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七章,梅次故事,王躍文,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莽之說來就來了,沿著馬山縣東邊棗林成片的幾個鄉走了一圈。朱懷鏡正好在荊都參加組織工作會議,沒見著王莽之。這次組織工作會議主要是學習馬山經驗,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範東陽本來說是棗林經驗,可王莽之老記不住,總說馬山經驗。於是正式說法就成馬山經驗了。

朱懷鏡往會議室裡一坐,見主席臺的領導同志面前都擺著一個漂亮的玻璃杯,高高的,剔透如水晶。杯子裡面泡著銀針、龍井或是參須,都歷歷在目。他還不知怎麼稱呼這種新款口杯,只是覺得它品位高雅。不經意瞟一眼自己左右,見個別地市領導也有這種杯子了。心想梅次畢竟落後些,什麼都慢一個節拍。會期三天,到第二天開會時,就有三分之二的地市領導換掉不鏽鋼杯了。朱懷鏡仍捧著用了兩年的舊口杯,不覺背膛發熱。他本不是個喜歡趕時髦的人,可置身這等氛圍,就像傳聞中聽氣功大師的帶功報告,恍惚間就進入某種神秘的氣場了。

說來真有意思,如今官場,吃的穿的用的,什麼都是一陣風。不過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領導幹部總顯得有些羞羞答答,不太敢去趕時髦。那會兒工人戴個鴨舌帽就是工人老大哥,別的人戴個鴨舌帽就是流氓地痞了。那時的夾克衫也稀罕,總以為那是二流子穿的。那些年電影或小人書裡的流氓,通常是穿夾克衫、戴鴨舌帽。可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穿夾克衫、戴鴨舌帽的就不是流氓,而是領導幹部了。西裝本是正統服裝,可中國八十年代最先穿西裝的,也讓人另眼相看,幾乎同流氓差不多。那會兒官場中人還是樂於穿四平八穩的中山裝。到了九十年代,單從衣著上看,已經不太容易分出了。可能這是社會進步的標誌?大約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領導幹部就逐步開始率領消費新潮流了。

最有意思的是口杯換代。最初流行的是玻璃內膽的保溫杯,領導幹部往會議室裡一坐,一人一個保溫杯。過了幾年,突然一夜之間,他們手中都捧著紫砂內膽的保溫杯了。後來更新越來越快,一眨眼工夫,他們都換上了不鏽鋼保溫杯。不論流行哪種口杯,領導幹部的換杯工程往往會在兩三天之內完成,效率極高。萬一哪位領導的口杯因為沒有人及時奉送而換得慢了,或是不得已自己偷偷買一個撐面子,那種滋味是很不好受的。

晚上,在荊都做生意的朋友來看望朱懷鏡,沒帶別的什麼來,只送了個玻璃口杯給他,正中下懷。開啟包裝把玩,見了“諾亞口杯”四字。又看了說明書,方知“諾亞”只是個企業名稱,仍不知怎麼叫這種杯子。心想,就叫它水晶杯?第三天,他捧著水晶杯進會議室,就自在多了。放眼一望,會議室裡早已見不到不鏽鋼杯的影子了。

王莽之沒能親自參加會議,範東陽宣讀了他的書面講話。於是每十幾個人坐在一起,七嘴八舌說王莽之講得如何如何好。這叫分組討論。會議討論其實類似於中小學上語文課,無非是將領導講話歸納幾點,再談談體會。這同歸納課文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差不多。這種呆板的教學方法早就受到了抨擊,但語文課式的會議卻習以為常了。

這回朱懷鏡很顯眼。他在會上發了言,介紹馬山經驗。市委領導總往他所在的小組跑,參加他們小組討論。範東陽同他見一次面就握一次手,拍他的肩膀,說懷鏡不錯。朱懷鏡一激動,就專門找了範東陽,想請他吃頓飯。範東陽笑著說,懷鏡別客氣嘛,來日方長。沒有請到範東陽吃飯,朱懷鏡並不覺得沒面子。他琢磨範東陽說的話,感覺意味深長。“來日方長”的“來日”是哪日?就是範東陽當上常委以後吧。

即使是會間花絮,也同朱懷鏡有關。先是《荊都日報》又發了條關於洪鑑捐款的報道《雲深不知處——再尋好心人洪鑑》。

<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這是好心人洪鑑第三次捐款了,距他第一次捐款時間不到兩個月。據介紹,這次前去辦理捐款手續的不再是那位漂亮的小女孩,而是位高貴、優雅的女士。這位女士戴著墨鏡,講普通話,聲音甜美……</blockquote><blockquote>……人們從名字推斷,洪鑑可能是位先生。那麼,這位甜美女士就是他的愛妻嗎?那位漂亮的小女孩是他們的孩子嗎?種種猜測寄予了人們美好的願望。</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

當天吃晚飯,同桌的都是各地市縣的領導。大家不知怎麼的就說到洪鑑捐款的事了。朱懷鏡這才知道,洪鑑早在全荊都市傳為神奇人物了。有人玩笑道:“朱書記,你們梅次真是出奇人啊。再多出幾個洪鑑,你們連招商引資都不需要了,光接受捐款,就把你們搞富裕了。”

“哪會有那麼多洪鑑?”朱懷鏡隨意笑道。

有人又說:“我們總在想,洪鑑會是個什麼人呢?為什麼捐款硬是不留名呢?朱書記,您應該是清楚的。是不是早就知道是誰了,故意作為新聞由頭來炒作?”

