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之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一十六章 不能點錯科技樹的電磁炮,大國軍艦,華東之雄,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到秦濤的話,眾人再次聚精會神起來:“反導?攔截彈道導彈?”

“我記得,這是十幾年前,里根總統搞星球大戰時候提出來的技術,後來已經被證實為假的了。”又一名領導說道。

“沒錯,當年星球大戰計劃是假的,是為了拖垮紅色帝國,但是到了現在,如果還有人以為這些技術都是假的,那就有些自欺欺人了,各位,二十年都過去了,各種技術的展很快啊,美國人不是照樣搞起來了全球防禦系統嗎?這東西能是假的嗎?再說了,如果紅色帝國晚幾年解體,太空中的鐳射武器就已經正式部署了,你們信不信?”

當初美國是忽悠人的,但是,老毛子當真了,實打實的搞了起來,就在紅色帝國崩塌之前,極地號上天,搭載的就是1oo兆瓦的鐳射武器,用的還是巨大的能源號火箭,可惜火箭問題沒入軌。如果紅色帝國沒有崩塌的話,那接下來,就該美國人傻眼了,後續的改進型號可是2oo兆瓦的,射成功之後,那就是高懸在美國人頭頂上的利劍啊!老毛子已經擁有了天基反導系統,他們卻啥都沒幹,在這場軍事競賽中,他們就徹底落入下風了!

雖然當時都是騙局,但是老毛子是認真對待的,所以有句話說的好,歐洲人從來都不想打三戰,但是老毛子真的是一直都在準備打三戰,如果真的開打,那老毛子的武器都是適應戰爭的,動機幾百小時就報廢,反正也飛不了那麼久,電子系統很多都是電子管,可以安然躲過核爆電磁脈衝的攻擊,如果真的打起來,那歐洲手頭的那些武器,很快就會消耗乾淨,甚至直接變成廢鐵,整個歐洲就全部都是老毛子的了。

紅色帝國崩塌,美國是最大的獲利者,為了追求絕對的安全,他們又開始構築起來了反導系統,試圖攔截住所有可能射向他們的導彈,追求單方面的安全。

這和星球大戰有什麼區別?不過就是縮小版的啊。

“以電磁炮四百公里的射程來計算,如果我們只考慮射高的話,那可以妥妥地達到一百公里以上,而且,反應度快,比那些火箭推進的導彈度快多了,我們的海軍在大洋上,這樣可以輕鬆地摧毀處於飛行中段的彈道導彈,保護我們祖國的領土不受彈道導彈的攻擊。”秦濤說道:“這是電磁炮最重要的用法,它是我們海基主要的攔截武器。”

美國老的他媽的,你媽的等等武器,攔截靠的都是導彈,導彈這東西射的時候,加度並不高,是慢慢飛起來的,這樣攔截的時間就會很長,增加了危險性,萬一在這個時候目標突然變軌,那就徹底白忙活了。

電磁炮呢?只要炮彈離開炮口,就能具備1o馬赫以上的度!以64兆焦的動能來算。彈丸會迅飛向目標,對方很難躲避!

當然了,說起反導來,鐳射武器的度最快,畢竟它以光飛行,但是鐳射也有一個大問題:在大氣層中衰減很嚴重。

所以,蘇聯人搞的是天基鐳射武器,在外太空用就沒問題了,但是在地面或者海洋上,要穿透大氣層,鐳射損耗很大。

電磁炮就沒這個問題了,彈丸也要受到空氣阻力,還要受到地球引力彎曲,但是隻要用複雜的演算法來計算,就能抵消掉這些東西的影響,彈頭再帶制導功能,完成最後飛向目標的任務,一切都會很完美!

如果沒有人研究反導系統,那大家可以保證現有的戰略平衡,但是美國老先破壞了規矩,搞起來了反導系統,那己方就得針鋒相對,一方面要研製突防技術,讓對方的反導成為笑話,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同樣的反導技術。

海軍責任重大,畢竟很多威脅都來自海上,海軍如果能在對方導彈飛來的中段進行攔截,那就意味著祖國的領土會更安全。

這個任務是神盾戰艦的,但是現在神盾戰艦還沒有那個能力,只有射程一百公里的紅旗九導彈,最多隻能攔截個飛毛腿之類的射程幾百公里的短程彈道導彈而已。

在這個方面,國內的技術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如果想要實現這個目的,一方面要靠紅旗九導彈技術的進步,另一方面,也要靠其他的武器,這種電磁炮如果能攔截彈道導彈,那就可以獲得更大的重視,也就是獲得更多的資源了。

從海軍資金支援的武器變成國家支援的武器,從普通預研專案變成國家重點專案!

馬明的心中很是激動,秦總太厲害了,真是能說,他對這種武器的理解,比自己還深刻啊!自己的眼界只侷限於如何用電磁力把彈丸打出去,要是隻有自己來參加會議的話,絕對說不出這麼多門道來。

厲害,秦總真厲害!

