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7章 ,三國之大周天下,唐纛,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有一件事李宣的父親李瓚在知道周澈決定南渡汝水,馳援父城之後,決定助之,親自出面說動了城中諸姓,從他們族中的子弟、賓客中選出了五百人給他,都是青壯能戰的,得好好尋思一下怎麼使用。

周澈決定從其中選百人勇壯者編入陷陣屯,早在何曼最初破城後,黃巾軍就在襄城縣內大肆擄掠燒殺了一番,陽翟一戰後,黃巾軍的潰卒又大批來到,更是擾亂地方,百姓怨之,能被稱得上“城中諸姓”的都是大族,大族通常有錢,有錢就是被禍害的物件,這些子弟、賓客也算復仇之士了,可以編入敢死的陷陣屯。陷陣屯擴大為陷陣曲,方悅升為曲長。

五百人選百人,還有四百人,周澈將之編成了兩曲,取名為為襄城左曲和襄城右曲。

他本是想請李宣來做這兩曲的長官的,李宣不好武,不喜兵事,拒絕了,就把這兩曲給了江偉。至於這兩曲的長官,為了方便指揮,就從這兩曲中選擇。事實上也只能從這兩曲中選擇,曲中兵卒都是襄城諸姓的子弟、賓客,不會樂意由外人統帶的。

這樣一來,江偉手下就有三曲的兵力了。一個曲叫曲長,三個曲就不能叫曲長了。漢家兵制,五曲一部,三個曲勉強也可成一部了。許仲是諸將中第一個當上“部長”的人。部之主將應叫“校尉”,校尉秩比二千石,周澈的這支部隊帶有私兵性質,不敢用朝廷官制,因一如既往,也給改了個名字,改為“部長”。

戰前諸事議定辦妥,周澈又去了一趟李家,拜見李瓚,一為南下前的辭行,二為感謝他給自己召的這五百人。

他麾下現在共約五千人,才復襄城、郟,未及多做休整就又主動提師南下,援救父城,迎戰波才的數萬眾。李瓚對他這份上忠漢室、下懷百姓,為平賊亂不惜己身的“大義”極為讚賞,誇讚不已。

周澈說道“復襄城、郟後,俘賊數千,今依公達之計,從中選出了五百可用之人,仍有數千剩餘,我要南下無法顧及他們,因有一事相求。”

“子言之。只要我能做到,定不推辭。”

“我想請公在縣裡組織些人,把他們送去陽翟。”

李瓚一口就答應了“此小事耳,易哉!”

周澈大喜,說道“多謝公了!”頓了頓,又道“還有一事相求。”

“請說。”

“捷報已送去陽翟,府君尚未迴文。縣中賊亂方平,不可無主,澈斗膽請公先出面安縣撫民。”

因受李膺的緣故,李瓚也在被禁錮之列,不能入仕,但如今賊亂,當行非常之法,他略一遲疑就答應了。

周澈喜道“有公臨縣,我此次南下無後顧之憂了!我明日午時就南渡汝水,馳救父城!”

李瓚問道“為何午時?汝水南岸必有賊兵哨騎,午時渡河,恐會被現啊!為何不夜渡呢?數日前子來襄城,不就是在晚上渡的潁水麼?”

周澈笑道“此我誘敵之計也。今次南下之軍由我先行,午時渡河,餘眾則會在晚上渡河。”

“噢?願聞其詳。”

周澈只是笑,不肯說了。

李瓚瞭然,也不惱,說道“此等戎機秘事,本不該我問。子不說,我也就不問了!子智勇雙全,乃是吾郡人傑,今既有定計,此番南下必能獲大勝了!吾在襄城候子捷音。”

周澈謝過,告辭離去。

等他走後,李瓚對陪坐在側的李宣說道“方復襄城、郟,未及休整,即又南救父城,此子乃忠直奇節士!不愧周姓。當年他為司刑巡察,行縣至吾縣,你迎他來家中,對談數日,我問你對他是何觀感,你說‘才為中人,氣度過人,寬容雅量,謙和沉穩’。與士交,他可能謙和沉穩,然與賊戰,他唯恐不及啊!此子不但氣度過人,節操也過人!‘友者,友直、友諒、友多聞’,如貞者,可謂直。人之交友,所為者何?一為道同,二為補不足,你少習家學,文有成而武不及,太平世或能安然居,當有賊亂難以保身。以後,你可與他深交之。”

