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之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華亭飛機廠的合作,大國軍艦,華東之雄,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濤哥,他們會答應嗎?”離開了華亭造船廠的會議室,趙玲向秦濤說道。

“應該會答應,畢竟只有我們能造,而且我們要的價格的確不高,他們必須要跨出這第一步,否則,他們公司也就別想展壯大了。”

趙玲也沒有想到,對方居然是真的來合作的,還是濤哥厲害,一眼就看出來了對方的想法。

和對方要三億美元,不僅僅是建造費用,還包括設計費用,甚至可以說,設計費用是佔大頭的,只要完成了這次設計,那以後,明州集團就可以涉足這個滾裝船的業務,而且上來就是高階產品。

國外需要,國內也需要,甚至國內的需求更大,畢竟,這種滾裝船可不是一般的滾裝船,還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給海軍服務的。

“對了,濤哥,你怎麼一直都在推銷這個太陽能業務,這個重要嗎?”趙玲又想到了什麼。

太陽能是清潔能源,但是這種能量的功率不高,把整個船隻的甲板擺滿,也沒法讓船隻依靠太陽能來航行,這東西就是錦上添花的,不是必須的。

秦濤笑了笑:“當然得推銷了,咱們的太陽能電池鋪上去,外界才看不出來甲板像是航母的甲板,否則他們會產生太多的聯想。”

為了方便起見,在設計的時候就會把最上面設計成全平的,需要的時候,只要將太陽能電池板去掉,就能當艦載機的起降平臺使用,但是在正常的運營中,又不能表現得太明顯,所以,鋪上太陽能板最合適,就當做是偽裝了。

趙玲明白過來:“濤哥,那麼,給國外建造的這艘船,也可以在需要的時候改裝成兩棲攻擊艦來用嗎?”

“當然不行,咱們給他們在最上面的甲板用普通鋼,直接降落艦載機,就得砸個大窟窿,咱們要是國內自己的,那就用高階的航母甲板鋼。”

雖然秦濤忽悠對方如果錢不多了就和國家聯絡,請國家給申請經費,但是,他可沒打算給別人提供額外的用處,想要承受艦載機的起降,哪怕是垂直起降戰鬥機,最上面的甲板也得有足夠的強度才行,但是如果要是作為滾裝船,頂部甲板不需要露天裝車,那就沒必要用好的鋼板了。

實際上,就連下面那些需要用航母的甲板鋼,也是一種忽悠,需要的質量的確得高,但是距離航母甲板鋼還是有一大截的差距的。

不過,也只有這樣說,才能讓對方產生錯覺:這種船隻有明州集團能造,因為它需要航母技術!

這樣一來,對方就得乖乖地接受明州集團的要價,從明州集團訂購這種世界上最大排水量的滾裝船。明州集團正好也可以藉助他們的資金來完成這種滾裝船的研。

畢竟,國內暫時還沒有這種需求,他們也沒必要為了藏兵於民而專門研製這種船,造出來幹嘛?咱們東方的汽車還沒有出口到全世界呢。

就在此時,許正陽跟了過來。

“秦總,剛剛接到訊息。”

“什麼訊息?”

“華亭飛機廠來邀請,請您去他們廠參觀。”

秦濤的腳步停了下來:“好,那就安排明天吧。”

華亭飛機廠只是過去的名字,當和麥道公司合作的時候,就直接改成了華亭飛機制造公司,畢竟和國外合作,都是公司之間的交流,對大家來說也沒什麼,工廠還是以前的工廠,工作還是以前的工作,就和成飛一樣。

八十年代,當132廠開始對外推銷飛機的時候,就不能再用廠子的名稱了,就改了個成都飛機公司,這個時候的成飛和後世的成飛不一樣,沒有611所,就一個工廠而已。

至於華亭飛機廠,可以追溯到五十年代的飛機修理隊,後來改成了57o3廠,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裡,為了實現上級乘坐自己大客機出訪的需要,開始從修理飛機改成了製造飛機,當時調集了全國很多的航空精英,馬老這種牛人,就是在那個時候過去的。

