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四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1章 區區袁術,冢中枯骨耳!,三國:誰讓他做謀士的?,三天四包,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到現在都還記得當時爭論之激烈,各謀臣引經據典、說例陳情,幾乎將所有利弊都攤陳於堂上。

幾次爭執不下,竟還心生嫌隙互相謾罵起來,袁紹身為人主,在堂上居然,不曾言語調停,威勢鎮壓。

這就只有兩種原因,一是袁紹昏聵無能,乃是庸主,不懂得臣隨主動,乃至是臣隨主同欲的道理。

二就是,袁紹已經開始享受這種“制衡”的樂趣了。

這個樂趣,可不簡單,這是天子、一國大公、一國親王,才能享受的場面。

因為唯有“置百官”的特權,才能聚這麼多臣子堂議,彷彿是上朝一般。

許攸當然看得出來是後者,袁紹不是昏聵之人,他只是開始迷失了,因為現在開始享受“制衡”,應當是禍亂之始。

在他看來,此“禍”或許就是從不迎天子開始的。

更讓許攸瞠目結舌的事情是,後來袁紹享受完百謀爭論的盛況,為了平息爭端,想出了又一個他自己認為極其英明的法子。

迎天子!但慢行軍……

許攸當場就說了,不如不迎。

此法只會讓天子、朝臣更加厭惡,乃至認定包藏禍心,只是礙於河北勢大而不敢治罪。

但,一定會懷恨在心。

袁紹聽聞了他的話後,暗暗沉吟了許久,笑道:“子遠,那都是過去之事了,你看如今,袁術在淮南欲不奉天子,我若是在魏郡亦如此,豈不也能擺脫奉詔之難?”

“斷然不要,”許攸拱手而下,輕輕的喚了一聲:“車騎啊……”

整個冀州謀臣,都已改口叫大將軍了,只有許攸一直還在稱呼袁紹為車騎。

這是當初袁紹自號的官職,也是最初追隨時叫順了嘴的。

至於大將軍嘛……那是曹操假借天子之名,為安撫冀州怒意所稱,不足道也。

許攸不屑隨大流而稱之。

“你應當呵斥袁術,痛罵其不臣之心,然後立刻準備兵馬,至少要搶佔黃河渡口,將延津、白馬津、官渡收於掌中,先行搶佔先機。”

“又或者,可趁曹操大軍征討袁術,立刻進軍許都,迎回天子。”

“至於出師之名,我聽聞曹操一年之內,外除韓暹、楊奉,河內張楊,宛城張繡,內則是罷黜董承、伏完等人,將天子牢牢掌控於掌中,如此手段,令人心憂。”

“不過,伏完、董承都曾以書信通冀北,朝中諸多臣子和車騎的關係匪淺,以此為名,便可說明曹操名為奉天子,實為挾天子,車騎呵斥袁術,再南下掃清君前障礙,方才是正道。”

許攸不是爭名一派,他覺得當下戰機很好,正該是趁兗州虛而猛進之時。

“哼,不可也,公孫瓚已困守易京,待來年開春,應當加快攻取公孫瓚,不得令他翻身喘息,否則恐有變故,要知道,黑山殘部有歸公孫瓚之人,賊眾仍有十餘萬,上千戰馬,若是再讓他雄心得起,危害幽燕也。”

“既如此,車騎只管呵斥令弟便是,這等不臣篡逆之事,不同與共,哪怕是在冀州坐觀成敗,也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許攸微微嘆了口氣,又說出了另一種想法。

他現在已經明白了,車騎乃是真正處於制衡的心思,不會用一家之言,必是集思廣益之後,自己去思索一條不虧任何一家的計略。

而他們謀臣所能做的,便是將想法盡皆告知,任他思索。

袁紹聽完此話,暗暗點頭,又請了田豐進來,同樣問之以局勢,田豐毫不客氣的將袁術一頓罵,罵到袁紹都有些迷茫,然後趕緊將他趕出去。

否則,有那麼一瞬間聽得好似自己也捱了罵了。

最後看來,除卻郭圖之外,幾乎所有謀臣都痛斥袁術。

麾下謀臣各有性子,袁紹心中非常明瞭,現在是要顧全大局,不能讓麾下文臣有所不滿,暗生嫌隙。

片刻後,袁紹召集文武而來,告知決議,要痛斥袁術篡逆之行,讓麾下文人墨客,以檄文討伐,並且奉今年朝貢予許都,支援討逆。

直接以袁氏之名,和袁術切割得乾乾淨淨,自己作壁上觀。

此好處有二,一若是曹操得勝,必然中氣大傷,冀北取之更加容易;二若是袁術得勝,剛好收拾幽燕河山之後,趁勢再以袁術謀逆之名渡河。

依然,不奉天子。

讓天子折在袁術的手中,而己方則是大義滅親攻破袁術為漢室復仇,名正言順的得到大統。

無論是哪一種結果,冀州都只會立於不敗之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負天下不負卿

千山楓葉情

I人在修真界擺爛

心動小島先到先得

活動屍體/靈變湘西

罪化

吾之摯愛孫英傑

等待逆襲

與生之詩

葉瀟·湖北

馴養關係

愛吃芒果的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