看著在場領導的眼神,馬明就知道大家都動心了,他對這個專案就更有信心了。

“秦總,美國人在研製類似的武器嗎?”又有人問道。

“這個我不知道,應該問我們情報部門的同志。”秦濤說道:“但是,不管美國人是否研製,都不能阻止我們研製的道路,畢竟在這個領域裡,我們已經彎道車,走到了美國人的前面,我們就沒必要跟在美國人的後面了。”

現在沒有公開報道,所以秦濤也不能亂說話,實際上,美國人當然也在研究,最早甚至可以追朔到58年,當時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工程師bostick提出了電磁軌道炮的概念,還進行了等離子體電樞的軌道射試驗,但是實驗得到的結果就是當時的裝置無法承受電磁炮的過載,專案暫停。

後來到了78年,在那個冷戰對抗的高峰,美國人又開始進行了電磁炮的研究,當時瞄準的方向是電磁軌道炮,到了85年的時候,還計劃研製專門反裝甲的坦克用的電磁炮,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和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共同對電磁軌道炮進行研究,從理論變成了實踐,開始製造樣機了。

進入二十一世紀,美國人繼續孜孜不倦地研製,甚至在一段時間裡,出現過放棄了電磁炮的傳言,但是又過了幾年,美國人還在研究,說明他們是在對外放假訊息,想要迷惑競爭對手,就和他們提出大型航母無用論,但是自己建造的航母一艘比一艘大是一樣的,美國人雖然沒有戰忽局,但是也經常忽悠人,所以不能被他們忽悠,要獨立思考才行。

現在嘛,暫時沒有相關報道,秦濤也就不能做各種預研,但是,他的觀點也是毫無問題的:咱們幹嘛要看別人的,咱們該自己走才對!在電磁彈射和阻攔降落方面,咱們已經比西方先進了!第一名幹嘛去看第二名第三名的動作?

“沒錯,秦總說得對!”武勝利開口了:“在電磁彈射和電磁阻攔方面,咱們的技術已經是世界第一,在電磁炮方面,咱們也要大踏步地前進,咱們不管別人,咱們自己搞自己的!我認為這個專案值得搞,關係到咱們國家的戰略安全,你們呢?”

眾人都點頭,表示贊同。

秦濤的任務完成了。

“在技術方面,電磁炮可以分成四種,分別是線圈炮、軌道炮、電熱炮和重接炮。其中後兩種的原理還比較新,有很多先天性的技術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方案,所以,我們只介紹前兩種。”馬明開口說道:“其中,線圈炮的原理很簡單,又叫做交流同軸線圈炮。”

投影機上出現了這種炮的原理,其實,如果從外觀來看,這種是很像普通火炮的外觀,畢竟都是圓管。

“外面的是加線圈,透過交變電流,產生交變磁場,這樣,彈丸中的線圈就會產生感應電流,產生感應磁場,彼此之間的磁場相互作用,就能給彈丸一個推動力。”

“電磁軌道炮也很簡單,它是法國人維勒魯伯於192o年明的,外面是兩個平直的導軌,中間有一個滑塊是彈丸,當導軌接入電流之後,就能在平面間產生強大的磁場,這個滑塊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前進,射出炮管軌道,從原理上來說,只要導軌夠長,它最終能達到亞光。”

這些原理都不難,甚至高中生就能計算,很多時候還會出現在高中電磁場的試題之中。

但是,理論是理論,實踐是實踐,從理論轉變為實踐,是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和精力的。

“那麼,我們該選擇什麼方式?還是兩種一起研究?”有人開口問道。

按照馬明的想法,是打算兩種一起研究的,最終確定那種最合適,但是,秦濤卻在一旁開口了:“從兩種炮的理論來分析,我覺得線圈炮比軌道炮要好。”

“為什麼?”這下連馬明都驚訝了:“如果從原理上來看,軌道炮應該結構更加簡單啊。”

線圈炮是複雜的,彈丸帶線圈,炮管也帶線圈,而軌道炮呢?只要兩個導軌就行了,這複雜程度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上的啊!

但是同時他也知道,秦濤是很有眼光的,凡是秦濤選中的路線,就沒有出過問題,所以,他對秦濤的建議很好奇,但是也只是好奇而已。

“當然是壽命問題。”秦濤說道:“這個電磁軌道炮的炮彈在射的時候,彈丸必須要和兩邊的導軌接觸,是吧?”

彈丸就相當於高中物理電磁學問題中簡化的那個在磁場中運動的金屬桿,這個金屬桿必須要和導軌接觸才行,因為它內部要透過電流啊!

安培力的基本公式:=b*i*1,b是磁場強度,i是電流,1是金屬桿的長度,這三個量越大,就意味著受力越大,而磁場也是又電流來產生的,所以,電流是越強越好。

強大的電流要透過這個彈丸,彈丸的兩端就得和導軌密切接觸,這個導軌也就是炮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將臺美人

風去留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