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之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巨龍出水,大國軍艦,華東之雄,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前的旋臂射架,下面都有專門的自動裝彈系統,上一枚射完畢,下一枚就會被自動吊裝上去,雖然射臂就一個,但是下面的備彈一般都會有十枚。

哪怕就算是八聯裝的海響尾蛇,後面也有一組整齊的備彈,等到上一組射完畢,下一組就會整體裝填,滿足持續作戰的需要。

不過,當進化到垂裝置之後,這種備彈就沒有了,或者說,垂系統相當於讓備彈具備了直接射能力,所有的射裝置裡面都是備彈,但是都可以直接射。

這種通用垂就是外面一個蓋子而已,裡面是空空蕩蕩的,和美國佬那種有複雜的排煙道的射裝置完全不一樣,如果要是一枚導彈都沒有安裝,那下面的空間會非常寬闊,開個演唱會都沒有問題。

一般情況下,在出海執行任務的時候都會弔裝導彈,如果執行復雜的任務,那就會把所有的射井都吊裝進導彈,需要轉換任務的時候,也可以轉換導彈類別,本質上還是和老毛子的那種射方式很類似。

別看射蓋是方形的,但是,裡面塞進去的這種整體打包的射裝置是圓柱體的,吊裝到位之後,就能快固定起來,一枚導彈就算是安裝到位了。

“老毛子的巡洋艦上以前有吊車,可以在射完畢之後再裝填,不過,我們認為這種方式並不實用,所以就捨棄了。”此時,在軍艦旁邊,楊大偉正在和李平凡說著什麼。

“不實用?”李平凡有些好奇:“為什麼不實用?”

“要佔據寶貴的甲板空間,而且,高海況情況下還不能用,與其在海上慢吞吞地裝填,還不如快馬加鞭跑回港口,而且,戰況得多慘烈,才會讓軍艦的導彈全部打完。”

關於導彈再裝填這件事,還真是複雜,就拿使用時間最長的美國佬的mk41通用垂來說,這種垂是有裝填模組的,但是需要佔據三個射管,把這部分模組改裝成為一臺吊機,就可以在海上進行導彈再裝填了。

所以,mk41射裝置雖然是8個一組,但是美國佬的宙斯盾戰艦垂單元並不是8的整倍數,比如說提康德羅加級,一共有122個射模組,雖然有16組,但是,前後各有一個裝填單元,得用16乘以8再減去6,再比如伯克級,一共有12個垂單元,按說是96個,但是還得減去兩組吊機模組,也就是6個,所以伯克級就只有9o個射單元。

對伯克級來說,是要吊機再裝填,還是要多六個射裝置?

後世的美軍做出了選擇:新建造的伯克級驅逐艦,把這個雞肋的吊機模組直接拆掉了,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射單元,而不是吊機!

為啥是雞肋?因為這個吊機只能在低海況的情況下,一個小時吊裝3枚標準2導彈,要是導彈全部打完了,那就得一天一夜才能把射管重新裝滿,在這種時候,他們是選擇慢吞吞地吊裝導彈,還是跑回去?

所以,美國佬把吊機給去掉了,至於其他國家,壓根就沒打算裝這種佔著三個坑的吊機,全部用來裝導彈,吊機就是佔著茅坑不拉屎。

東方的萬噸大驅,112個射單元,其中還有一部分是一坑兩彈,甚至是一坑四彈,戰鬥需要打到什麼程度,才會把所有導彈都消耗光?說句難聽的,真到了那個時候,一般都是還沒有打光導彈,軍艦就已經被擊沉了。

所以,追求軍艦上導彈的再裝填能力,是沒有什麼必要的。

此時,李平凡出了疑問,秦濤走了過來:“你想想怎麼不實用?”

李平凡笑了笑:“秦總,您怎麼來的這麼早?”

“不早,得知要進行這種導彈射,所以我就過來看看,這可是難得一遇的好機會啊。”秦濤說道。

紅旗19,85o毫米通用垂能塞進去的最大導彈之一,這種導彈讓o55變成了一個反導平臺,可以進行中段反導任務!美國人有你媽的,咱們就得*你媽的,讓美國人只剩下翻白眼的能力。

“以後,我們的技術會不斷展。”秦濤繼續說道:“我們會有鐳射武器,電磁炮,這些都對彈藥的要求越來越小。”

鐳射炮不需要彈藥,只要有電就能用,可以說,這就是一種最完美的武器,不過,鐳射炮的限制條件也很多,先要達到武器的程度,需要的功率很高,大功率的鐳射不是那麼容易產生的,其次,還容易受到雲霧等等因素的影響,可以說,鐳射炮可以用,但是也不是任何條件都能用。

