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勒裡·奎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六章 發酵,希臘棺材之謎,埃勒裡·奎因,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探長眯起了眼睛。“你的意思是說,諾克斯先生,你蓄意要隱瞞這幅畫——拒絕交出來,也拒絕承認自己擁有這幅畫,是嗎?”

諾克斯手撫下巴,對桑普森望望,再對探長望望。“請注意。你們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不對頭呀。你們究竟在偵訊什麼——是要捉拿兇手呢,還是在追查罪犯?”他仍保持著微笑。

“在我看來,諾克斯先生,”探長站起身來說道,“你採取了一種非常奇怪的態度。我們的職責,就是要查辦公共關係中一切犯罪行為。照你這樣的想法,你又何必把一切都告訴我們呢?”

“你可講到點子上啦,探長,”諾克斯輕鬆地說,“我有兩個理由。一是,我打算協助偵破這樁謀殺案。二是,我另有私心。”

“你說什麼?”

“我上當了,這就是我所要說的。我花了七十五萬美金吃進的那幅畫,根本就不是達·芬奇的作品!”

“原來如此。”探長狡黠地望著他,“中了個圈套,是嗎?那麼,你是什麼時候才察覺的呢?”

“昨天,昨天晚上。我拿這畫讓我的私人專家鑑定了一下。我準保此人靠得住——他絕不會講出去的;只有這一個人知道我有這幅畫;而他是直到昨天晚上才知道的。他認為,這畫是出自達·芬奇多一位學生的手筆,也可能是與達·芬奇同時代的洛倫佐·迪·克雷迪的作品——他們都是韋羅基奧的弟子。我現在所講的,全是複述這位專家的話。技巧上與達·芬奇惟妙惟肖,他這樣說——不過他有根有據地從畫的本身找出了立論的例證,這些我現在就不必談了。這幅倒黴的作品,充其量只值幾千塊錢……我中圈套啦。買的竟是這樣一幅畫。”

“不管怎麼樣,這畫屬於維多利亞博物館呀,諾克斯先生。”地方檢察官申明自己的觀點,“它應該歸還——”

“怎麼就能肯定它屬於維多利亞博物館呢?怎麼就能肯定我買進的這幅畫不是別的什麼人發掘出來的摹本呢?就算維多利亞館藏的達·芬奇作品確實是失竊了,那也不能一口咬定就是我買的這幅呀。也許是格里姆肖搞的一個騙局——我相信是他的騙局。也許是卡基斯的騙局。誰知道呢?所以你能怎麼辦呢?”

埃勒裡說:“我提議,今天在場的每個人對於這整件事情嚴守秘密。”

對此,大家沒有異議。諾克斯是這個場合的中心人物。最感到不快的是地方檢察官;他激動地對探長附耳低語,探長聳聳肩。

“抱歉得很,我又要重提那件使我丟臉的事了。”埃勒裡如此謙虛,倒是少見。“諾克斯先生,上星期五的夜裡,那份遺囑後來究竟怎樣了?”

“格里姆肖拒絕接受,卡基斯機械地開啟靠牆的保險箱,把遺囑鎖進了保險箱裡的一個鐵盒內,再關上保險箱。”

“那些茶具呢?”

諾克斯文不對題地說:“格里姆肖和我走進了書房。茶具都在靠近書桌的小架子上。卡基斯問我們喝不喝茶——我們發現,他早已在濾壺裡煮著水。我們兩個都不喝。在我們說話的時候,卡基斯給他自己斟了一杯茶——”

“用了一個茶袋和一片檸檬嗎?”

“對,不過,他又把那茶袋取了出來。但後來講話講得起勁,他也根本沒喝。茶也涼了。我們在那兒的時候,他沒有喝過。”

“茶盤裡總共有三隻茶杯和茶托,是吧?”

