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9章 東進南下分兩路 帝鄉戰事太糜爛,三國之大周天下,唐纛,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這個朝臣說完,皇甫嵩、朱儁相顧無言,剛才的大怒、悲憤、蒼涼種種之感漸漸盡皆淡去,皇甫嵩長嘆一聲,心道“朝政如此,時局如此,為人臣子者還能怎樣呢?盡心竭力,韜光養晦罷了。”盡心竭力是為國盡忠,韜光養晦是保全性命。

皇甫嵩說道“適才你說王公怎麼?”

剛才這個朝臣提到了王允,不過當時只說了一句“王公做了一樁大事。”沒有細說,接著就說起了楊賜、呂強等人之事。皇甫嵩此時重拾話頭,這個朝臣說道“怎麼?兩位將軍不知麼?兩位將軍大破潁川黃巾,繳獲如山,王公在其中現了張讓賓客與黃巾賊的書疏,張讓與黃巾賊有交通,因上奏天子,具其奸。”

皇甫嵩、朱儁對視了一眼。在潁川黃巾軍的繳獲中現張讓賓客與黃巾軍的書疏,這件事他倆知道,並且還是他倆告訴的王允。王允當時就說他要將此事上奏天子,沒想到他真的這麼做了。大約是因知閹宦勢大,為不牽累皇甫嵩、朱儁,在這道奏摺中,王允沒有提皇甫嵩和朱儁,也沒有提他的兩個別駕荀爽和孔融,只落款了他自己的名字。

皇甫嵩敬佩王允的膽氣,想到楊賜、呂強、向栩、張鈞等人的下場,又不覺為王允擔心,問這個朝臣“王公的奏章上後,朝中是如何說的?天子可治張讓的罪了麼?”這個朝臣冷笑說道“天子拿著王公的奏章,怒責張讓,張讓叩頭陳謝,做可憐之狀,而竟不能罪之。”

朱儁失色說道“張讓既不獲罪,那王公、那王公……那王公豈不是危矣!”

這個朝臣亦是憂心,說道“我離京時,聽人傳說,張讓因此懷協憤怨,只是他與黃巾賊交通證據確鑿,一時卻也奈何不了王公。只是,以他的陰毒記恨,現在雖無奈王公,以後卻說不定了。”朱儁面孔漲的通紅,緊握住腰上佩劍,長身跽坐,怒道“恨不手刃此等奸賊!”

他怒也沒有用,朝廷詔書已下,令他與皇甫嵩分兵兩路,擊討別郡黃巾。

只是,外有黃巾生亂,天下鼎沸,百姓流離,內之朝堂不靖,君子退位,閹宦當權,天子信用小人而忠良含冤憤懣,這大漢的天下又能支撐多久呢?

這個朝臣帶來的這幾個新聞不脛而走,很快全軍的校尉、司馬就都知道了。

諸人反應不一,有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的更加謹言慎行,有的則耀武揚威,——軍中的這些軍官裡不但有士族子弟,也是有閹宦子弟的。

孫堅聽聞後,私下裡大罵了幾句,沒別的什麼過激反應。

傅燮素痛恨閹宦,知聞之後,難掩憤怒,當即修疏一封,送去朝中。

在這道上疏中,他言辭激烈,說道“臣聞天下之禍,不由於外,皆興於內。……今張角起於趙、魏,黃巾亂於六州。此皆釁蕭牆,而禍延四海者也。臣受戎任,奉辭伐罪,轉戰潁汝,戰無不克。黃巾雖盛,不足為廟堂憂也。臣之所懼,在於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彌增其廣耳。陛下仁德寬容,多所不忍,故閹豎弄權,忠臣不進。誠使張角梟夷,黃巾變服,臣之所憂,甫益深耳。何者?夫邪正之人不宜共國,亦猶冰炭不可同器。”云云。

“黃巾雖盛,不足為廟堂憂”,“閹豎弄權,忠臣不進”這才是天下之所憂。這個觀點周澈非常贊成,然而他不是楊賜、傅燮這樣的人,所以對此也只是贊成罷了,在聞的楊賜、王允等人之事後,他表面上沒有任何反應,退回帳中,卻不免長吁短嘆,為之慨嘆、生憂。

他想道“天子雖開黨禁,顯然是迫不得已,他親信的仍是宦官。楊賜、呂強、向栩、張鈞固然忠直剛烈,可惜卻沒能看清時勢,……,不,也許他們看清了,向栩、張鈞倒也罷了,楊賜、呂強都是在宦海中沉浮多年,豈會不識時務?可是他們仍卻上書彈劾閹宦,不畏一己之死。唉,不避誅責,直言諫諍,真英雄也。”

楊賜、呂強是英雄,他自問自己不是,復又想道“張讓是暫時奈何不了王允的。至少前世的歷史是這樣。”不過細想下來,有了自己的“蝴蝶效應”,但也說不好。思來想去,頗是忐忑。

周澈不是個瞻前顧後之人,所以當皇甫嵩的將令下來時,他也就將此事拋之腦後,重把注意力放在了眼前。

詔書令皇甫嵩、朱儁分兵,一路去討東郡,一路去討南陽郡。詔書雖然下來了,卻也不能立刻就拔營出,還有許多事情需要處理。

汝南郡兵傷亡殆盡,太守趙謙現如今手頭上沒有什麼兵馬,需得幫他重建郡兵,要不然,待皇甫嵩、朱儁等一離開,說不定汝南又要亂起來了。

要知,汝南十餘萬黃巾軍被斬獲俘虜的只是一部分,還有不少星散逃去了別地或隱藏在了民間,他們仍蠢蠢欲動,若沒有足夠的兵馬震懾,極有可能會再次生亂。為了不致汝南的局面出現反覆,皇甫嵩、朱儁把繳獲到的鎧甲、兵器之類分給趙謙了一部分。和潁川一樣,汝南本來也是有兵庫的,就在郡治平輿,但是早被黃巾軍搶掠一空。

