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四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9章 “紙上談兵”的好把戲,三國:誰讓他做謀士的?,三天四包,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29章 “紙上談兵”的好把戲

宛城,張繡很快屯軍進城,開始為劉表收治流民,起初還有很多百姓不敢信任,都不願歸來。

等十數日之後,見確實相安無事,又有自襄陽送達的幾千石糧食,所以逐步回到家中,準備過冬。

張繡,也日夜向賈詡請教,想要多瞭解一番天下局勢。

初聽的時候,他以為賈詡只是洞悉了局勢而已,後面越聽越心驚,他感覺賈詡不是洞悉,而是在其中奔走,致力鑄就當下局勢。

再聽幾日,張繡又驚奇的現,賈詡其實還是洞悉了局勢,但卻不是在局勢已成之後。

而是在之前!

賈詡很早之前,就論斷局勢會走向如此,至於暗中的那些計策,只是推動大潮而走,他可如同游魚一般靈活的遊走於潮水之間。

這一份能力,所需要的博學、才智、膽略更加駭人聽聞,而且他當真是無情無感,彷彿人命根本不在算計之中,為了局勢勝負,絕不被“仁義”二字牽絆。

他是真正高人,無情到深處,才修得出這種洞若觀火的眼光,可窺天地。

冬至後,張繡果受到了又幾道拉攏的書信,袁術和袁紹的使者,先後到達。

袁術離得近,自然來得也快,他曾在南陽有舊人,又治理過數月之久,孫氏的舊部,曾經在南陽平定黃巾叛亂,立下過功績,得到過百姓的擁戴。

他想要張繡歸附,繼當年孫氏之責,而他給的好處是,向天子表功請宛城侯。

張繡想了想,覺得袁術可能想多了,又或許是他明知不可能歸附,所以隨便寫了一封書信來表達好意。

畢竟給出的條件和沒給也並沒有什麼分別。

袁紹的書信倒是慷慨,除卻宛城侯之外,日後讓他領荊州都督,或至冀州領同等官職。

這兩人,都是當世諸侯,又背靠袁氏的清譽,想來也並不會欺騙於他,可袁紹還附加一條,若是願意同盟,則送張濟家眷到冀州去,他定會好生對待。

這是人質狀,以叔父家眷為人質,從此可以鉗制張繡,張繡就算其叔父的家人沒有感情,也需要尊奉孝義之故,不得不與袁紹交好。

賈詡一通分析之後,告訴他不必著急,可以再等等看,此時的拉攏,就好像是估價一塊玉石,出價的人多了才會不斷加碼。

可以等到開春之後,看看曹操會有何動作,是不是如同賈詡預料一樣,想南下破宛城而取功,定許都之南。

如果真是如此,自許都到南陽,行軍十四日便可到達,若無雨水,則十二日左右。

若再算曹操歷來行軍的兼程習慣,應該在八日就可到達,也就是隻需等待約莫兩個月時日而已。

賈詡算定之後,讓張繡最近不必存糧,直接放百姓以安民心,等開春時向劉表要宛城半年的糧餉,用於交戰。

劉表說不準會同意,不,極大可能會同意。

第一步走好之後,這個冬日總算安頓了下來,張繡已不敢再為張濟的死而悲傷,用文和先生的話來說,此時養精蓄銳,等待曹公兵馬來徵,便可。

有心算無心,人不知我而我知人,當可立於不敗之地。

賈詡深謀遠慮,算無遺策,心中已大有把握。

他這一生如履薄冰,從不在人前爭功揚名,大多數時候居於幕後,功績都願給他人。

故而很多舊識只知道他有才學,但並不知道其底蘊到底多深。

在賈詡看來,曹操麾下的文武,不一定聽說過他的事蹟,也就最不到知彼。

而賈詡,則是曾經多方打聽過,知曉曹操這數年之間,身邊的文武之才。

當是以郭嘉、戲忠、荀彧、張韓四人為主,其中郭嘉來得較晚,那張韓白丁出身,都不足為慮。

是以,應該是以戲忠行軍略,荀彧守後方,此二人是重中之重。

但這兩個人,都和他賈詡沒有過任何交集。

絕不會有人注意到我。

……

這個冬日,對於張韓來說,比去年要幸福。

因為今年圍爐的堂屋已更大,足以容納百人,屋內果、酒,佳餚美饌都是數不勝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報告軍少:你家妖妻又飛昇了!

香雪寵兒

乖,哥哥親一下

白桃布丁

詭異鬼怪怪談闔家歡樂一家親

Mashuo不起

女配小葉修仙記

小雨涓涓

穿成醜女後我被王爺追著寵

蘇打青青

快穿:我的CP是國家!

一分不是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