相比鐳射炮,電磁炮反倒更合適,只要解決了大功率能源的短時間輸出,電磁炮就擁有強悍的能量,至於炮彈,這東西在軍艦上是可以大量儲備的,比如老毛子的軍艦上,炮彈一般都儲備上千,可勁地打。

而且,電磁炮一旦成熟起來,如果初足夠高的話,射程就會很遠,打地面能有幾百公里,完全可以代替遠端攻擊武器,甚至還能打衛星,當防空導彈用。

不過,電磁炮的技術也很難,暫時還不具備實戰能力,只能繼續等下去。

李平凡點頭:“秦總,您說得對。”

電磁炮,鐳射炮,這些一般都是在科幻中出現的東西,如果換個人說,肯定會以為是在吹牛,但是秦總既然說了,那就一定能實現,李平凡對秦總是有著盲目的崇拜的。

海軍哪個軍官不佩服秦總?沒有秦總,就沒有現在海軍的規模啊。

此時,吊機已經把射管緩緩地放進了射裝置中,在裝填的時候,艦隻要儘量減少晃動,這樣才不至於出風險,在海上,船隻來回晃,吊裝中的導彈就可能會和射井口碰撞,導彈這東西要是炸了,那可是會出大問題的。

導彈射筒全部進入,一旁的戰士跟著上去幫忙,固定射管,對接武器介面,一切都做得很嫻熟。

“說起垂系統來,咱們的絕對是集大成者。”楊大偉再次驕傲起來:“僅僅這個武器介面,就是咱們的創新。”

美國佬的mk41垂,說起來是具有多種導彈的裝填能力,但是由於是在八十年代研出來的,當時的技術條件限制,這種垂系統在滿足不同導彈需要的時候,工作相當繁瑣。

比如說,常見的戰斧導彈需要一個專門的72針聯結器,這個聯結器來連線工作電源和訊號傳輸,同時,還需要一個專門的16針聯結器用來點火,而標準2導彈則需要一個專門的32針聯結器,同時,在射筒裡還需要一個專門的145針聯結器。

雖然射筒是共用的,但是裝不同的懂啊到哪就得不同的電路!

這還不是最麻煩的,在使用魚叉和海麻雀的時候,還得增加額外的4oo赫茲的電源電路,所以,雖然說mk41是一種通用垂,但是,美國佬一旦確定下來某個垂裝什麼,就很少改變,否則技術人員會欲仙欲死,大量的節點,大量的繼電器,任何一個出故障都會讓他們頭疼不已。

己方呢?

由於己方研的時間更晚,所以,已經可以放棄那些簡單的機電式程式控制器或者普通的閘電路了,而是使用成熟的計算機系統,介面全部都是統一的,透過不同的程式來實現不同的導彈控制。

具體來說,就是射筒吊裝之後,只要連線上電源以及1553b資料匯流排需要使用的資料線,一切就都搞定了,計算機系統會自動識別每一個射筒裡裝的是什麼導彈,然後進行控制。

為了能讓資料傳輸更加保險,用的還是光纖。

這些都是東方的創新,東方把這些已經做到了極致。

當夜幕逐漸開始籠罩整個天空的時候,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完成,燃氣輪機啟動,徐徐離開了港口。

遠在南部海域的o92,也在做著射前的各種準備工作。

“聲納室注意,嚴密監視四周情況。”艇長張雲山的聲音沉著自信,帶著一種成熟老道的感覺,他在這艘潛艇上已經工作了八年,馬上就要離開潛艇,回到岸上了,在離開之前,還能趕上這樣一次任務,張雲山非常的興奮。

“哼,美國佬還說咱們這款潛艇從未執行過一次任務,很少離開碼頭,他們又不知道咱們一共有幾艘4o6.”張雲山的旁邊,副艇長王亮也感覺到一陣陣的舒暢。

就在去年,某個雜誌評選了全球最差的五款潛艇,o92居然榜上有名,理由是這款潛艇自從服役之後,除了試射過一枚巨浪1導彈之外,就再也沒有執行過任何任務,在大部分時間裡,都在港口曬太陽。

上面還引用了美國退役潛艇指揮官威廉默裡的描述:“老化、噪音大、過時。”

這純粹就是一種外行的汙衊!他們只知道4o6,不知道4o6還分成了甲乙丙丁!而現在,他們這艘則是4o6甲,作為服役時間最長的一艘,也該退役了,畢竟,全新的o96要造出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趴牆小閒妃

小蠻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