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文学>山河为药 > 第193章 盛世长歌(第1页)

第193章 盛世长歌(第1页)

昭启十年的春天,帝都城楼上飘扬的旗帜已换了新颜,玄色为底,金凤展翼,边缘绣着细密的星辰纹路——这是融合了云曦与谢知玄印记的新朝旗帜。十年光阴,足以让一个王朝褪去初创时的青涩,沉淀出独有的气度。帝都的街巷比以往更加繁华,来自天南地北的货殖在东西两市汇聚,各色口音的商贾在茶馆酒肆间谈笑风生。太学规模扩大了数倍,琅琅书声从清晨持续到日暮。更令人瞩目的是,女子书院也在争议中建立起来,虽然规模尚小,却已有了第一批敢于追寻“女子亦能建功立业”梦想的学生。

紫极宫的朝会上,面孔也换了不少。当年锐气逼人的状元陆明远,如今已是沉稳干练的户部侍郎,正在条理清晰地汇报着新一轮漕运改革的方案;几位通过科举入仕的寒门官员,已然成为各部的中流砥柱;甚至还有一位来自西南边陲、凭借对当地民俗的精通而被破格提拔的年轻官员,正在陈述开边贸的新思路。争论依然存在,却更多是就事论事的探讨,而非新旧观念的激烈对抗。

这一日,云曦与谢知玄微服出宫,来到了京郊新建的“万育园”。这里原是前朝皇庄,如今被改造为集农桑试验、新式工坊、医馆义诊和蒙学启蒙于一体的综合之地,象征着新政“民生为本”的理念。春光明媚,田垄间,老农正带着太学农科的学子观察新培育的稻种长势;工坊区,改良的水力织机出规律的声响;义诊棚前,百姓排着长队,秩序井然;蒙学堂里,孩童稚嫩的诵读声随风飘来。

两人信步而行,并未惊动任何人。在一处展示新式纺车的工坊外,他们停下脚步。只见一位头花白的老妇人,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旁边围着几个好奇的年轻女子。

“老人家,这新纺车可还顺手?”云曦走上前,温和地问道。

老妇人抬头,看到气度不凡的两人,虽不识身份,也知是贵人,连忙笑着回答:“顺手,太顺手了!比老式的快多了,也省力!官府还教我们怎么用,说是要让更多人靠这个谋生哩!”她指了指旁边那些年轻女子,“这些都是邻村的姑娘,想来学手艺,以后也能自己挣口饭吃。”

云曦与谢知玄相视一笑,能看到这样的景象,比阅读任何华丽的政绩报表都更令人欣慰。

行走间,他们偶尔也能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有士子在茶馆高谈阔论,批评新政某些细节“过于严苛”;有商贾抱怨榷场抽成“仍觉偏高”;甚至有老学究在书院外摇头叹息“世风日下,女子竟也抛头露面”。然而,这些声音都只是这庞大帝国交响曲中不甚和谐的几个音符,很快便被更多积极、向上的主旋律所淹没。

傍晚时分,两人登上了帝都最高的钟楼。夕阳将天空染成瑰丽的锦缎,脚下是万家灯火,如同洒落人间的星辰。

“十年了。”云曦凭栏远眺,声音带着感慨,“有时回想起来,竟觉得恍如隔世。从被迫和亲的公主,到亡命南疆,再到如今……这一切,若非有你,我恐怕走不到今天。”

谢知玄站在她身侧,白衣在晚风中轻扬:“是你自己选择了这条最难的路,并且坚定不移地走了下来。我所能做的,不过是陪你同行,为你照亮前路而已。”

他微微抬手,指尖有星辉流转,却不是施展任何法术,只是轻轻拂去她鬓角被风吹乱的一缕丝。这个细微的动作,却比任何言语都更能表达这十年来沉淀的情感。

“新政虽已稳固,但未来的路还很长。”云曦望向远方,目光悠远,“北境需要持续安抚,西域商路有待进一步开拓,南方水患仍需根治,官学普及更是百年大计……还有,我们设立的律法,需要一代代人去守护和完善。”

“那就一代代守护下去。”谢知玄的声音平静而坚定,“星火已传,便不会轻易熄灭。我们会守好这个开端,让后来者,能在我们奠定的基石上,走得更远。”

就在这时,城中各处,忽然有无数盏天灯冉冉升起,如同逆流的星河,缓缓飘向夜空。那是百姓自组织的祈愿活动,盏盏天灯上,写着对家人安康的祝福,对年景丰收的期盼,以及对这太平盛世的感激。

点点暖光,映亮了云曦与谢知玄的脸庞,也映照着他们共同守护的这片人间。

夜色渐深,星光与灯火在天幕上交相辉映。

“该回去了。”云曦轻声道,最后看了一眼这万家灯火。

“嗯。”谢知玄颔。

两人并肩走下钟楼,身影融入帝都的夜色之中。宫墙巍峨,等待着它的主人;而宫墙之外,是一个生机勃勃、正在不断向前的新时代。

紫极宫顶,那面玄底金凤星辰旗在夜风中静静飘扬。

宫灯长明,照亮了案头堆积的奏章,也照亮了通往未来的漫漫长路。

盛世的长歌,由他们亲手谱写了最激昂的序章,而接下来的旋律,将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万千生灵,共同吟唱,直至永远。

感谢各位书友陪伴和支持!

全书完!

喜欢山河为药请大家收藏:dududu山河为药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