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萎不长
[病案]徐某,女,岁,已婚。年月日初诊。患者末次月经为年月,在怀孕三个月时患急性阑尾炎住院并行阑尾切除术,术后胎儿育不良,未见长大。现怀孕五个月余,未感胎动,腹部亦未出现膨大。去他院检查,怀疑胎儿已死于腹中。现患者胸闷纳呆,精神不振,腹痛阵作,但无下坠感。舌淡、苔薄腻,脉虚弱带滑。
[治则]健脾益气,补肾安胎。
[方药]潞党参克,川芎克,丹参克,白术克,陈皮克,苏梗克,木香克,杜仲克,桑寄生克,菟丝子克,狗脊克。服剂药后腹痛已止,症候好转。在前方基础上加消导药,方为:潞党参克,黄芪克,丹参克,熟地克,砂仁克后下,茯苓克,焦白术克,川断克,狗脊克,鸡内金克,谷芽克,麦芽克。服剂后胎儿渐见增大,已感胎动,但在孕六个月时阴道漏红,腰酸腹胀。改用补肾安胎止血之剂,方用太子参克,生地克,白芍克,淡子芩克,阿胶珠克,炒藕节克,杜仲克,桑寄生克,菟丝子克,苎麻根克。服剂药后漏红止,但胎儿仍小,虽孕八个月,但仅有六个月大小,故仍以健脾益气、补肾安胎之剂调理之。以后过预产期而分娩,母子平安。数年后随访,孩子育良好,身体健康。
[评析]胎萎不长,又称胎弱症,是一种在孕期常见的病状,其表现为胎儿育迟缓、生长受限。宋代的陈白明在《妇人良方》中详细描述了这一病症。书中提到,孕妇出现胎萎不长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宿疾、失调等原因,导致脏腑功能衰退、气血虚弱,从而影响到胎儿的育。
在临床观察中,禀赋衰弱、难以养胎的孕妇,或孕后跌补损伤、房事不节等状况,都可能对胎儿育产生不良影响。这名患者在怀孕三个月时接受了阑尾手术,手术中气血受损,胎气也受到损伤,因此胎儿育受到限制。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采用健脾益气补肾安胎的药物,取得了一定效果。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阴道出血现象,胎儿受到震动。因此,医生调整治疗方案,采用补肾安胎止血的方法,使病情由危转安。此后,再次调整为健脾益气补肾安胎的药物,以促进脾胃功能,使气血充足,从而滋养胎儿。补肾药物则有助于胎儿安稳育,因为胎儿的生命线与肾脏紧密相连。
经过精心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最终,胎儿正常分娩,并且育状况良好。这个病例充分体现了中医在治疗胎萎不长等孕期病症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智慧。
在中医理论中,胎萎不长主要是由于孕妇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导致。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中医注重调整孕妇的脏腑功能,使气血充盈,从而滋养胎儿,促进胎儿正常育。此外,中医还强调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孕妇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针对胎萎不长的孕妇,中医治疗通常从健脾益气、补肾安胎两方面入手。健脾益气的方法主要通过调整脾胃功能,使孕妇消化吸收能力增强,气血充足。而补肾安胎的方法则着重于调整肾脏功能,使胎儿生命线得到滋养,从而有利于胎儿的安稳育。
在中医治疗胎萎不长的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症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既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智慧,也为胎萎不长的孕妇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总之,胎萎不长是一种在孕期常见的病症,中医治疗在改善孕妇气血虚弱、脏腑功能失调等方面具有显着效果。通过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充盈、滋养胎儿,中医为胎萎不长的孕妇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途径。同时,中医治疗注重个体差异,为孕妇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智慧。
喜欢每日医案请大家收藏:dududu每日医案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