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靖國神社與沉重的歷史,幸福了嗎?,白巖松,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面對歷史問題,就必須首先面對靖國神社。

當你真正熟悉了靖國神社之後,你就會知道,靖國神社其實有兩個:一個是外在的花園一般的建築群落,美麗如菊;另一個是內在的,以其中游就館為代表的荒唐靖國史觀,惡毒如刀。

日本人認為:人死後變成神,於是,神社無處不在,是一個祭奠死去者的地方。靖國神社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靖國神社的大門上,有碩大的菊花圖形,熟悉日本的人知道,只有皇室,才可用此菊花,靖國神社的地位可見一斑。

然而,1978年,包括十四名遠東軍事法庭判處死刑的甲級戰犯在內的所謂“英靈”,被放進了靖國神社並供奉起來,其中包括侵華戰爭的主謀東條英機與南京大屠殺的主犯松井石根等。從此,靖國神社的性質,在亞洲人的心中發生變異,成為日本一些人扭曲歷史的重要場所。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14549140.jpg"/>

<blockquote>在我身後,慢慢走,就進入靖國神社。做報道時,不遠處也有日本警察一直警覺地觀察,毫無疑問,靖國神社在日本也是一塊是非之地、敏感之地。仔細看,大門一樣的“鳥居”與日本國旗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這裡,是日本形象的一部分嗎?</blockquote>

我們的拍攝申請得到批准,但相關的採訪要求未獲準,然而文字回答告訴我們:上一年靖國神社的入園者超過五百萬人次,當然入園並不等同於參拜和進入遊就館,但年輕人比例有所增加這個事實卻讓人擔心。

陪同我們報道的,是中國人李纓,他剛剛拍完紀錄片《靖國神社》,正尋求在日本與中國的上映。進了門,他告訴我另一個事實:二戰時,這個看似安靜而美麗帶國家性質的神社裡,也曾設作坊,生產軍刀,授予戰爭中的軍人。這或許,正是菊與刀結合的另一個荒唐版本。

真正刺痛人的絕不是靖國神社的外在環境,我說過,如果僅從外表看,靖國神社像一個小公園,很多日本人春天到這裡看櫻花,秋冬時到這裡看金黃的落葉。我們採訪時,正值日本大學生畢業的季節,在靖國神社外圍的大路兩旁,到處是照相合影的大學生,可見它環境的清幽。

然而,這只是靖國神社外在的一面。

如刀的另一面在三處十分明顯,十分讓人難以接受。

一處是供奉著甲級戰犯的參拜處,但由於這是一個單獨的場所,不提出申請也進不去,更何況,我們也根本沒興趣進去,哪怕是為了拍攝。

記得好多年前,姜文打電話向我“求救”,原來他為拍《鬼子來了》,去了靖國神社瞭解情況,但被國內媒體認為“去靖國神社就等於參拜戰犯”,讓姜文有口難辯。我當然知道,這是“誤判”,之後在媒體上也解釋了“參拜”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出的行為。而現在,我估計這樣的誤解可能不會有了。

第二處,也正是靖國神社史觀的關鍵,就是靖國神社內的遊就館。

“遊就”二字,來源於中國《荀子》裡的一句話“君子游必就士”,意思是,出行的話,要學習有德行人的規範與品行。荀子如果在天有知,一定會為自己這句話被如此不正義地引用而大動肝火。其實,遊就館就是一個二戰的博物館,宣揚所謂“日本聖戰”的核心場所。

在這個宣揚荒唐歷史觀的遊就館裡,有大量二戰時的實物、史料、照片,無一不在扭曲著歷史。館內總在迴圈播放著兩部所謂的歷史片,其中的解說詞大多如此——比如“為解放亞洲,日本在努力”;比如將太平洋戰爭稱為自衛戰爭;再比如,談到七七事變,片子說是“因為中國人開槍和挑釁,所以不得不……”,但讓人奇怪的是,你為什麼不解釋,當時那麼多日本軍人在中國的盧溝橋幹什麼?

我相信,中國人很難看下去,在遊就館裡也無法待長,即使是要做節目,我也很快出來了。對著攝像機,我表達了我的看法:看過之後最大的感受已不是憤怒而是想笑,因為這個事情已經太過荒唐。

然而,不管怎樣可笑或憤怒,遊就館都是一個存在,而且,它代表著一部分日本人對歷史的自我解讀。這裡還要說明的是,在遊就館的片子中,更多的目標不只針對中國針對亞洲而是針對美國,這一點,近些年美國人也終於有點兒明白,不滿與抗議開始升溫。

第三處離遊就館門口大約幾十米,平日很少引起人們的注意,因此引來的批評聲也少,但其中所蘊藏的反動卻不亞於遊就館中的態度,甚至可以說,它與遊就館一起構成了反叛正義的靖國史觀。

這是一座雕像,仔細看才知道,是當初東京審判時,唯一一位為日本戰犯做無罪辯護的印度律師。大家可以想象,把他當恩人一樣為其塑像,背後的心理與態度該是怎樣?

綜合起來,在靖國神社中顯現出來的靖國史觀,不僅對抗世界而且對抗歷史更對抗正義,這其中清楚無誤地為軍國主義招魂,為侵略戰爭平反。所以,絕不僅僅是中國、韓國反對一下就可以的事情,應當引起世界範圍的關注與批評。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8月,法國與英國的極右政治人物,會合在一起,不遠萬里,來到日本,公然參拜靖國神社。這是一個新的動向,世界上反正義的人士,正把靖國神社當成一個朝聖處,這也正需要全世界的正義力量來關注靖國神社。

採訪結束,我要在現場說一段結束語,說什麼好呢?當我們走出靖國神社大門,迎面看到遠處東京理工大學門上的六個漢字,其中一個“理”字越來越大,深深地觸動了我。是啊,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面對歷史,同樣如此。

告別靖國神社,一路上我在想,對於中國人來說,這裡是個敏感的地方,然而,假如有機會,到了東京的中國人,真該來看一看,知道它的荒唐,瞭解日本的另一面,也讓自己不忘記一些不該忘記的東西。比如,在進入靖國神社的大門之前,有兩個石燈籠,也就是紀念碑一樣的東西,上面的十幾個浮雕當中,有日本軍隊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在中國土地上的多個畫面,清晰地記錄著我們曾經屈辱的歷史。作為中國人,看到了,記住了,也就更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2010年寒假,我帶著已經上了初中的兒子,第一次來到日本,特意帶他去看了這石燈籠上讓中國人憤怒並難過的畫面。

看完之後,兒子問了我一句:“爸爸,我可以說一句髒話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帶著空間來種田

胡辣湯油條

網遊:御獸師?他明明是教科書!

愛笑的王九

都市:修仙五年,無敵下山!

沖天雨

巨蟒血的傳

不二書生

農業巨頭從1983開始

比拉夫大王

武當真君歸來

我不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