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個平常的演講及並不平常的反響,幸福了嗎?,白巖松,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去美國耶魯大學演講,是一段與節目沒太大關係的小插曲,沒想到,卻成為“看美國”過程中一個迅速被放大的事件。如果統計其影響力,可能會超過《巖松看美國》中的很多節目,這一點,讓我大感意外。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14552496.jpg"/>

<blockquote>這是耶魯大學校園裡張貼的海報,上面印著我的大頭像和演講主題:美國夢,中國夢。</blockquote>

邀請並不複雜,一個曾經在《東方時空》工作過的同事,後來赴耶魯留學,聽說我要去美國,校方很感興趣,讓她問我是否可以在耶魯給學生做一場演講。我沒覺得是一件怎麼複雜的事情,如果時間和行程方便,就去,如同在國內為大學生服務一樣。

講什麼主題,偶爾會想,直到有一天,“中國夢”這三個字跳進腦海,我知道我找到了關鍵詞。接著回頭一想,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從出生到十歲,從二十歲到三十四十,每一個十年的點,都能找到中美之間的糾結之處,並有一種歷史程序在其中。行了,就這樣,既然人們總提美國夢,那我就去美國講講中國夢,而結構與方式用我四十年人生中的每一個十年作為支撐,把自己放進去,講人講故事,人們容易聽進去,不那麼累。

當然,在這樣的選擇背後,我自然也會有自己的思考。我一直覺得,長期以來,我們很多的對外宣傳與溝通是失敗的。或許,正是“宣傳”二字造成了這樣的結果,概念、口號滿天飛,自說自話,別人聽著一頭霧水又或者心生反感,我們似乎只為完成自己的宣傳任務,而不去想是否有效果,別人是否願意聽或聽得進去。

其實,回到人性回到心靈回到符合規律的溝通,是我們必須完成的轉變。這一點需要我們自己鬆弛下來,更多尋找與別人共同的地方,而不是相反。所以,我認為所謂“講演”,只是去和美國的大學生們聊天,講一講我的真實想法,沒必要像寫論文一樣去周吳鄭王地一本正經。也因此,在有了主題和講述方式之後,我連稿子都沒有準備,一切順其自然吧。

耶魯很重視,現場爆滿,還拒絕了很多後來想進入的人。我就像平日在國內大學裡一樣,輕鬆、幽默地講述著與中國夢有關的故事,之後大家陸續提問,怎樣尖銳都可以。

演講結束後,學校舉行了一個小冷餐會,三個細節讓我難忘。

一位美國的母親,穿著大紅色的中國唐裝,從頭到尾都在認真聆聽,之後她來到冷餐會要求與我合影。原來,她的兒子在耶魯畢業後,由於金融危機,在美國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最後,在中國上海找到了一個滿意的工作。於是,這位母親從此關注中國的一切,相信不多久,我與她的合影會傳送到她遠在上海的兒子那裡。

一位日本留學生聽完演講後專門過來感謝我,他非常真誠地對我說:“謝謝你們製作了《巖松看日本》,這對我們兩國都有用。”

耶魯大學的校長助理,一直操持這次演講的來自中國的王大姐終於如釋重負,她告訴我:其實一直是擔心的,怕你像很多人一樣,講臺上一站,宣傳味兒十足,一會兒說走一半聽眾,沒想到,你會這樣講,反而讓人聽得感興趣,以後我對請中國的嘉賓就更有信心了。

聽過王大姐這話,我一直不知道,該當批評還是當表揚。難道說人話並真誠溝通竟如此奢侈?我願意相信,這種局面早已改觀,今後的演講者會更自然更鬆弛。

演講之後,我們繼續著美國行程,沒想到,幾天之內,國內媒體與網路迅速放大了這個演講。這麼一看,世界真是平的,看著眾多“頂一下”的支持者,我突然覺得,之前再認真點兒就好了!不過,不會的,因為結果可能恰恰相反,有了功利之心,事情反倒蠻擰了。

也有人問我:“代表誰啊,官方吧?有上面要求吧?”面對這種慣性的思維,我只有苦笑。大家不知道的是,正是由於幾天後國內網上的影片流傳,讓我面臨了不大不小的麻煩——還在美國的我們,接到質詢:你們違反規定,演講沒有報批,要說明情況!

天!演講需要報批?我真的不知道,後來,幾次來往解釋,這事兒也就過去了。估計這是一條沿用了多年的條令吧。執行任務的員工總要核查一下,按規定辦事,理解。不過,這規定,如果真有,以後得改改吧,我怕它已有些過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狼妖,被校花召喚重生

一串葡萄

最強神醫

斷茄明月

鼓書藝人

老舍

紅棍回憶錄

西瓜坐

掛名新妻

卿筱

等等靈魂

李佩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