“對,另外兩個杯子始終乾乾淨淨,沒有倒進水過。”

埃勒裡用冷冰冰的口吻說道:“我有必要糾正某些錯誤分析。看來,坦率講吧,我中了人家的奸計啦。我被馬基雅維利[1] 式的陰謀權術所愚弄。把我擺佈得好苦啊。

“另一方面,我們絕不能讓個人得失來影響大局。請注意聽我講——你,諾克斯先生;你,爸爸;你,桑普森;你,佩珀。如果我有什麼漏洞,請馬上指出。

“我被一個老謀深算的罪犯耍弄了。我看得出此人曾煞費一番苦心,故意佈置一些假象,誘使我把這些當作線索去得出‘高明的’結論——一個把卡基斯看成兇手的結論。既然我們現在知道,在卡基斯死後的若干天內,髒茶杯只有一個,那麼,一變而為三個,就必定是兇手所安下的‘釘子’。罪犯故意只用卡基斯斟滿而未喝過的那隻茶杯裡的茶水,來弄髒那兩隻乾淨杯子,然後把水潑到別的什麼地方;濾壺裡剩餘的水,卻原樣不動地擺著,讓我據以作出錯誤的推理。布萊特小姐一說明她看到杯子原有狀態的確切時間,就完全排除了卡基斯自行佈置三隻髒茶杯這一假象;因為,當布萊特小姐看見三隻杯子的原狀時,卡基斯早已死了,也早已入土了。只有一個人會具有製造假象的動機,那就是兇手本人——此人佈置得井井有條,引導我錯疑別處,以便他溜之大吉。

“現在,”埃勒裡用同樣陰冷的口吻繼續說道,“至於那條顯示卡基斯並不瞎的線索嘛……罪犯必定是事出偶然;他或者是發現了,或者是原就知道,卡基斯的程式表上的順序,並且他在前廳的桌上看見了百利公司送來的那個包,也許就在他佈置茶杯的那個時候,他認為大可利用一下領帶顏色上的出入,於是就把包放到了卡基斯臥室的高腳櫃抽屜內,使我一查就知,並提供給我一個演繹推理的依據。那麼問題來啦:撇開這個‘釘子’不談,卡基斯究竟是真瞎呢,還是假瞎呢?罪犯對實情知曉多少?目前,對後面這個問題,我想暫且擱一下。

“然而,有一個情況倒很重要。罪犯不可能安排卡基斯在去世的星期六上午系錯一根領帶。我所據以論證卡基斯視力恢復的整個推理,必有某個環節是謬誤的。我們現在還是以卡基斯是真瞎來立論。雖然仍有可能,他並不——”

“可能,未必可靠,”桑普森評論說,“因為,正如你已指出的,如果他突然恢復了視力,他為什麼不聲不響呢?”

“這話對極了,桑普森。看來卡基斯確是雙目失明。這樣的話,我的邏輯就錯了。那麼,怎麼解釋卡基斯眼瞎而知道自己繫著紅領帶這樣一個事實呢?有沒有可能是呆米、斯隆或者布萊特小姐曾經告訴卡基斯系的是紅領帶呢?這倒能解釋得通;但另一方面,如果這些人作證時講的全是實話,那麼這些解釋仍舊不能落實。要是我們另外找不出令人滿意的解釋,那麼,我們不得不認定那三個人中必有一人在其證詞中撒了謊。”

“布萊特那個姑娘,”探長大聲說道,“在我的印象裡可不是個靠得住的證人。”

“憑空猜測是無濟於事的,爸爸。”埃勒裡搖搖頭,“除非我們承認理性不足恃,而我不願承認……在諾克斯先生敘述的時候,我心裡一直在盤算各種可能性。我發現自己原來的推論中忽略了一個可能性——這個可能性如果屬實的話,將令人大吃一驚。因為還存在著一條途徑,使卡基斯得以知道自己系的是紅領帶,而不必靠別人告訴他,也不必他自己能看見顏色……這不難證實,也不難否定。請稍等一下。”

埃勒裡走向電話機,打了個電話到卡基斯家;在座諸人都默默無言地望著他。大家感到似乎面臨著某種考驗。“請斯隆太太聽電話……斯隆太太嗎?我是埃勒裡·奎因。季米特里奧斯·卡基斯先生在嗎?……那很好。請你叫他立刻到中央大街的警察總部來一趟——到奎因探長的辦公室來……是呀,我明白。好啊,讓威克斯陪他來好了,那麼……斯隆太太。你讓你那堂兄弟,帶一根他堂兄的綠領帶來。這話很要緊……不,請別把呆米帶著什麼告訴威克斯。謝謝。”

