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路公社皮带厂用皮革边角料做了各种书包。
宣武区各个煤场的运煤工人们从平板车上回收煤粉,每次都能装满一吨。
曹修看得入迷,摇摇头。
从第二天的《京城晚报》到第五天的《晨报》,我都仔细翻阅。
只是简单的午饭。
带着饭盒去食堂。
在路上,看见几个看起来不太开心的同事。
曹修远远地微笑点头,转身离开,故意摆出一副冷漠的样子:离我远点,别烦我。
吃完饭回办公室时,有人喊住他说:“曹修,传达室有你的信,是年前从杭州寄来的。”
“好的,谢谢。”
曹修拿回信,是文学圈前辈的回信。
前年,曹修读到一篇关于抗美援朝英雄的事迹,标题叫《团聚》。
看完后,他在回来的路上寄出了自己写的一封信。
回到京城后,事情特别多,就把上次吵架的事给忘了。
文人的事跟普通人不一样。
虽然没见过面,但都写过文章,算得上是老朋友了。
我记得那句诗是:“初见如故”。
当我打开信的时候,曹修的眼睛都亮了。
他得到了允许,这信也能当作书面许可。
接下来这几天,他有事可做,能打时间。
嗯,说不定过段时间,许禄导演又会有新作品了。
下午过得挺快。
下班后,曹修回了四合院。
我去接我媳妇冉秋叶下班,一起回家。
和冉秋叶玩了一会儿后,曹修就走了。
“这么晚了,平安去哪儿了?”
“他们单位加班,能一起吃顿饭不容易。”
冉秋叶帮着向老太太解释。
心里有点酸酸的,但也能理解。
“要几天才回来?”
“大概四天,看看他们的研究进展吧。
他单位有保密协议,就不细说了。”
“哦,哦,对,保密,保密。”
老太太这才明白过来,赶紧小心翼翼地嘀咕着。
当我到西堂子胡同的时候,已经快晚上七点了。
“爸,你怎么现在才下班?,大狗!”
秦淮茹已经到家了,但外套还没脱,看来刚回来不久。
我还没来得及跟爸说什么,就被小狗吸引了。
小女孩不怕,还伸手摸了摸。
曹修推着一辆自行车。
刚才,吉祥骑了一半车,一个人骑着车,狗追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