朱懷鏡微笑著反問:“您當書記的還分管你們那裡的新聞炒作嗎?”

大家都笑了。又有人說:“到底是個什麼人呢?怎麼有這麼多錢捐?不到兩個月,捐了四十多萬了。為什麼又不一次捐了呢?”

“是啊,為什麼要弄得這麼神秘兮兮呢?”

“梅次那地方有大老闆嗎?肯定有的,你看你看朱書記,我問他們有沒有大老闆,他就有些意見了。”

“不管怎麼說,這捐款的人肯定有隱衷。”

“隱衷?難道這錢是偷來的搶來的不成?何必偷錢搶錢做好事呢?”

“是個謎,真是個謎。”

“現在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啊。說不定哪天謎底露出來了,嚇你一跳也不一定。”

“這洪鑑總不至於是個壞人吧?”

“難說。”

朱懷鏡只是笑,什麼也不說。哪怕別人問他,他也只是微笑著搖頭。他也猜到,說不定有一天會真相大白。如果註定有那麼一天,他現在就應沉默。可他並不希望最後讓人知道他就是洪鑑。非得顯露廬山真面目了,那一定是大事不好的時候啊!

快散會了,《荊都日報》又登了篇同梅次有關的報道《缺錢修學校,專員賣坐騎》。

<blockquote>這是個炎熱的夏日。梅次行署專員陸天一頂著酷暑,下基層考察工作。當他路過龍灣縣豹子嶺鄉金雞村小學時,破敗的校舍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下車看望了這所小學的師生,仔細察看了每一間教室。當小學校長彙報說所有教室都是危房時,陸天一的心情非常沉重。天真無邪的孩子們見一下子來了這麼多高階轎車,高興得圍著車子打轉轉,卻不敢上前摸一把。這一幕深深刺痛了陸天一的心。他當即叫過隨行的一位企業負責人說,這輛車我不敢坐了,望著這岌岌可危的校舍,望著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我坐不住啊。我把這車賣給你們企業,拿這錢來蓋學校。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啊!</blockquote><blockquote>所有人都沉默了,只有雲雀在空中喳喳叫著飛過。山風吹拂著,國旗在簡陋的旗杆上獵獵作響。那位企業家當場開出了三十萬元的支票。陸天一雙手捧著支票,鄭重地交在校長手裡。</blockquote><blockquote>農民一樣樸實的山村校長頓時淚如泉湧。“同學們,我們馬上就有新學校了!”當校長宣佈了這個好訊息時,孩子們高興得在塵土四起的操場裡狂奔。</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

馬上就有人同朱懷鏡開玩笑,說:“朱書記,您的車什麼時候賣掉?”他什麼話都不方便說,只好笑笑。他幾乎有些難堪,就像自己孩子在外面出了醜似的。心想陸天一干嗎老同車過不去,不是砸車,就是賣車。最近因為吳飛案的種種傳聞,陸天一的人氣指數很低,他就坐不住了吧。但也沒有必要出此下策啊。

回到梅次,朱懷鏡馬上去繆明那裡彙報。他先把水晶杯鎖進了辦公室檔案櫃,留作以後再用。心想繆明同志還沒有用上這種杯子,他不好僭越。去繆明的辦公室,卻見繆明桌上早擺著個晶瑩透亮的水晶杯了。果真是資訊社會了。繆明只讓朱懷鏡簡要說說會議精神,決定下午立即召開地委領導會議,再聽取詳細彙報。

說好下午開會,繆明又道:“懷鏡,你不在家的時候,我們幾個人碰了下頭,給了龍岸一個除名處分。”

朱懷鏡聽著吃驚,問:“怎麼會這樣?依我個人意見,龍岸同志再怎麼也不該除名啊。只怕不妥,會留下後遺症的。”

繆明搖頭道:“你不知道啊,上次給了龍岸同志警告處分,他不服,班也不上了,上荊都,上北京,四處告狀。曠工長達一個多月。就抓住這條,天一同志提出來,一定要給他除名。我也覺得可以緩和些處理,可會上的意見一邊倒,都支援天一同志。我就只好聽大家的意見了。不過動不動就上訪,這股風剎剎也好。”

朱懷鏡心想陸天一硬是要整人,誰也阻攔不了。領導們都討厭告狀的人,也難怪大家都附和陸天一了。因想起陸天一賣車的事,朱懷鏡問:“繆書記,天一同志賣車的事,您知道嗎?怎麼回事?”

