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絲木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稚後 第75節,稚後,菌絲木耳,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採月還要勸,話還沒開口,就聽得門外急匆匆地跑進來一個小太監。

那小太監是曹善來的義子,曹德。

曹善來跟隨程景頤去泰山祭祖,留下來曹德侍奉皇后。曹德深得曹善來的真傳,被他養得很懂臉色,知進退,是曹善來培養接替自己的人。

曹德衣帽凌亂,腰間的腰封系得鬆鬆垮垮,一絲儀態都沒了。

採月見狀,很是驚詫。

趙歸雁心頭的不安越發強烈,曹德這樣失態,肯定不會是小事……

曹德跑進殿,氣都沒喘勻,噗通一聲就跪在了地上,聲音悲愴,“皇后娘娘,陛下,陛下在泰山墜崖了……”

第72章 大結局(中) 他寵她寵得沒邊了

“陛下墜崖”這個訊息一出,趙歸雁便腿窩發軟,險些站不住,還是何媽媽眼疾手快,從後面一把扶住了她,才讓她倖免於摔倒。

如今她一絲一毫的差池都不能有,她如今即將臨盆,這一摔,怕是要提前發動。

“怎麼可能……”趙歸雁唇瓣泛白,低低說道。

她想起方才的噩夢,那不是夢嗎?怎麼,怎麼就成真的了?

採月淚水漣漣,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她跪在趙歸雁身旁,看著趙歸雁迅速白下去的臉。

如何是好啊!皇后娘娘才十六歲,這樣年輕,如今夫君驟然離世,她腹中還有未出世的孩子,她如何在這吃人不吐骨頭的皇宮裡活下來?

鳳儀宮內人心惶惶,對於未來的不安席捲了整個寢殿,他們想到自己未來的命運,也不禁低低哭起來。

趙歸雁聽到耳邊連綿不斷的哭聲,腦子嗡嗡作響,清明的腦海如今也是一團亂糊,攪在一起,讓她做不出任何反應。

何媽媽眼眶通紅,她年紀大,見識多,先前早就遭受過一次喪主之痛,如今雖悲痛,但也能最快地反應過來,如今不是悲傷的時候。

她膝行幾步,輕柔地握住趙歸雁的手,那雙雪花般細膩剔透的柔荑,此刻沁著冰寒,懂得人心慌慌。

趙歸雁指尖被人攥在掌心,絕望下的安撫讓她眼神動了動,她僵硬地轉過了腦袋,看到何媽媽擔憂的眼神。

趙歸雁終於恢復了一點神志。

她眼珠子轉了轉,環顧四周,都是忐忑不安,哭得傷心的人,都是將性命系在她身上的人。

她那樣重要。

她鼻尖酸了酸,她幼時孤身一人,身上並不需要肩負什麼,瀟灑,卻孤寂。如今她有了家,有了家人,也有了忠心耿耿侍奉她的從屬。

那是她肩頭的責任。

她不能倒下。

似是感應到了母親的情緒,趙歸雁的腹部被踢了一腳,很有力,像是無聲的支援。

蓬勃著的生命,延續著趙歸雁和程景頤血脈的生命。

趙歸雁愣愣地垂下眼眸,目光落在腹前,抖著手附上圓弧,感受到強有力的跳動,她驟然溼了眼眶,旋即又笑了起來,那淚珠沾在臉頰上,墜墜似風中花上雨露,一滴便是無邊春色,煌煌然然,在這陰暗的時刻,破出了一道光。

趙歸雁推開了何媽媽的手,自己依靠著力氣站起身,背脊挺直,隱隱有了那道無上之尊的影子,同樣給人的心裡烙下深刻的印記。

“本宮相信陛下一定能逢凶化吉,此刻我們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傷心懈怠,而是要守護好皇宮,守護好大魏,靜靜地等候陛下歸來。”趙歸雁擲地有聲,認真地說道。

她的聲音不大,卻帶著安撫人心的力量,很快鳳儀宮裡的人便停止了哭泣,安靜地聽趙歸雁釋出命令。

“速詔各位大臣入宮。”

眾人一驚,這是要干預朝政嗎?

不過此刻,趙歸雁能夠站出來,的確能夠安定人心。

她身懷龍嗣,說不定腹中的孩子就是下一代帝王,此刻,若是要有人穩定長安城的局勢,唯有她最有資格,也最名正言順。

鳳儀宮的人傾巢而出,只留下了何媽媽和採月,其他人都是去宮裡尋人找幫手宣人去了。

趙歸雁抿了抿唇,說道:“替本宮更衣。”

採月恭恭敬敬,繞到偏殿,去將暖閣裡那套每日都精心侍奉的皇后朝服捧了出來。

那朝服甚為莊重,便是衣飾,便十多斤重,因為顧忌趙歸雁如今懷有身孕,採月本想拆下一些裝飾,免得朝服太重了,壓得她太累。

可趙歸雁搖了搖頭,拒絕了:“都穿上吧。”

人靠衣裝,今日她勢必要震懾住他們,不讓他們看輕了自己,才能穩住人心。

氣勢最重要,可這些身外之物,錦上添花,能夠讓她的氣勢更足。

羊要嚇住狼,總要披上一身更加油光滑亮的狼皮。

採月遲疑了一下,又將那些配飾一件件戴在了趙歸雁的身上。穿戴整齊後的趙歸雁,的確如耀陽,威儀赫赫,明亮不可方物,教人不敢直視。

趙歸雁深吸了一口氣,提步走出鳳儀宮。

文武百官,並沒有全部隨程景頤都離開長安,但離開的,大多是肱骨之臣。

這些三品之下的官員聽到皇后召見,都還有些發懵。他們根本不清楚發生了什麼,訊息還未完全傳開,趙歸雁今早收到的訊息是八百里加急送來的。

這些臣下的訊息,若要知道,還要遲一些,靠自己的關係網,又或者是在朝會上。而平民百姓,則更遲一些,等皇庭告知,他們才能知曉一些事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暴打貴妃,被封西涼王

西紅柿大戰番茄

江湖不曾閒

唐宋大王

金蛇豈是池中物

白玉求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