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o章:约定的频率
手机在掌心震动,屏幕亮起的光刺破了清晨的朦胧。当陆司辰看到那条「星光已接收。信号强度:微弱,但稳定。」的信息时,他几乎以为自己仍在梦里,或是程序出现了读取错误。
他猛地从床上坐起,动作大得让对面床的江屿含糊地嘟囔了一句。
不是幻觉。那行字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没有表情包,没有修饰词,冷静得近乎技术报告,却在他心底掀起了滔天巨浪。
“信号强度:微弱,但稳定。”
他反复咀嚼着这七个字。微弱,代表连接尚不牢固,信任尚未完全重建。稳定……稳定代表通道已经建立,中断状态结束,信息可以传输。
他成功了。不,是他们成功了。他送了信号,而她,给予了应答。
紧接着的第二条信息——「伞,怎么还你?」——更是像一个明确的行为指令,一个可以开启下一步交互的合法接口。
狂喜如同新星爆,瞬间席卷了他每一个细胞。但这种感觉只持续了极其短暂的一瞬,立刻被一种更沉重的、名为“责任”的情绪取代。
连接建立只是第一步。如何维持并加强这“微弱但稳定”的信号,防止再次断联,才是真正的挑战。
他不能再犯错了。
陆司辰没有立刻回复。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走到书桌前,再次摊开了空白a纸。这一次,他没有写“计划”,而是开始罗列“注意事项”。
避免直接提及过往错误(观测日志、亲吻实验)。
避免使用分析性、实验性语言。
回应需及时,但内容需谨慎,避免构成压力。
提供选择,而非单一指令。
……
他像一个初次接触外交协议的程序员,小心翼翼地制定着最基本的交互规则。
直到感觉情绪和思维都处于可控状态,他才拿起手机,谨慎地斟酌用词。他删掉了“可以在第三教学楼西门”,觉得地点太随意;删掉了“晚上八点方便吗”,觉得时间太具压迫性。
最终,他回复:
「今天下午四点,图书馆三楼东侧休息区,可以吗?或者你方便的其他时间地点。」
他提供了选项,将决定权交还给她。这是他学到的“尊重”的第一步。
信息送成功。等待回复的几分钟,变得无比漫长。他盯着屏幕,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情绪的波动,已经完全与那个特定的信号源绑定。
「可以。」
简单的两个字弹了出来。
陆司辰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肩线微微放松。他看了一眼时间,上午七点半。距离下午四点,还有八个半小时。
这八个半小时,陆司辰处于一种奇异的低功耗待机状态。他无法进行任何需要深度思考的学习,只能完成一些机械性的整理工作。他的大脑后台进程,全都在为下午四点的会面进行着各种模拟演算。
他提前二十分钟到达了图书馆三楼东侧休息区。这里靠着巨大的落地窗,阳光暖融融地洒进来,摆放着几张舒适的沙和茶几,比严肃的阅览区多了几分生活气息。
他选择了一个靠窗但不显眼的位置坐下,面前放着一本摊开的《天体物理年刊》,却和上次一样,无法读进一个字。
四点整,林微漾的身影准时出现在休息区入口。
她穿着简单的米色毛衣和牛仔裤,帆布包里似乎装着那把他熟悉的黑伞。她的目光在休息区扫过,很快锁定了他,然后平静地走了过来。
没有犹豫,没有迟疑,也没有额外的热情。就像……来完成一个预约好的流程。
“嗨。”她在他对面的沙坐下,将帆布包放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