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之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四章 卡姆斯汽車廠,大國軍艦,華東之雄,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濤笑意盈盈,送斯米爾諾夫離開,雙方已經約定好了,三天之後的晚上交貨,這幾天,斯米爾諾夫回去做做準備。

看著對方的背影,趙玲有些遲疑地開口。

“幸虧他答應了,濤哥,如果他要是不答應呢?”

人家不答應,五萬美元不就全部打水漂了嗎?

聽到了趙玲的話,秦濤笑了笑:“他沒有選擇的餘地,這五萬美元,能讓他的女兒讀完大學,也能讓他下地獄。”

不就是一個電話的事嗎?只要打電話舉報一下,斯米爾諾夫就徹底完了。

趙玲心中一陣惡寒。

“喂,我的朋友,事情辦得順利嗎?”就在這時,亞歷山大摟著伊琳娜走了過來。

“嗯,還算順利。”秦濤說道:“亞歷山大,我的朋友,多謝你的幫忙。”

亞歷山大笑了笑:“你救了我的命,這些小忙都是應該的,對了,今天想要乾點什麼?”

秦濤想了想:“我在國內有一個運輸公司,需要大批的車輛,我的朋友,你有辦法嗎?我們可以用日用品交換。”

聽到了秦濤的話,亞歷山大臉上的笑容更是燦爛:“這個可以請伊琳娜幫忙,她的舅舅,是卡瑪茲汽車廠的副廠長。”

這麼巧?

秦濤看向了伊琳娜,此時,伊琳娜露出了同樣的笑容:“我可以帶你們去。”

於是,漂亮的賓士車開動上了公路,一路向南。下午的時候,已經可以看到已經結冰的伏爾加河。

全長3692公里的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長的內流河,它滾滾向南,流入裡海。這條河對老毛子很重要,甚至可以說是俄羅斯的歷史搖籃,所以,伏爾加河也是老毛子的母親河。

對於東方的大部分人來說,第一次接觸到伏爾加河,恐怕就是那篇名為伏爾加河上的縴夫的課文了。

“我的童年是在卡姆斯渡過的,小的時候,我就曾經在冰面上玩耍,後來被路過的花樣滑冰教練看到,認為我有著卓越的滑冰天賦,就被帶到了莫斯科。”伊琳娜那雙藍色的大眼睛,望向了奔騰的伏爾加河,眼神迷離,似乎是在回憶過去一般。

“伊琳娜,我得感謝那個花樣滑冰教練,如果不是他把你帶到了莫斯科,我也不會和你相遇。”亞歷山大一邊說著,一邊用右手去拉伊琳娜的手。

伊琳娜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是啊,亞歷山大,他是我們的媒人。”

秦濤在後面一陣的感慨,這個亞歷山大,富二代的花花公子,不知道這個伊琳娜,會在多久後被拋棄呢?

感慨之中,車子已經開進了卡姆斯汽車廠。

在6o年代,蘇聯現有的卡車已經不能滿足經濟展需要了。所以,1968年的時候,李哈喬夫汽車廠研製成功了 17o重型卡車,準備填補國內卡車的空白,但是,老毛子的高層卻認為李哈喬夫工廠產能不足,這個中型卡車生產廠就專心中型卡車的生產好了,至於他們研製成功的重型卡車,應該交給一個新建的工廠來生產。

這件事要是生在西方世界,是不可想象的,不過在s主義國家,這種事情太正常了,東方也是這樣的,一汽是老大,國家要建設二汽,一汽立刻就出人出力出技術,把二汽給搞出來了。

按照老毛子的高層決定,在伏爾加河畔小城切爾內建立起來了全新的卡車製造廠,於是,在1969年12月13日,卡姆斯車廠開始動工, 1976年2月16日,工廠生產的第一輛卡車下線,命名為卡瑪茲532o。

這款汽車也成為了卡姆斯汽車廠最重要的產品,一直生產到了兩千年。

由於是新建的工廠,所以,整個工廠看上去都非常的新穎,甚至就連工廠裡面的工人,大部分也都是年輕的面孔,他們穿著藍色的工作服,在廠區裡面忙忙碌碌,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舅舅,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亞歷山大,他的父親是莫斯科國際商業銀行的負責人。”伊琳娜熟門熟路地帶著眾人來到了汽車廠的辦公樓,找到了自己的舅舅,介紹起來。

謝爾巴克夫熱情地伸出手去:“亞歷山大,我見過你的父親,他是一個很能幹的人。”

“這兩位,是我們的東方朋友,秦和趙。”伊琳娜繼續介紹。

“兩位東方的朋友,你們好,到這裡來,有什麼事情嗎?”謝爾巴克夫當然知道,秦濤和趙玲這兩個東方人過來,肯定是有目的的。

“我們是來自東方的商人。”秦濤說道:“想要來這裡和你們做生意,我們的手頭有大量的罐頭、豬肉、麵粉、火腿”

謝爾巴克夫的眼睛當下就閃亮起來了:“好,我們可以做一筆交易。”

“那麼,現在我們可以去你們的生產線上看看嗎?”秦濤說道:“我們對卡瑪茲汽車還不是很熟悉。”

“當然沒問題,我親自帶你們去!”

其實,秦濤對卡瑪茲汽車,熟悉得很,當初在遠東的時候,秦濤就已經從尼古拉的手裡交換過一批了,那批卡瑪茲汽車現在還在明州市的街道上奔跑呢。

至於秦濤要考察這裡的生產線,一方面是想要過過眼癮,另一方面嘛

秦濤等人走進了生產車間,看著總裝中的卡車。

實際上,老毛子的高層還是有遠見的,李哈喬夫汽車廠雖然設計出來了這款重型卡車,但是並沒有能力去生產它,這裡的生產線,從歐洲購買了大批的生產裝置,然後組建起來的。

可以看到一些裝置的銘牌上,寫著的都是英文字母。

“我們的卡瑪茲532o,空重7噸,載重8噸,使用一臺1o.857升的8柴油動機,最大輸出功率21o馬力。”謝爾巴克夫一邊走,一邊給秦濤介紹著:“你們如果買回去跑運輸的話,那麼用民用的後驅版本就可以了,最高時8o公里每小時,百公里油耗34升。”

秦濤的目光,望著那外形粗獷的駕駛室,看著裡面吊裝進去的8動機,心中也在感慨,這種車子的技術,已經落後了,國內的斯太爾,用6型動機,就已經能輸出同樣的動力了。

不過嘛,國內的斯太爾是沒法用食品去換的,秦濤這個倒爺這樣一交換,會比國內的斯太爾便宜很多。

零部件倒是一個問題,畢竟秦濤這種手法倒騰到國內去的車子,是沒有任何的廠家保修的,要是零件壞掉了,那就得自己動手修理才行。

秦濤必須要把各種問題都考慮好了才行,絕對不能做虧本的買賣。

帶著這樣的想法,一行人穿過了車子的總裝線,從廠房的另一個大門出去,接著,秦濤眼前就出現了大片大片的整裝待的卡瑪茲,橘紅色的車頭,墨綠色的車身,油漆光潔閃亮,整體工藝也算達到了西方七十年的綜合水準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嬌寵病美人

松子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