得了皇甫嵩、朱儁援助的兵械、鎧甲,趙謙當即下榜文,向全郡招兵。

黃巾之亂使得汝南百姓要麼家破人亡,要麼流離失所,流民很多,為了討口飯吃,榜文一下來,三天內就有數千人應徵。趙謙令郡中吏員細細甄別,只選良家子,不用無賴兒,尤其注意對太平道信徒、汝南黃巾漏網兵卒的甄別,最終選定了三千人,重新組建了一支郡兵。

皇甫嵩、朱儁、周澈、孫堅、曹操、傅燮等分兵打下各縣時,各縣的豪強士族趁機組成了規模不同、大小不一的地方武裝,有的數百人,有的百十人,各縣都有,這些武裝加到一塊兒有四五千人。如此,郡中有三千郡兵,地方有各縣“縣兵”,上下呼應,足可保暫時無事了。

戰亂之後,汝南郡府很困窘,不但沒兵械,也沒錢、沒糧食,之前府庫裡存的糧、錢都被汝南黃巾搶走了。皇甫嵩、朱儁送佛到西天,又援助趙謙了一些錢財、糧食。說起來,援助趙謙的這些東西,兵械也好,錢財、糧食也罷,其實都是汝南郡自己的東西,只是被汝南黃巾搶走,復又被皇甫嵩、朱儁奪回罷了。雖然如此,這些東西如今卻都算是繳獲了。皇甫嵩、朱儁率數萬漢兵作戰也是需要補給的,在潁川時,因為潁川北部諸縣沒有失陷,潁川文太守還能組織民力給他們輸送補給,入了汝南後,潁川太守雖然奉旨繼續給他們輸送糧秣補給,但路程遙遠,損耗大,遠遠不夠,皇甫嵩、朱儁所率之軍的補給很多都自己弄來的。怎麼弄?皇甫嵩是個名將,愛惜羽毛,治軍甚嚴,斷然不會做強搶民間之事的,所以大部分都是從汝南黃巾的繳獲中來的,能分給趙謙一些已經很是不易了。趙謙對此非常感謝皇甫嵩和朱儁。

兩漢之文武雖已有了分途,出現了世代習儒的文官家族和世代將門的武官家族,但還不像後世一些朝代涇渭分明,尚有前秦之遺風,所謂出將入相。有戰事了,帶兵出征,仗打完了,入朝做丞相。因此之故,皇甫嵩、朱儁雖是帶兵的將軍,但與趙謙這樣的文臣太守相處得還不錯。事實上,趙謙也並非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太守別名郡將,一郡之將,需要時也是要上戰場的,早前與汝南黃巾作戰,他儘管屢戰屢敗,卻也不是躲在後邊,也是衝鋒陷陣過的。

老實說,周澈對時下的這種風氣是很喜歡的。漢風質樸剛健,非常合他的胃口,——只不過近代以來,也許是因為剛至柔來,又或者是陽盡陰生,在這質樸剛健的主流之外,卻又起了一股流行的趨勢,即薰香傅粉,如荀彧就好薰香,這種風氣加上時下的清議之風,展到後來就成了魏晉的風流,清談弄玄,搔弄姿,魏晉固然風流,率性而為可以接受,然而這種偏向女性化的審美和空談大言卻實在讓人吃不消。對這種新興的風氣,周澈不是很喜歡,不過他現如今人微言輕,卻也管不了這些,看不慣也只能看不慣而已。

這些都是題外話,卻說當下。在趙謙重建郡兵時,皇甫嵩、朱儁等漢兵也在重新編訓。

皇甫嵩、朱儁收納了近萬的黃巾俘虜,需要妥善編訓。

周澈接到的皇甫嵩的第一道將令就是各部整編,集合訓練。

周澈部得了兩千俘虜,在得到這些俘虜時,他就初步給他們進行了編制,除了編入本部的三百人外,其餘一千七百人獨自成軍,他給起了一個名字,稱之為“汝南營”,何儀所帶之七百人是“汝南左營”,桓玄、慶鋒、韋強等所帶之一千人是“汝南右營”。從此之後,周澈麾下就有三營,可分為三軍使用了,中軍自然就是他的本部,左右兩軍即是汝南左右營。

在接到皇甫嵩令整編、集訓的將令後,他整日泡在營中,又把汝南左右營的編制細化了一下。

他手頭可用的人不多,雖有大批的東鄉輕俠、里民,可這些都是他的基礎、骨幹力量,不可能全部調到汝南左右營裡去。中軍,也即本部的作戰力量是第一位的,與其使這三部人馬戰力平均,不如優先保持本部的可靠和戰力。故此,他從本部中沒有抽調太多的人,只抽調了數十人,並把這數十人全部編入了汝南右營,以加強桓玄、慶鋒、韋強等對汝南右營的掌控力,而對汝南左營,他一個人也沒放進去,全憑何儀自己安排編制。

經過細化編制,他部下這六千人就形成了這樣一個局面中軍幷州兵是骨幹,忠誠可靠,戰力最強,右軍次之,不能保證非常忠誠,但至少可以掌控住,左軍再次之,忠誠和戰力全得看何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佈陣全球

胖達福

星峰傳說

我吃西紅柿

讓你代管藝人,全成大明星了

鮮橙炒臘肉

惡魔情人在身邊/弟弟,放過我

miss_蘇

長生:似是故人

槲櫟櫻

殭屍:開局火眼金睛,九叔嚇傻了

愛吃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