他輕搖了一下電話聽筒,對警局總機接線員吩咐了幾句:“請找特里卡拉,那位希臘語翻譯員,要他到奎因探長辦公室來一趟。”

“我不大明白——”桑普森開口了。

“對不起。”埃勒裡篤定地又點燃另一支香菸,“讓我往下講吧。我們剛才議論到了哪兒?這兒——現在很清楚,把卡基斯當作兇手的整個答案是站不住腳的。因為那個答案立足於兩點:第一,卡基斯實際上不瞎;第二,上星期五晚間書房裡只有兩個人。這第二點,已被諾克斯先生和布萊特小姐推翻了;這第一點呢,我有充分的理由深信,再過一會兒將由我自己來駁倒它。換句話說,倘若我們能夠證實卡基斯那天晚上是真瞎,那麼,我們就不再有任何理由懷疑卡基斯殺害了格里姆肖。事實上,我們不妨排除卡基斯這一嫌疑犯;只有一個人會需要製造假線索,那個人就是兇手;假線索使卡基斯像個兇手的樣子。因此,卡基斯至少與殺害格里姆肖無關。

“現在,根據諾克斯先生的敘述,格里姆肖被謀殺顯然是與那失竊的達·芬奇作品有關——這與我原先的推論相去並不太遠,”埃勒裡接著說道,“有一件事可以證明謀殺動機與偷畫有關:當格里姆肖在棺材裡被發現的時候,那張諾克斯先生所說的卡基斯開給他的期票,並不在他的皮夾裡和衣服裡——顯然是兇手在勒死格里姆肖的時候拿走了。兇手原打算拿了這張期票去敲卡基斯的竹槓,請記住,格里姆肖是在卡基斯去世之前被殺害的。然而,卡基斯突然死亡,兇手拿到的這張期票實際上就成了一張廢紙;因為,卡基斯本人一死,再用這張期票去提取現錢的話,難免招人起疑,必然引起一番調查,兇手可就危險啦。兇手從格里姆肖身上扒去期票的當時,他只知道卡基斯還活著。從某種意義上說,卡基斯之死,使卡基斯的合法繼承人交了好運——在那份日漸衰敗的產業中省下了五十萬美金這筆鉅款。

“但又一個更為重要的事實產生了。”埃勒裡住了口,朝辦公室四周望望。通向探長辦公室的門緊閉著;他走過去,拉開了門,張望了一下,再把門關上,重又回來。“這事是如此重要,”他悻悻然解釋說,“我甚至不願讓辦事員聽見。

“請注意。我剛才講過,這個唯一需要把罪名轉嫁到死者卡基斯頭上的人,當然就是兇手。因此,這個兇手必定具有兩個特徵:其一,兇手既然可以在茶杯上製造假線索,就必須是在葬禮之後,從布萊特小姐看見有兩隻乾淨杯子的星期二下午到我們發現有三隻髒杯子的星期五這段時間裡,能夠進出卡基斯家;其二,髒茶杯的整個騙局,製造出只有兩個人在場的假象,絕對地有賴於——注意這一點——絕對地有賴於諾克斯先生保持緘默,閉口不談自己是第三個人這一事實,閉口不談確有第三個人在場這一活生生的事實。

“我再對後面這一點加以引申吧。我們現在知道,那天晚上有三個人在場。不管是誰後來對茶杯大做手腳製造只有兩人在場的假象,這人顯然知道確有三人,而且知道這三個是什麼人。但是請想想看吧。他既然要警方相信只有兩個人在場,那就必須使這實際在場的三個人全都守口如瓶,否則的話就不成其為騙局了。現在,‘兩人在場’假象的製造者,當他在星期二到星期五這段時間裡故佈疑陣的時候,能夠確有把握不會開口的,三個人中佔了兩個——已遭殺害的格里姆肖以及自然身亡的卡基斯。只剩下第三個人,諾克斯先生,是個潛在的檢舉者,只要他一告發,‘兩人在場’的騙局就完蛋了。可是,儘管諾克斯先生還活著,身輕體健,太平無事,而這個玩花招的人卻依然搞他的騙局。換句話說,他認為確有把握諾克斯先生不會站出來說話。這一點,清楚了嗎?”