李宣恭謹應諾。

次日上午,周澈留下了早先編入輜重營的三四百丁壯並及祁杉一曲兵卒協助李瓚守城,之後整部南下。

又抽調了兩曲去了郟,一曲留在襄城,又輜重營三四百,這是千人。因李瓚的功勞,得到了五百襄城子弟的補充,又選出了五百餘可用的黃巾死士,再除掉之前打襄城縣時數十傷亡,也就是說周澈準備帶著南下的人馬依然是五千上下。

這五千上下的人馬分兩批出城。

就像他對李瓚說的,第一批一千人,由他親帶,午時出城。第二批四千人,由荀攸和王慧率領,到了晚上再夜渡汝水。這是為了能更好地使用誘敵伏兵之計。如果同時出城就不好伏兵了,而分批出城,可以給黃巾軍一個錯覺,或許會錯認為周澈帶的這支人馬是來探視黃巾軍攻打父城情況的。

按照計劃,周澈帶的一千人渡河南下後會沿河緩行。荀攸、王慧帶的這四千人夜渡後則向西北急行,去父城西北邊的山中埋伏。換而言之,也就是說,周澈帶的這一千人就是一個“誘餌”,用來誘敵上當中計的。

襄城緊挨汝水,出城向南不遠就有一個渡口,但不能從此處渡河,因為這裡是波才派出巡弋汝水南岸的那一支人馬的重點監視地帶。汝水雖不太寬,也是河,萬一在渡河時被黃巾兵卒攻之,就是“半渡而被擊”,兵家之忌。因而,出了城後,周澈先沿河向上,朝著郟縣的方向行出一二十里後,才選了一段狹窄的河段渡水。

三月春天,河水未漲,不是很深,可以騎馬而過。

周澈先遣周倉率數十騎過河到對面警戒,接著一千人次第過河。

這一千人是三個曲。一個江偉曲,一個方悅曲,一個親衛陷陣曲。

江偉曲第一個渡過了河,渡過水後馬上散開,配合騎兵警戒。有了這一曲步卒,再加上週倉等騎,就不用再擔憂黃巾軍來攻了。

在江偉曲計程車卒渡河時,周澈一直擔著心,等他們渡過河後,放鬆下來。

渡河後,一個親兵策騎從在他的馬後,說道“主公賊兵到底不會用兵。要換了我,這汝水南岸必是要看得嚴嚴實實的,哪裡會給敵人渡水的機會?”

周澈笑道“知易行難,紙上談兵易,做起來難。汝水西入我郡,東流出,長數百里,賊兵只有兩千來人在看此水,又哪裡看得過來?”

用了半個時辰,一千人渡河完畢。期間,在渡過了一大半人馬時,有一股巡弋的黃巾軍兵卒現了他們,但這股黃巾兵卒人數不多,只有一二十人,被周倉等騎追殺了一陣,就全部殺死了。過河之後,周澈散出探馬打探敵情,慢慢沿河西北行。前行數里,又遇到了兩股黃巾軍的巡邏隊伍,人數也都不多,各只一二十人,輕而易舉地就將之分別滅了。這時,已到申時末了。

周澈離開河岸,在官道邊的田野中選了處背臨一座小丘陵的空地做為暫時駐紮之所,令將士們席地而坐稍作休息,同時吃點隨行攜帶的乾糧。此次千人從他過河南下,而前方則是數萬黃巾軍,周澈不知士氣如何,乃按行諸曲。

他行完三個曲,現士卒們雖然有惶恐的,但整體來說還不錯。

這有幾個方面的原因其一,周澈剛帶著他們大勝一場,正士氣高昂,其二,周澈及時行賞,也激勵了士氣,其三,這次南下是周澈親自帶著他們來的,周澈是主將,名族子弟,度遼將軍,性命比他們寶貴多了,若是必死,他可能會親自帶隊先行麼?故此,士氣還算不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全球公告

冷雪冰川

極品貼身侍衛

天官有耳

開局5000萬的田園生活

臣之

穿成星際文裡的偏執女二

田園泡

易中天中華史:百家爭鳴

易中天

壞印象(乾柴烈火之二)

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