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七,幸福了嗎?,白巖松,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感動,可不都意味著淚水與溫暖,常常,也與憤怒伴生。

作為一個學者,劉姝威站在了造假者的對面,但是,很長時間裡,劉姝威只是一個弱者,而造假者強悍無比。雖然最後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可在過程中,劉姝威的壓力大到快崩潰的地步。那個時候,除去她身邊的一些普通人,正義與保護在哪裡?

有時,我們並不希望,因正義與保護的缺席,而突顯出英雄給我們的感動。其實,有些感動,原本可以沒有!

一個到海濱城市打工的年輕人,第一次見到大海,卻在同時,看到有人落水陷入絕境。這名叫魏青剛的小夥子沒有猶豫,一次又一次下海救人,岸上圍觀者眾,也有喝彩聲與加油聲,卻無人下水。一個外地的小夥子成了英雄,一個人與千百人也就構成了讓人感動的反差。救完人,魏青剛拍拍手,走了。後來記者找到他,他充滿疑惑:“這有什麼?”都獲獎了,舞臺上,我問他最想要的是什麼,他回答:“我活兒幹得不錯,大家幫我找點兒活幹吧!”

於是,我相信,下一次,再遇到需要救人的情況,魏青剛依然會下水,但讓我不確定的是:今天被魏青剛感動得熱淚盈眶的我們,下一次,遇到這樣的場面,是不是依然袖手旁觀?

如果讓人感動的人,負責獲獎,而讓人憤怒或厭倦的人們,卻獲得利益,那麼,感動,又有何意義?

所以,每當《感動中國》播出後,接到人們稱讚,我總習慣性地有些不合時宜地去想:感動了,然後呢?

比如有一位叫李春燕的鄉村女醫生,明明有一次又一次回到城市的機會,但鄉親們挽留的眼神,讓她無法抽身,於是,一次又一次留下,留在貧困、偏遠、各種醫療條件都欠缺的大山深處,幫助了鄉親,也感動了我們。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14600523.jpg"/>

<blockquote>我似乎正做著一個奇怪的手勢,是勸誰閉嘴呢?其實,我沒這麼不禮貌,是在講一個故事。照片上的另一位叫田世國,捐腎救母,手術時,他謊稱出差在外,並告訴兄弟姐妹,不許對他母親說。我這個手勢,估計是正講到這兒,我們這期節目,也是不會讓他母親看到的,至今老人仍矇在鼓裡。</blockquote>

可在感動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該有點兒憤怒與自責。那麼大的村子,一直沒有醫生,於是,我猜測,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那兒的人們自生自滅著,直到李春燕出現,生老病死,才有了外力的幫助。雖然李春燕也曾要走,可畢竟留了下來,於是那兒的人們又看到了希望。而我們,也在淚水中舒坦並鬆弛了一些,我們都放心地把鄉親們託付給李春燕。我們的憤怒與自責慢慢退卻,苦難好像在我們的感動中被忘記了。其實沒有,這只是一種幻覺,或者假借感動而下意識放棄的責任。我們只是為一個鄉村醫生,付出一串又一串的淚水,卻依然與村民的生活和生老病死無關。我們要做的和該做的事還很多,只有感動、憤怒與自責都不夠,我們必須擦乾眼淚後行動,站到鄉村女醫生的身後,站到一個又一個曾經感動過我們的人身後,然後憤怒與自責才會真正減少。

可問題的關鍵是,在感動的那一瞬間,我們曾經立下無數誓言,後來,睏意來了,我們關掉電視,沉沉地睡去,只是不知道,那些咬緊牙關許下的承諾,我們是否,還會在醒來後想起?

感動,真的有用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狼妖,被校花召喚重生

一串葡萄

最強神醫

斷茄明月

鼓書藝人

老舍

紅棍回憶錄

西瓜坐

掛名新妻

卿筱

等等靈魂

李佩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