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之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二十二章 海軍的艦載機,大國軍艦,華東之雄,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蘇33上,邊條前端多出來的那個小小的鴨翼,不會起渦流的作用,因為邊條翼就是用來拉渦流的,這個鴨翼屬於控制面,它的作用就是提升戰機的抬頭力矩。

普通氣動佈局的戰機,在平飛中爬升,靠的是水平尾舵,尾舵把屁股壓下去,機頭就翹起來了,而鴨式佈局的戰機,鴨翼在前面,直接就能提供升力,把機頭翹起來,所以,鴨式佈局也被稱作抬頭佈局。

在飛行中無所謂,但是在艦載機起飛的過程中,兩者的差距就會體現出來了,當初蘇霍尹的設計師們為了讓艦載機的起飛更加容易,所以增加了這對鴨翼,增加更多的抬頭力矩。當然也會增加渦流,據說升力係數增加了零點二。

“這種三翼面佈局的飛機,操控會非常複雜,所以,老毛子在這款飛機上,使用的是數字電傳。”羅洋說道:“在咱們組裝的蘇27上,使用的還是模擬電傳。”

米格29用的是液壓控制,蘇27原本也打算用液壓控制,但是在試飛中摔了飛機,所以設計師才把電傳操控給裝上,不過由於老毛子的電子系統落後,所以用的還是模擬電傳。

到了蘇33,三個翼面,模擬電傳伺候不了,老毛子終於把控制系統升級成數字電傳系統了。

“我們應該有數字電傳的技術儲備了。”秦濤開口說道:“如果我們目前無法吃透它的飛行控制律的話,那就算是先把控制程式匯出來,原樣灌到我們的新系統裡,也應該暫時能用。”

羅洋睜大了眼睛。

都說秦總思維靈活,不拘一格,原本他還不信,現在,秦濤這句話,簡直就是醍醐蓋頂啊!

殲十在試飛中,一架飛機都沒摔,就是因為吹風洞足夠多,徹底掌握了整個飛機的飛行控制律,而且到了以後,想怎麼改就怎麼改。

殲11就不同了,這種飛機的原型機是蘇27的,艦載機的原型機也是老毛子的,他們如果想要吃透飛控,那幾乎就相當於要重走一遍老毛子的研製過程。

當然了,不用曲折地走,只要把現在的飛機模型,拿到風洞裡去,吹個三五年,把所有的氣動資料都拿到手,這樣再編寫飛控程式,就萬無一失了。

但是,他們沒有這麼多時間,也沒有這麼多資金啊!

秦濤給出來了一個簡單的辦法:直接複製程式!把眼前原型機的飛控程式複製出來,灌到己方彷制的飛控程式裡,這樣照葫蘆畫瓢。

老人講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現在還顧不上,乾脆就先知其然。

這是一個偷奸取巧的方式,但是對他們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參考意義的,他們可以先把飛機彷製出來,以後再慢慢吃透控制律,然後進一步提升飛機的效能。

“如果先解決有無的問題,以後再提高的話,這種做法應該是可行的。”顧老也是一旁肯定了。

611所在研製殲十的過程中,6o1所也沒有閒著,他們把自己的一架殲八戰機給改裝成了變穩機,用來測試數字電傳系統,所以,他們完全可以把硬體移植過來,欠缺的主要是軟體而已。

“我得再強調一下,這只是應急的,以後必須要吃透它的技術,所有的原理都得掌控,否則以後海軍部隊就可能會吃大虧。”秦濤再次提醒道。

為了儘快完成艦載機的彷制,秦濤給出了個餿主意,但是他可不想因此就給海軍埋下隱患,這只是暫時的,可千萬別躺在上面睡大覺。

“是的,我們當然要吃透它。”羅洋說道:“這樣,第一個問題算是解決了,但是,第二個問題可不容易解決,這款飛機需要推力更大的動機。”

海上防鹽防潮都是次要的,這些都能想辦法解決,但是,還有一些是不容易解決的。作為戰鬥機的心臟,動機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都叫做三姨夫,但是效能卻有不小的差異,用在海軍艦載機上的,是a1313,雖然後面只加了一個字,卻有很大的不同。

艦載機的起降,需要更強推力的動機,蘇27上的三姨夫直接移植過來是不行的。

“這的確是個問題,咱們的航空工業一直都在受到動機的制約。”秦濤說道:“不過,我認為這個問題也不大,咱們可以繼續採購。”

既然老毛子能賣三姨夫,那當然照樣可以賣3號三姨夫,這個不是很大的問題,對留裡卡土星聯合體來說,賣的動機越多,他們就賺得越多。

至於以後渦扇十的成熟換裝,秦濤就沒有那麼大的信心了,在他的記憶裡,貌似殲15為了安全性起見,沒怎麼換裝過渦扇十。

“當然了,另一方面,咱們自己彷制的這款戰機,也可以大面積使用複合材料來降低重量,雖然說是彷製品,但是裡面也應該加入咱們的技術。”

就和後世的電動汽車一樣,什麼鋁合金外殼都給用上了,為啥?還不是因為和燃油車相比自重太大啊。

艦載機也是一樣,這種飛機雖然是從6基戰鬥機改進過來的,但是在改進的過程中,要摺疊機翼,要加強起落架,所以就會比6基戰鬥機更重。

有增加的重量,也要有降低的重量,大面積使用複合材料,就是一個顯著的降低重量的辦法。

國內原本就在研究複合材料,上次秦濤去彩虹國還挖來了一批覆合材料的專家,所以,國內的戰鬥機用複合材料肯定會逐漸增多的。

羅洋點頭。

反正己方彷製出來之後,重量肯定會變化,重心也會變化,如果能透過複合材料的使用來調整的話,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咱們在研究機體結構的時候,也要詳細一些,除了主起落架的受力之外,前起落架的受力也要研究到位,等到以後,咱們或許還需要彈射起飛版本的艦載機。”此時,秦濤已經走到了那架還保留完成的t1ok3的前面,一邊看它的結構,一邊說話。

彈射起飛的版本?

就連武勝利都睜大了眼睛,你小子又在說什麼呢?這樣說也太吹牛皮了吧?咱們連滑躍起飛的航母還沒有呢,就想要一步登天,有彈射起飛的航母?

如果只是考慮降落的衝擊的話,那隻要加強後面的主起落架就行了,彈射起飛拖動的是前面的起落架,所以,就需要將前起落架給加強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