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英國倫敦又一尊雕像:本分與心願 ,我的旅行方式,陳丹燕,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02GJ94.jpg" />

在肯辛頓公園的一條小徑上,相信就是當年巴利遇見潘彼得的地方,現在豎立著一尊青銅雕像。穿樹葉短衫的潘彼得站在頂端,小仙人丁克鈴,還有達林家的孩子們:溫迪,約翰和邁克爾。在正大光明的藍天白雲下,童話裡的人物就這樣一一站在六月肯辛頓公園的綠樹前。他們就像爆竹紅紙裡的那段火藥引子,將人心裡不願長大的願望,從歲月的死靜中引爆,嘭的一聲炸得滿地碎紅。&ldquo;這世界上有誰想長大呢?&rdquo;提問的聲音從這股硝煙裡響起,有無限的委屈。

二十多年前,大學畢業的第三年,我翻譯《潘彼得》,翻譯到了如下的句子,&ldquo;我生下來的第一天就逃跑了。&rdquo;他說,&ldquo;我聽見爸爸媽媽說我會長成大人。&rdquo;說著他突然揚起臉來大聲說,&ldquo;我不要當大人!我要永遠做個小孩,過小孩有趣的日子。所以我就逃到肯辛頓公園,和小仙人們住在一塊。&rdquo;

站在肯辛頓公園的樹叢前,面對潘彼得,我已經做了半世的&ldquo;大人&rdquo;。我就住在公園對面街上的伊甸旅店,我每天早上都路過巴利先生的故居去圖書館,每天黃昏都特意在園子裡盤桓幾刻,直至天色暗下來。夏初的公園一派濃綠,可小仙人們在哪裡,那些說話聲聽上去就是一串鈴聲的小人兒?童話故事裡的句子再次在心中響起,並在那裡引起迴響,就像在一間空房間裡說話的迴響一樣。

&ldquo;溫迪有時穿上在永無島上穿過的衣服去找潘彼得。她總晚上去,怕潘彼得看出來衣服已經短了。溫迪知道他討厭長大的孩子。&rdquo;這也是我翻譯過的句子,這樣的遺憾,倒更像是我的現狀。常常都能看到小孩子們爬到雕像上嬉鬧,一圈圈地爬來爬去,好像探險那樣,而我就仰著頭,光看。這是他們這個年齡的特權,要是我也爬上去,怕是太不自重。人的確就是這樣,年齡越大,能做的事就越少。比如爬到這雕像上去,非不能達到,而是不能不守本分。但年齡漸長,我已深知本分與心願天生就是衝突的。我也深知人對年長的自卑。那就是巴利所寫的,溫迪衣不蔽體的尷尬。我不可再穿年輕時代的衣服,也是如此。

寫《我的媽媽是精靈》時,潘彼得帶來的仙土一直在我心裡飛揚,所以精靈媽媽也會帶著陳淼淼在天花板上飛。我試圖在虛構的世界裡解決這個可怕的問題,讓媽媽也可以飛往永無島。我女兒小時候聽這故事,謙卑地,嚮往地要求:&ldquo;求你帶我飛一圈吧。&rdquo;我暗自得意為自己找到了一條出路。紙上的世界還是好啊,它是心願最終的避難地,也是童話自己的永無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孫猴子是我師弟

漢寶

一個頂流的誕生

白豆角

我真的不是天驕啊

七月斬神

麥田裡的守望者

J.D.塞林格

懵了!開局覺醒技能,萬物皆可變

讓思想飛起來

裝綠茶後我爆紅了[穿書]

葉子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