第二天,當秦濤乘車來到華亭飛機廠,還沒有到達廠區,就看到了停在草坪上的運十。

巨大的機體上帶著一條條黃色的痕跡,那是長年累月雨水的沖刷下流下來的東西,就像是人的眼淚從臉盤上流下一下,它肯定還不甘心,還想要一飛沖天。

秦濤的目光望著這架飛機,心情複雜。

運十,東方人第一次追尋大飛機的製造夢想,以為一飛沖天是個開始,沒想到卻是巔峰。

運十一共造了三架,一架做靜力試驗,一架用來試飛,第三架的材料被練了鉚釘槍。

眼前看到的,就是那架試飛過的運十,這架飛機經歷了無數滄桑,飛過了國內無數的城市,都、哈爾濱、1mq、鄭州、合肥、廣州、昆明、成都、1s等國內主要城市,尤其是七次沿“死亡航線”飛抵高原城市1s,足以說明這架飛機的效能優秀。現在,卻只能孤零零地在飛機廠的草坪上,無人顧及,等到後世的2o17年,才會被拆開運輸然後重新組裝到了商飛的廣場上,搭上舷梯,隨時供人參觀,在這個飛機的展品前面,還會豎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四個字:永不放棄。

現在,這架飛機卻只能孤零零地留在這裡,彷彿不甘心一樣。

“停車。”

車子停了下來。

秦濤走過潮溼而鬆軟的草地,走向這架飛機。

“秦總,他們從門口那邊過來了。”許正陽看了一眼遠處的廠區門口,向秦濤說道。

秦濤彷彿沒有聽到一樣,繼續走向飛機,抬頭看著這架歷盡滄桑的飛機。

但是,當他走過去的時候,卻意外地現,還有一個人也正在那裡,抬頭看著這架飛機,這是一名滿頭白的老人,飽經滄桑的臉上帶著複雜的表情。

“運十已經停在這裡二十年了,我們航空人追求大飛機的夢想,也停滯了二十年啊。”老人開口說道。

“沒錯,如果當年運十專案沒有停,那我們現在也應該有合適的大飛機平臺來改裝了,至於某些人說的那些不成熟的理由都是扯淡。”秦濤說道。

關於運十專案下馬,是有很多爭論的,有人覺得惋惜,好好的專案沒了,也有人覺得這個專案就是沒前途的,必須下馬,還提出來了很多說法。

比如說,運十的動機用的民航手頭的波音7o7動機的備件,自研的渦扇八根本就不能用!

這的確沒錯,動機一直都是東方的軟肋,這種渦扇八雖然是按照波音7o7上使用的jt3d-3b測繪的,肯定也會有一大堆的問題,但是,遇到問題就得正視問題,然後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在遇到問題之後就潑涼水,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最後放棄好了。

當時的渦扇八已經上臺架試車了,先期可以先用進口的,以後總有成熟起來的時候,如果不邁出這一步,那永遠都別想進步。當時和西方關係還是不錯的,動機完全可以透過外購來實現。

這也是最大的問題,至於其他的問題,那就都是子虛烏有了。

比如說鍛壓機,大客機的起落架是需要使用大型模鍛壓機來壓制毛坯才能用的,當時國內沒有,最大的轟六用的起落架還是焊接出來的,不是一個整體,還經常會出現裂紋。

實際上,這個問題運十的研製團隊早就注意到了,已經著手開始解決了。

早在六十年代,為了蘑菇彈,國家就開始決定研製三萬噸級的模鍛壓機了,在73年,國內第一臺三萬噸級的模鍛壓機正是投產,其中活動橫樑靜態平衡精度高於每米o.o43毫米,比老毛子賣給法國的裝置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沒錯,就是老毛子賣給法國的裝置,歐洲都沒有類似的裝置。

後來,為了造運十的起落架,由德陽二重和清華大學合作,開展了6.5萬噸級多向模鍛水壓機的設計研製工作,在1981年進行了1ooo噸級模擬樣機測試。可惜後來,隨著運十專案的下馬,這個鍛壓機專案也就跟著下馬了。

也有人說運十臺燒錢,實際上,運十專案從開始到最後被放棄,總共才花了5.377億人民幣,後續還需要1.7億就能完成研,這個研金額和西方相比,那可是非常低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我爹是保鏢頭子

星彩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