡(張掖、武威、酒泉、敦煌)設定管理屯墾都尉,調六十萬人前往屯田,其大部充實朔方。元封四年遣拔胡將軍郭昌屯墾朔方,募集十萬人口徙居朔方。由守邊士卒屯田和內地移民實邊,既保郡縣有重兵駐守,以備隨時應戰,又免遠途運輸,就地解決軍需口糧。然至本朝永和五年,南匈奴左部句龍王吾斯、車紐等逃叛,殺死了朔方長史。隨後,南匈奴又引烏梅、羌胡商下,於是朔方郡治又被迫從臨戎遷到了五原郡。從此朔方郡及所屬縣城全部淪南匈奴地。唯雞鹿塞存於漢家之轄。”

周澈揉了揉太陽穴想到“朔方郡轄地位於黃河河套的西北部,當時黃河流經臨戎縣城北,分為南北兩支,南河就是後世黃河的河道,北河是當時的主流,約為後世烏加河河道;朔方郡轄地正位於分出南北河道及河道東折部位。朔方郡治三封縣城;臨戎縣城及窳渾縣城正築於黃河分支的西邊和南邊。

朔方郡治三封縣城址,在今蹬口縣哈騰套海蘇木的陶升井,城址東北4公里為保爾陶勒益農場總部所在地。

臨戎縣城址即今蹬口縣補隆淖鄉河柺子古城,黃河主流原是流經臨戎縣城西,現今改道流經古城東北方。臨戎縣城以西的廣闊地帶,原是一片可灌溉種植的沃土,黃河洪水溢位,積成一個大湖,名叫屠申澤,又名窳澤,大湖西面設定有窳渾縣,城址即今蹬口縣沙金套海蘇木保爾浩特的古城。

朔方郡內多是黃河沖積地帶,是可灌溉墾殖的沃土。可是由於流沙的侵襲,黃河河道的多次改變,原有灌溉渠道遺蹟現已很難查詢到了。經歷了約二百六十餘年。這一帶草原上出現了墾殖,經歷了短暫的繁榮之後,土地沙漠化的度與日俱增,以至淪為後世的烏蘭布和大沙漠。”

“主公,且說那雞鹿塞....”

原來朔方郡的西北部為陰山山脈,穿越陰山後即進入內蒙古高原。西漢時期,匈奴單于庭設定在朔方郡西北方的漠北地區。漢王朝派兵越過陰山襲擊匈奴,有經由定襄、雲中、五原、朔方等幾條進軍路線。而經由朔方郡出擊時,逾越陰山的主要通道就是雞鹿塞。

漢王朝在陰山山脈的南麓,在一些山谷通道及其附近建築了一系列的障塞和烽隧,雞鹿塞是陰山山脈西部的一處重要的軍事據點。高峻的陰山,本來就是一條天然屏障,秦漢長城透過這一帶崇山峻嶺時,只是在一些較為低矮的山嶺以及平坦的川地上築有長城,在陡峻的山巒上只是在嶺顛或山麓築有烽燧,以便瞻望和傳遞資訊;在山谷口外修築的小城,駐兵戍守,管領附近的烽隧。這些規模不大的小城,秦代稱為“戍”,漢代稱做“障”和“塞”都尉治所的小城面積較大些,才稱做“城”。

雞鹿塞為朔方郡西部都尉治所窳縣西北方的一座軍事小城,位於窳渾城西北約2o公里,在哈隆乃山谷口外西側的冊地上,高出谷底約8米。小城全用石塊壘砌,用大石塊壘砌城牆外側,外表壘砌整齊,中間填充較小的石塊和砂子。城牆頂部厚約3米,基部厚5.3米,一般殘高7米左右;最高處為8米,因此非常堅固,至今基本儲存完好。小城平面呈正方形,正南北向,每面長68.5米,南面城牆正中開設城門,寬約3米,並加築有方形甕城,城牆的四角還築有外向突出的角臺。進入城門後,見有一條緊貼南牆東半部內壁砌起的斜坡形蹬道。城內散佈有少量的漢代陶片及殘瓦。從哈隆乃山口向北通行約為2o公里,與東面分出的另一條名叫大壩溝的山谷相合,再向北行,即可翻越明山,進入高原地帶,是從河套地區通往漠北的一條比較捷近的通道。

西漢時期匈奴呼韓邪單于歸附漢王朝,漢與匈奴間的戰爭狀態從此宣告結束。邊塞烽火熄滅,對於兩族統治者及廣大人民群眾都是有利的。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正月呼韓邪單于朝漢,受到漢宣帝隆重熱烈的款待,賜給空綏、冠帶、衣裳、刀劍、弓矢、戟。安車、黃金、錦繡和絲絮等物。二月呼韓邪單于北歸。基於呼韓邪單于自己的請求,願留居漠南光祿塞,漢王朝遂派高昌侯董忠等率領軍隊護送出朔方郡的雞鹿塞,並留下軍隊護衛呼韓邪單于,協助其誅討不服從者。雞鹿塞這處邊境小城的名字,從此記載於史冊。呼韓邪單于留居光祿塞長達八年之久,至公元前43年始返回漠北的單于庭。

經過18年之後,公元前33年(競寧元年)呼韓邪單于又朝漢,受到漢元帝的隆重款待,並厚給賞賜。呼韓邪單于自願請求和親,元帝以王昭君賜予單于為閼氏,(匈奴語妻、妄之義,音煙支),匈奴與漢和親成為歷史上的佳話。當呼韓邪經由雞鹿塞出塞時,漢朝還贈送邊塞地方屯墾生產的糧食三萬四千斛之多,約合今1oo餘萬公斤,也可見當時朔方郡一帶屯墾生產的繁榮。呼韓邪單于歸附後,直至西漢末年的數十年間,北方邊郡是在平靜環境中渡過的。

西漢以後,匈奴再度倔起於蒙古高原。東漢和帝永平二年(公元9o年);匈奴南單于要求與漢王朝聯合進攻北單于,大將軍竇憲派遣左谷蠡王師子等率兵八千騎兵,經雞鹿塞進入漠北,中郎將耿譚遣兵保護,兩軍會合,夜襲北單于,北單于大敗。這又一次記載雞鹿塞是從陰山以南進入蒙古高原的一條捷近通道,曾在歷史上起過一定的作用。

喜歡三國之大周天下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大周天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獸養殖大亨

小狐狸要崛起

遮天之無上道途

三驢大夫

最終獵殺

最終獵殺

幹校六記

楊絳

末世法師

滾開

震驚:我從系統歸來,外科第一人

君子蘭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