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南極的小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5章 劉老漢!,帝國崛起:我為大明續命七百年!,住在南極的小鯊,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5月對於江夏省不少百姓來說是個收穫的季節,住在襄陽府漢河縣的劉老漢一早就起來帶著自己的家人趕到自己家的麥田裡面,收割已經成熟的冬小麥。

不顧炎熱的他一刀一刀的收割著自己地裡的小麥,此時的他幹勁十足。

因為他從一個佃戶變成了自耕農,去年的他還在給李財主家當佃戶,妻子在其家裡當長工,一家人的日子十分緊巴。

可他們的日子從2月份後全都改變了,村裡又來了工作隊進駐分田。

他們村的那個李財主因為涉嫌謀反罪和通敵罪被官兵抓走槍斃。

作為一家之主的劉老漢膝下有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憑藉著家裡人多的原因,他家分到了16畝土地。

雖然這些土地依然讓一家人的生活有些拮据,但是沒有繁重的賦稅後,他們總算可以吃飽飯。

由於土地是自己的(所有權屬於官府),劉老漢一家幹活的積極性很高,麥子沒有成熟的時候,他就一天三四次去村子東頭的小河裡面挑水,澆灌他的麥子。

他們一家人加班加點的頂著太陽拼命的收割,因為五月份江夏省進入了夏季,降水偏多,要是沒有在雨水來臨前把麥子收割了,就會爛在地裡。

與此同時,村裡的各家各戶都在像劉老漢一家一樣忙活在田地裡,這裡生的場景完全對應著白居易在《觀刈麥》中的詩句描寫。

不過此時的百姓是幸福的,這是他們第一次收穫屬於自己的糧食。

自土改小組到來後,這些官員在村裡建設了農業合作社和互助隊,誰家人手不夠的話,可以讓隊裡的人幫忙。

互幫互助,是華夏民族的優良傳統,村裡的女人們會搭一個大的灶臺,挨家挨戶出些糧食做成一口大鍋飯,再由孩童們挑著碗筷送到麥田裡面,讓地裡幹活的大人們就地吃飯。

“爹,我想去城裡闖闖,不想在家裡面待了。”

劉老漢的大兒子劉根兒揮動著手中的鐮刀,嘴裡嘟囔著說道。

“什麼?你要去城裡展?現在咱們家的日子還可以,你去了城裡還娶媳婦嗎?”

“等爹把這批麥子賣到縣城的王老闆米鋪裡面,就攢夠了錢讓你娶媳婦。”

“官人們都給咱們說了,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甜,去城裡競爭太大了吧!你給俺先多整幾個孫子再說。”

“你都2o了,爹幹了這麼多年就是不想讓你跟爹一樣到了3o歲才娶上老婆,被說光棍不好聽。”

劉老漢聽到了自己兒子的話忍不住搖搖頭,在他看來兒子這麼大還沒有成家,日後要是去了城裡展幾年沒賺到錢,再結婚可就難了。

在農村特別是這個年代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兒子就是自家的頂樑柱,作為父親的劉老漢自然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延續子嗣,讓家裡多些勞動力。

“爹,之前我沒去國防軍已經是個遺憾了,看看那王二虎,去當了兵今年給家裡寄回來三十多塊,我不想一輩子守在村裡,我想去外面闖蕩。”

“那劉程、劉能他們兩人說江城大量招工,需要工人,每月待遇還可以,能夠賺錢。”

“我就想跟他們搭個伴闖一闖,讓我弟弟先娶媳婦蓋房子吧!”

劉根兒停下手中的鐮刀,看著自己的父親有些哀求的說道。

聽到自己兒子這麼一說,劉老漢默不作聲,只是低頭的繼續割著麥子。

去年1o月份的時候,有官府的人來自己村招收良家子去當漢王的兵,但是因為害怕自己兒子學壞,到軍隊裡面受欺負剋扣軍餉,他便沒同意自己兒子去當兵。

可誰知道這漢王的兵完全跟其他地方的兵不一樣,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不說,各種福利待遇那是一個好,完全沒有剋扣軍餉,長官大罵士兵的現象,而且戰死有補貼。

這些士兵有時候還會幫助農民開墾土地挖溝開渠,他們的優良作風讓這些百姓刮目相看,國防軍的地位和名聲也隨著宣傳而被這些百姓所知。

特別是給他們分了土地之後,這些百姓更是覺得這國防軍是百姓的兵,對他們十分感激。

現在各種報紙、戲劇、說書先生都在宣傳國防軍的好,當兵一家光榮之類的話。

他現在就十分後悔沒有讓自己的兒子去當兵,現在想去國防軍也沒有兵額。

劉老漢與三個兒子割完了一半的麥子,並把這些麥子捆紮送到自家的房子前面。

回到家中的劉老漢跟自己的老婆蕭氏說起來這件事情。

蕭氏也是想讓自己的兒子早日成婚,再給家裡添些勞動力,作為貧苦人家,沒有錢也沒有關係,兒子出去闖蕩的是錯成本太高。

不僅是坐火車的錢,而且到哪裡消費高,吃穿用都需要花錢,他們家底子薄,要把錢都拿出來支援大兒子屬實困難。

劉老漢坐在門前的地上,靠著自己家破爛的木門,看著明亮的月亮,他的內心十分掙扎,一口一口的抽著自己種的旱菸。

“當家的,這件事都看你,根兒這孩子善良懂事,他會知道我們的良苦用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火衝兵往北之圍困為敵

場場

絕地求生之殺神系統

無用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