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天,于婉琴和于海光忙着招呼上门道贺的客人,于越继续闭门读书,其他人则早出晚归,各忙各的事。
时间很快来到于海光请吃饭的这天晚上。
李芸跟着李政委来吃饭,一见于知乐就告诉她何大娘这几天在楼房区讲他们家的坏话。
“嘴长在她身上,让她说呗。”于知乐毫不在意。
就小何那副德行,何家早晚摊上事,她可不想让家人沾上一身腥。
李芸还想说什么,抬眼看见驮着小宝进门的齐二,先是疑惑,接着惊讶地问:“你、你、你是齐二?”
齐二今天在片场发现小宝记忆里很好,又察觉小宝对他态度越来越好,心情很不错,颔首回应她。
跟在他们身后进门的还有七八个人高马大的男人,他们在屋内一字排开,让灯光都暗了几分。
“团长,我们来了。”他们齐声喊得屋子都震了几震。
于海光拿着锅铲走出厨房,说:“行了行了,自己找位置坐,等着吃饭吧。”
满满当当两桌人,每桌十几道菜,大家吃的满面红光。
男人们合伙灌了于海光不少酒,周岳生还在恢复期,逃过一劫。
夜深,一群醉醺醺的人肩搭肩离开于家,屋里终于清净了。
同样没喝酒的李政委帮忙收拾残局,被齐二突然的惊呼声吓得手一哆嗦,打烂了一只碗。
齐二的嘴角都快咧到太阳穴了,抱起小宝原地转圈。
次日,他还是早早就到于家接走了于迟和陈昭。
“如你所愿,去交随军申请吧。”于婉琴看向于海光。
于海光笑呵呵地说:“早写好了,前些天让老李帮忙递上去了。”
说完,他满面春风地去上班了。
周岳生的休假也结束了,于知乐在书房整理实地考察的笔记,准备汇总进计划书。
突然,她听到敲门声,打开一看发现是于越。
“姐,我想和你谈一谈。”于越嘴唇抿成一条线。
于知乐带他进了书房,与他相对而坐,说:“终于肯来找我了,说吧。”
“上次我在书店遇到了两位大学教授,他们说可以教我读书。”于越低头攥紧衣摆,“但是我不知道这些知识能用到哪儿去。”
“小越,你相信我吗?”于知乐问。
于越看着她的眼睛,想起治好自己和三叔双腿的神奇药水,坚定点头。
“那就继续读书,不要放弃任何能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于知乐认真地说,“你会考上全国最好的大学,成为一名科学家。”
于越留意到她的用词,心头一震。
“你才十五岁,可以先泛学,到时再确定主攻方向。”于知乐建议。
于越记下她的话。
于知乐笑道:“那你就一起留在京市,好好学习。”
“那,那海隅村的家就只有你一个人了。”于越有些迟疑,“其实我等副业组发展到京市再长住也行,这天应该很快就会到来。”
于知乐弹了一下他的额头,反驳:“什么一个人?二叔二婶在村里,爷爷也在村里,而且我有那么多好朋友,你还怕我孤单?”
“不一样。”于越摇头。
于知乐笑着说:“怎么会不一样呢?而且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到时你们也会回家。”
于越还想说话,被她打断。
“走,现在就回去告诉娘。”于知乐站起催促。
蓝圆圆在于家和于婉琴讨论衣服款式,两人等她们谈完才开口。
于婉琴有留意到于越最近的不对劲,想今晚找他聊一聊,没想到他先找来了。
听了姐弟俩的话,她不禁感慨:“我们小越也是大孩子了,比爹娘想得周到。”
于越面露羞赧,以看书为由逃回了房间。
于婉琴轻笑,视线再落到于知乐身上时,神情颇为复杂。
“婶,你别担心乐乐,我们都是乐乐的家人。”张文心宽慰道,“再说了,村里人现在恨不得把她供起来,我保证方圆十里没人敢招惹她。”
胡双和于初月也加入开解的行列,沉重的氛围因此消散。
于婉琴笑了笑,开始叮嘱她们各种事情,于知乐几人连连点头应承。
之后,她们趁着人齐,翻日历商量起回江省的时间。
胡双下周在红星船厂有个短期培训,而于知乐要去省城罐头厂上班,所以她们决定买三天后的火车票。
到时其他人在省城住几天,等于知乐上完班,她们就可以和休假的葛泰一起结伴回村。
当天晚上,于知乐把定好的日期告诉周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