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许三九前面几次在天幕上的直播,如今大盛的许多老百姓,都成了盛武帝的忠实拥趸。
这个大娘正是其中之一,因此,听到中年男人对盛武帝的臆测后,她感觉很是恼火,觉得中年男人这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严重侮辱了盛武帝的光辉形象。
这时,附近另外一个路过的大叔听到他们的争执后,突然停下了脚步,乐呵呵地朝那大娘说道:
“这位大姐,我看你犯不着跟他那人置气!他这是连秀才都考不上,所以听到陆诗薇大人考中状元后,就心里发酸,对陆诗薇大人嫉妒得不行!”
大娘听到这解释后,顿时就一阵恍然大悟:“我说呢,怎么会有人对陆诗薇大人这么大的敌意?原来是人不行,就怪路不平啊!”
大娘望向那中年男人,目光鄙夷地说道:“与其在这里说什么无立锥之地,我劝你还不如回家多读点书吧!”
中年男人被大娘这话给挤兑得脸色一阵铁青。
而就在这时,天幕上的许三九又开口说道:
【对于陆诗薇大人主动请辞礼部尚书职位这一事,盛武帝和孟皇后都感到很是惋惜】
【他们夫妻俩都深知陆诗薇大人在外交上的战略目光有多深远,所以盛武帝在收到陆诗薇大人递上来的辞职函后,还特意召唤陆诗薇大人进宫,试图劝说她改变主意】
天幕下,大娘又朝中年男人啐了一口:“听见了没?对于陆诗薇大人这种有能耐的大臣,盛武帝才不会像你那么见识短浅呢!”
中年男人此刻已经提不起心气再和大娘争辩,急忙低着头就灰溜溜离开了。
大娘见状,也懒得再痛打落水狗,而是将注意力放回到了天幕上。
【面对盛武帝和孟皇后的挽留,陆诗薇大人虽然心中感动,但却还是坚定要辞官回乡】
【而促使她宁愿放弃手中权势,也要归乡的原因,就是因为她希望在家乡创办一所女子学院】
【三九我在前面提过一嘴,说科举的事情,也是归礼部负责】
【所以,对于与科举相关的各种数据,陆诗薇大人她这个礼部尚书最是了解不过】
【虽然陆诗薇大人在第一次参加会试时,就直接金榜题名,但宝子们可千万不要因此就以为古代的科考对女子很容易】
【事实上,在陆诗薇大人之后的那两次会试里,一甲前三名里面,没有一个考生是女子,甚至连二甲进士和三甲同进士里,也还是没有一个女子出现】
【一直到第三次会试时,才终于又有三名女子考上了三甲同进士出身,分别是位列三甲第二名、第九名和第三十八名】
许三九说到这,忍不住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而在陆诗薇大人她入朝为官的那十九年里,通过会试的女子,总共也才只有十三人】
【看到这个数据后,宝子们应该就能明白当时的女子如果想要科举入仕,其艰难程度真不是今天的我们能轻易想象得到的】
【陆诗薇大人她正是有感女子求学艰难,这才决定放弃自己在京师的一切功名利禄,回到生养自己的家乡豫州,专门创办一所女子学院】
天幕下,陆诗薇看到自己最后竟然做出了这么一个选择,脸上不禁露出了高兴的笑容。
而陆远山和林珍锦作为父母,对于女儿的这个选择,俩人虽然心中都感到有些惋惜,但也还是选择了尊重女儿的决定。
林珍锦甚至还开口调侃道:“看来,咱们这一家子,无论再怎么兜兜转转,终归还是要回归到教书育人的命运。”
……
【陆诗薇大人还没回到豫州时,豫州城里的官宦人家和豪强家族,就都已经听说了她打算在豫州创办女子学院的事情】
【所以,等到陆诗薇大人抵达豫州后,各式各样的请帖多得像是雪片一样飞来】
【状元办学,光是这四个字,就足以让豫州一带的富裕人家为之疯狂了】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陆诗薇大人的招生考试,竟然是面向全豫州的所有人家,而且,只要能通过入学考试,那么学生在学院里的所有衣食住行开支,全都是由学院来负责】
【也就是说,在学院里面,学生只需要专心读书,不需要为读书的成本高昂而烦恼】
【这些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豫州,于是,整个豫州家里有女儿的人家,几乎都为之心动了】
【等到陆诗薇大人为学院举办入学考试的那一天,学院门口简直是挤得人山人海】
【更离谱的事情是,竟然还有男子试图男扮女装,浑水摸鱼考进书院】
【而且,还不止一个男子这么做!】
【好在,陆诗薇大人神机妙算,提前预料到了这个情况,所以这才将他们给及时揪了出来】
【而他们在被查出来以后,却还是有人不愿意死心,当众就朝陆诗薇大人下跪磕头,表示说他愿意支付一切学杂费用,只求陆诗薇大人能给予他一个跟着学习的机会】
【虽然那人说得很是情真意切,但陆诗薇大人还是毫不犹豫就拒绝了他】
【在陆诗薇大人看来,女子的学习资源本就少得如沧海一粟、孤灯萤火】
【若是她出于一时心软,答应了这个男子,开了这个头,那往后,这个书院只会慢慢又变成和其他书院一样,根本容不得女子的一张书桌】
天幕下,孟雪姝此刻忍不住面露赞同,同时也对陆诗薇产生了浓郁的好奇心。
如果有机会的话,孟雪姝真的很希望自己能够认识陆诗薇这样一位神奇的女子。
这一刻,她甚至在心中暗暗大逆不道地想着,如果凌戈能早些登基就好了。
孟雪姝感觉,凌戈应该还是会和天幕上那样,同意允许女子参加科举。
作者有话说:
【引用出自宋代苏洵《权书?心术》】
第45章直播4:朕才不帮他操这……
天幕下,忠勇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