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文学>我,接生婆,掌中宫尺 > 第236章 梭子也能唱支歌(第2页)

第236章 梭子也能唱支歌(第2页)

沈知微摇头,从袖中取出一本泛黄日记——那是她母亲留下的遗物,扉页写着“器械织络图”。

她翻开最后一页,图纸完整,旁边一行小字清晰可见:

“医器不应只听心跳,亦当听万民劳作之声。”

崔九娘瞳孔骤缩,整个人猛地一颤。

她认得这张图。

二十年前,她还是织造局小吏时,正是她亲手删去了其中关于“劳动者体征监测”的部分,只为迎合贡品评审“只重光华,不问人命”的审美标准。

原来早在那时,便已埋下今日之劫。

“我不是要改天命。”沈知微合上日记,声音不高,却穿透人心,“我是让人,不再认命。”

崔九娘终于崩溃,嘶声喊道:“你懂什么?没有损耗,哪来的祥瑞?没有沉默,哪来的锦绣?这天下,从来就是拿命换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就从今日起,”沈知微淡淡道,“换一种活法。”

锣声三响,崔九娘被押解离场,革职查办,家产抄没。

而就在人群散去之际,沈知微悄然将一份密封文书交予谢玄。

他打开只看了一眼,眸色骤沉。

纸上无字,唯有一枚暗红印记——形如蛛网,中心嵌着半句古谚:

“丝尽蚕死,犹未偿债。”雨丝如针,无声刺入青石碑面。

沈知微立于“织魂碑”前,那碑上无名,只刻着一行小字:“凡劳作者,皆应被听见。”细雨打湿了她的鬓,白衣贴在肩头,腕间新制的“织脉带”正微微震颤——血晶纤维层如活物般搏动,将百里之外新开织坊的机声传入她掌心。

十台织机节奏匀稳,金尘浓度未半厘,呼吸般规律的震感顺着纤维流淌至指尖,像无数女子沉寂多年的心跳,终于被这世间听见。

她闭目轻语:“母亲,这一梭,织的是活路。”

七日前崔九娘倒台,苏州织造局三百年积弊一朝清算。

不是靠哭诉,不是靠血书,而是用声音、数据与不可辩驳的效率击碎了“沉默即美德”的谎言。

如今,批三百具“织脉带”已随东厂番子悄然南下,伪装成货郎,穿行于江南水巷。

每一具器械都配有《女工保健手册》,图文并茂,连不识字的织女也能看懂如何护嗓、护肺、护腰腹。

这是沈知微亲手编纂的“医者宣言”:身体不是代价,是底线。

谢玄的密报来得极快。

“吴德全下狱,供出户部侍郎周明远,三年间收受织造贿赂二十三万两,篡改贡缎抽检名录,压毙七起人命案。”纸页翻动时,他眸色幽深,“朝中已有风声,说你借‘丝线锁喉’之案,行剪除异己之实。”

沈知微冷笑:“若查的是清白之人,我自当负荆请罪。可他们呢?为了一匹光华夺目的贡缎,能让百名女子失声、咳血、断指,却称其为‘勤勉’?”她指尖轻敲桌面,听诊器横置案上,铜管映着烛火,像一柄未出鞘的刀。

那些高坐庙堂的人,从不曾低头看过织机下的枯骨。

他们爱的是锦,不是人;要的是顺,不是声。

而她今日所做的一切,不只是救一群织女——她是撬动了一个以牺牲为荣的体制。

夜深,旧坊残垣浸在雾中。

阿素独自归来。

这里曾是她的地狱,也是她重生之地。

她跪坐在地,指甲抠进砖缝,挖出一片烧焦的布条——那是当年姐妹临死前藏下的遗物,上面一个“救”字残存炭痕,如泣如诉。

她默默将它放入新领的书匣底层,动作轻得像安放婴儿。

就在合盖刹那,半截铜管滚落脚边——是沈知微遗落的听诊器零件。

她拾起,缠上棉线,挂在床头木架。

风起时,铜管轻碰木架,出清越一响,宛如初啼。

那一瞬,她忽然笑了。

窗外,一只燕子掠过新生桑林,羽翼划破晨霭,口中衔着一片写满织法口诀的纸角,飞向尚无名字的村落。

那里,第一所“织医学堂”即将挂牌,由沈知微亲授《劳动生理学》第一章:“人的声音,不该消失在机器之下。”

而在更远的水道尽头,晨光初露。

一名货郎模样的男子牵驴停在塘坊外,驴背两侧挂着密封木匣,匣面烙着暗红印记——形如蛛网,中心嵌着半句古谚:

“丝尽蚕死,犹未偿债。”

喜欢我,接生婆,掌中宫尺请大家收藏:dududu我,接生婆,掌中宫尺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