大家紛紛點頭,字字進入耳鼓。諾克斯對著埃勒裡的嘴唇,望出了神。“但是,這個詭計多端的人,憑什麼知道諾克斯先生不會站出來說話呢?”埃勒裡滔滔不絕地接著說道,“唯有當他曉得那件達·芬奇作品的前後經過,唯有當他知道諾克斯先生是在私賣私買的情況下佔有這幅畫的。這樣,也唯有這樣,他才可以確有把握,諾克斯先生為了保護自身而絕不會透露出自己是上星期五夜裡卡基斯家的第三個人。”

“高明啊,小夥子。”諾克斯說。

“只此一遭。”埃勒裡毫無笑容,“在這一點上的最有意義之處,還有待深究呢。諾克斯先生,誰能掌握這幅失竊的達·芬奇作品以及你牽連在內的詳細情節呢?

“我們來一一排除吧。

“卡基斯,他親筆信中講明沒有告訴過任何人,而且他現已死了。

“你,諾克斯先生,沒有告訴過任何人,除了一個人——但我們僅憑邏輯就能把他排除掉:你告訴了你的專家——這位專家昨天為你鑑定了這幅畫,宣稱此畫並非萊昂納多·達·芬奇的親筆:然而你只是昨晚才告訴他——他是來不及偽造線索的!偽造線索是在昨晚之前,因為我是昨天上午發現的。這就排除了你的專家,他是你諾克斯先生親口告知此畫在你手上的唯一的一個人……這個分析似乎毫無必要;你的這位專家其實也並未牽連進此案;他當然沒有理由會是本案的罪犯;然而我力求面面俱到,要使自己的立論無懈可擊。”

他憂鬱地望著牆壁。“還剩下誰呢?只剩格里姆肖了,他已死了。但是——根據你所引述格里姆肖那天晚上在卡基斯家親口講的話,諾克斯先生,格里姆肖自稱只告訴過一個人——‘那是世界上’除他之外唯一的一個人,我相信你如實轉述了格里姆肖的原話,他把偷畫的事告訴了此人。這個唯一的人,根據他自己的說法,就是他的同黨。由此可見,那個唯一的人,是僅有的外人,充分了解盜竊古畫以及古畫落到你手的種種詳情,於是一方面可以製造出三個茶杯都已使用過的假象,另一方面又不用擔心你會站出來說話!”

“對呀,對呀。”諾克斯喃喃自語。

“從而可以得出什麼結論呢?”埃勒裡的聲調依然不緊不慢、不喜不憂,“格里姆肖的同黨是唯一能夠製造假線索的人,而那兇手又是唯一有必要去製造假線索的人——因此,格里姆肖的同黨一定就是兇手。同時,根據格里姆肖自己的說法,他的同黨就是那個在他送命前夕跟著他一起到本尼迪克特旅館房間裡去的人——而這個人,我們不妨認為,上星期五夜裡,在你跟格里姆肖從卡基斯家出來之後,格里姆肖見過他,碰頭之後他就可能全部知曉那些新遺囑呀、期票呀,以及你們在卡基斯家作客期間所發生的種種情況。”

“當然啦,”探長沉思地說,“是有所進展,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仍舊無從著手啊。上星期四夜裡跟格里姆肖在一起的那個人,根本不知是何許人。我們對他,一點兒材料也沒掌握呀,孩子。”

“這話不錯。不過我們至少澄清了幾個問題,有了奔頭。”埃勒裡掐滅了香菸,懶洋洋地望著大家,“還有一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一直存心避免談到它。那就是——兇手失算了:諾克斯先生並沒有封口。現在我倒要問問看,諾克斯先生,你為什麼不保持沉默呢?”

“我早告訴過你們了,”銀行家說道,“我買進的畫,根本不是達·芬奇的真跡。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價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暖妻來襲/首長大人,嬌妻來襲+番外

紫萱zixuan

妖夫纏上身:洞房強制愛+番外

林依雷

彷徨

魯迅

杏花春雨

樁樁

三日月今天也在被迫害

棋異果

鳳凰男的寵妻之路(穿書)

執筆畫青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