繆明不想多說,只搖搖頭,道:“天一同志,就愛個熱鬧。”

朱懷鏡也就不說什麼了,回到自己辦公室,將新杯子放在了桌上。心想陸天一這出戏未免演得太愚蠢了。國有企業花錢買了你的車,不照樣是用國家的錢?何必不直接從財政撥錢下去修學校呢?用得著如此虛晃一槍嗎?你賣了車,今後真騎單車上班不成?你個人把車賣了,沒有賣車的領導臉往哪裡放?索性大家都把車賣了算了!這下好了,今後各級領導只要出門就一二一,齊步走。

朱懷鏡腦子裡想著這些,手卻沒有空閒下來。他開啟了筆記本,將一些重要處用紅筆勾勾,標上些序號和他自己才弄得懂的符號,就算準備好彙報提綱了。本來這套工作都沒必要,口頭彙報也不會出差錯。可這樣顯得太草率了,大家看著不好。又突然想起:剛才沒注意繆明是否又在修改什麼重要文稿。朱懷鏡偏是個看上去一本正經,而內心總免不了有些小幽默甚至惡作劇的人,就暗暗同自己打賭:繆明肯定又在修改文章。

他便找事兒再過去說了幾句,果然見繆明正低頭伏案,眉宇緊鎖,斟詞酌句。

朱懷鏡回到自己辦公室,點上一支菸,悠悠然抽著,私下替繆明預測政治前途。依他看來,繆明的長項也許真的是官樣文章,可他只怕是成也文章,敗也文章。倘若他的文章情結稍稍輕些,多花些時間想大事,或許能走上省市級領導的位置。而就他目前情狀,只怕最多回市裡去弄個市委秘書長乾乾,勉強算個副省(市)級。這就只是準副省(市)級領導了。幹幾年,快退休了,運氣好的話還可以弄個市人大副主任,或是市政協副主席的位置坐坐。即使如此,只怕已是繆明的上上籤了。時下梅次這邊傳說繆明要上調了,只是空穴來風而已。

下午,朱懷鏡微笑著在會議室坐下,卻見同事們差不多都已換杯了,只有邢子云仍用著不鏽鋼杯子。才兩三天工夫啊!朱懷鏡暗暗吃驚。他猜想,等會兒向延平進來,說不定也捧著不鏽鋼杯子。可是繆明說,開始吧,向延平同志住院請假,都到齊了。這時,周克林拿了一疊報紙進來,笑嘻嘻的,每位領導同志面前放一張。朱懷鏡不急著彙報,先開啟報紙。原來是當天的《荊都日報》,頭版刊登了王莽之視察梅次的長篇通訊,題曰:“棗紅時節馬山行”。繆明便說:“天一同志,懷鏡同志,我們是不是先學習一下這篇通訊?”於是周克林便開始念報紙。通訊免不了有些文學筆調,同會議氣氛很不協調;而周克林用梅次話讀著那些刻意修辭的句子,簡直就有些滑稽了。

“……棗子熟了,紅紅的棗子墜滿枝頭,壓得棗樹彎了腰;村民們笑了,望著累累碩果,老人們笑彎了腰。”通訊終於唸完了,朱懷鏡便彙報市委組織工作會議精神。

繆明最後拍板,定了三件事:一是在全區推廣馬山經驗,並將馬山經驗進一步規範化;二是加強馬山棗子基地建設,由陸天一同志聯絡馬山工作;三是搞好馬山東邊九個鄉的基礎設施建設,迎接全市農業產業化會議召開。

原來,王莽之下來走了一圈,非常高興,說:“我今後會多到馬山走走。天一同志,你也要多去去馬山啊!市裡正準備召開農業產業化會議,我想把同志們拉到馬山來看看。”王莽之說著就像拉家常,實際上就是把馬山作為他的農村工作聯絡點了,還指定陸天一也要把馬山作為聯絡點。但是按照慣例,王莽之應指定繆明聯絡馬山縣的工作。據說當時繆明正揉著肚子的左手戛然間停了幾秒鐘,立即又恢復正常了,說:“對對,由天一同志聯絡比較合適。”

事後大家才知道,圍繞馬山經驗,居然有些曲折。王莽之並不喜歡繆明,本不樂意在梅次樹典型的。但範東陽有這個意思,王莽之也就由他去了。範東陽是王莽之任用的組織部長,得給他面子。於是他就打破慣例,點名要陸天一對口聯絡馬山。梅次這邊同樣微妙。陸天一總把餘明吾看做繆明的人,自然不希望馬山出什麼先進經驗。他沒有說怪話,同樣礙著範東陽的面子。

會後,朱懷鏡叫趙一普到了辦公室,說:“向延平同志住院了,你從側面打聽,看繆明同志去看了沒有。”

朱懷鏡在家剛吃著晚飯,趙一普來了電話:“朱書記,繆書記去看了向主任,今天中午去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熊孩子改造系統[快穿]

惜彼蘭花

二嫁權臣,寒門嫡妻帶崽殺瘋了

沐小樓

無盡神域

衣冠勝雪

塞壬之刃

吃書妖

極品王牌高手

張天秀

退役騎士的航海日誌

風的鈴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