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偷書與自報家門,幸福了嗎?,白巖松,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常聽人說,五十年代,中國民風淳樸,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依我看,到八十年代初也是如此。倒不一定是民風淳樸,而是家家清貧,實在沒什麼可偷的。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慢慢提高,民風就不那麼淳樸了。比如1986年我去長沙實習,在公共汽車上,就見到了這樣的標語:“學雷鋒,防扒手。”顯然,伴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小偷,超過了乞討,重新成為熱門職業。當然,也有人“兼職”,比如偷書。

八十年代,王府井新華書店是讀書人的夢想之地,店堂大,書多,於是常去。不過那時候,大多數學生囊中羞澀,愛書卻無錢買書,於是偷書者屢有出現。不過偷的沒有防的精,總有落網者。對於廣播學院學生,一旦被抓住,問及姓名時,男生總是“常振錚”,女的總叫“劉繼南”。後來,這招不好使了,因為人家書店跟學校一打聽,廣播學院院長叫常振錚,副書記叫劉繼南。

很多年後,我們畢業二十年大聚會,常振錚院長到場,我們集體用掌聲和跺腳,表達了對當年“盜用”常院長名字的深深感謝之情。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14609122.jpg"/>

<blockquote>1986年暑假,我去成都找中學好友,來了一趟長江之旅。一路上由於太缺錢就能省則省,逃票、睡船上的甲板、吃麵包……居然用最小付出,完成了從成都到重慶再順長江而下一直到南京最後回家的壯舉。這是我們哥兒倆在武漢的合影,回憶中,苦都是樂。</blockquote>

在校期間,我組織過一屆書市,去北京很多書店商談,人家答應讓我們七五折或八折進書,於是拉到校園來賣,防盜成了重中之重。其中有本班一同學來到現場,趁大家不注意,將幾本書裝入包中,被抓了現行之後,他理直氣壯地說:“還要錢嗎?那我不要啦!”

多年之後,他成了京城一著名作家。

而正因為我們嚴防死守,那屆書市掙到近三十元,大數目,十幾個同學用喝酸奶的方式把這筆鉅款奢侈地消費掉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算命師在七零

醉該玩死

心理追兇:骸骨疑雲

薇兒·麥克德米德

末日新世界

暗黑茄子

月下安途

失效的止疼藥

不敗戰神楊辰(完整)

笑傲餘生

恐怖擂臺:開局紅白撞煞嚇哭全球

我不是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