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圆圆兴致缺缺,只打开瞄了一眼。
杜生试图找补几句,还没调动起她的情绪,却被壮汉耳语提醒该离开了。
于知乐和蓝圆圆送他出门,后者一直挥手告别,直到车尾完全消失在视野里。
“大年初二来给我拜年,我给你包个大红包。”于知乐搂过她的肩膀宽慰,“我们一起去花溪村赏梅。”
“一言为定。”蓝圆圆伸出小尾指,与她拉钩。
两人相视一笑,转身回院里整理杜生送来的、快堆成小山的东西。
整理到一半,于初月来了,从年礼堆中扒拉出一个包裹,说:“刚才落在车上忘拿了。”
“你也不是第一次见他,怎么这回像老鼠见着猫一样?”于知乐问。
于初月干笑两声,没将杜生对杜十做的事说出来,默默帮忙收拾,然后带她们回家吃饭。
出门前,蓝圆圆分别给两人送了手表,顺便把张文心那份踹进口袋。
路上,于知乐拆开两封信。
厚的是家人写的,都是温馨琐碎的小事。薄的是周岳生寄的,只有力透纸背的三个大字——很想你。
吃过晚饭,姐妹三人散步到旧仓库,看见张文心用力地为讲台前的哥哥们鼓掌。
陈昭去了制衣小组,但叶成玉和宣传队又研究出了新花样,因此这儿的热闹氛围丝毫不减。
直到油灯变暗,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之后几天,葛小菊和张灵又陆续带回生虾和罐头订单,副食品小组忙碌了起来。
于知乐没有放过每一次直播的机会,继续积攒云币,有时也会自掏腰包买些罐头回家,作为回馈老观众的礼物。
时间转眼来到生产最后一批罐头这天,众人才完成前置处理,便听见老支书拿着喇叭在喊话。
“明天早上十点,所有人到打谷场分钱、分猪肉。”老支书边走边喊,“记得带上碗,分完一起吃杀猪菜。”
随着他走远,声音越来越小,但加工小院已经沸腾起来。
有着好消息加持,大家的工作效率都提了上来,比往常早了将近一个小时完成工作。
第二天,还不到八点,村里人已经慢慢往打谷场聚集,整条村子充满了欢声笑语。
不知过了多久,有小孩高声叫喊:“大肥猪来了!”
大家像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默契地让出一条路,目送捕鱼队的人将五头猪赶到杀猪师傅面前。
“嚯,这猪养得真好,膘真厚。”师傅拍拍猪身,感叹道。
下一秒,他指挥大伙将猪绑到临时宰杀台上,干净利落地结束了它们的一生,熟练地剖肠破肚。
男人们抬来水,用草木灰反复揉搓新鲜的猪杂,去除异味和杂质。女人们则准备配菜,或帮着师傅分肉。
于初月在一旁支了张桌子,用大喇叭喊人去领猪肉。
第一个选的人是于知乐,大家没有任何异议。张二婶娘怕她没有经验,陪着给她支招。
她没都选五花肉,挑拣了些瘦肉和排骨。
师傅再次确认总重量,随后手起刀落,竟不差分毫。
“乐姐,我们帮你拿回家。”于杨和于齐上前,提上肉就一溜烟似的跑了。
分肉的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大家一个接一个,都笑得见眉不见眼。
肉分完,杀猪菜开炖,终于到了万众期待的分钱环节。
张文心一摊开装钱的袋子,所有人眼里便只剩下花花绿绿的票子,搓手等待于初月喊出自家人的名字。
这回的顺序有登记工分的本子决定,第一家是于凤家。
“于凤家,三百五十元。”于初月朗声道。
全场哗然,顿时议论纷纷。
于凤老公失踪了,她本人下半年还去国营饭店上班,但分到手的钱居然比去年还多。
于初月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等了一会才解释:“今年副业发展得好,每家每户能分得到一百二十元。”
众人恍然,越发期待,只有之前闹事被踢出副业组的几家眼睛红得要滴血。
不过,大队长早就安排好人盯着他们。他们面对一群青壮年虎视眈眈的眼神,不敢造次。
随着时间流逝,袋子里的钱逐渐减少,杀猪菜浓郁的香味悄然在空气中弥散。
早早领完钱的人们被这味道勾得直咽口水,拿起碗排队,很快每个灶台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大家兴高采烈地聊天,现场热烈的氛围驱散了北风带来的寒意。
“明年大家继续努力!劲往一处使!”张文心还借机他们打鸡血,“年底杀更多大肥猪!分更多钱!”
在场的人举起手,嚎着回应她。
年年下乡帮忙宰猪的师傅见了这般场景,不由得发出感叹:“果然,齐心协力能让日子是越过越好。”
“乐乐,圆圆,来二婶这儿。”杨素云朝于知乐招手。
于知乐二人走近时,她递来满满一碗杀猪菜,说让她们尝尝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