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四章 遺詔(上),明天子,名劍山莊,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榮聽朱祁鎮如此問,立即正色說道:“俑像人而作,夫子惡之。”

朱祁鎮說道:“俑尚如此,何況於人?今宮中尚有殉葬之事,楊師傅乃國朝柱石之臣,能無諫乎?”

楊榮聽了,立即請罪道:“此乃臣之罪也。”

朱祁鎮明顯是在甩鍋。

從明太祖到宣宗皇帝,比起明代中後期的皇帝,都可以稱為強勢的皇帝。

即便朱元璋自以為能夠納諫。

但是事實上是什麼樣的,朱元璋手段之下,有幾個人敢說話。朱元璋戒於外戚之強,誅死無子嬪妃,也有當時的現實考慮。

國初,朱元璋所納的妃子,很多有現實的考慮。

比如,舉江西而降的胡美的女兒,郭英的妹妹,等等。這些妃子都是來自各方勢力,至於兒子的婚姻也是如此。

秦王的正妃,就是趙敏的原型,王保保的妹妹。

所以朱元璋當初的聯姻有強烈的政治企圖,而永樂得位不正,正因為如此,他才要處處標榜祖制。

而後世因循之。

畢竟與朝廷大事相比,這些女子之事,卻算不得什麼了,說不定還能作為美談。

比較殉葬是一回事,但是如果是殉節的話,在文人哪裡也可以是美談。

為尊者諱,是殉葬還是殉節,不過在一字之差而已。

不過,楊榮是何等機靈的一個人,宣宗皇帝看中楊榮,就是他將天下府縣,九邊險要都納入胸中,宣宗皇帝出征,只要問軍事部署,楊榮就能立即回答。

此刻他立即知道朱祁鎮的意思。

如果朱祁鎮沒有想在這上面開刀的話,決計不會當著大臣的面提出這個問題。

朱祁鎮說道:“先生乃父皇肱骨之臣,此事,卻不知道先生何以教朕?”

楊榮撲在地面上,說道:“先帝對臣,有天高地厚之恩,敢不竭誠報先帝以忠陛下。陛下欲廢此苛政,乃遵夫子之道而後行,只是陛下擔心有無知之輩,未識太祖皇帝真意,而論陛下之非。臣所言可否?”

朱祁鎮說道:“正是朕之患。”

楊榮說道:“臣有一策,獻於陛下。”

朱祁鎮說道:“先生請講。”

楊榮說道:“陛下可言此事,乃奉先帝之遺詔而為之。”

朱祁鎮有些疑惑說道:“遺詔,可是父皇沒有這一分遺詔啊?”

楊榮說道:“先帝大行之時,召臣,與楊士奇大人,楊溥大人,胡濙大人,英國公,尚有太皇太后,與皇太后在。”

“陛下既然召臣言此,太皇太后定然默許了。”

“臣願意回內閣,說服內閣諸位。”

楊榮話說到這裡,就不言了。

朱祁鎮立即明白,這些人聯手,廢立都夠了,不要說區區遺詔了。

連司禮監太監權力大的時候,都敢說:“要聖旨,咱家給你寫一張。”如此太皇太后默許,輔臣五大臣點頭,皇帝首肯,這遺詔不是說有就有的嗎?

朱祁鎮對楊榮的觀感大為改變。

一直拘泥於成見,以為三楊乃是文臣之首,定然是如同方孝孺等迂腐之輩,想與他們說通,變更祖制,定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但是而今看來,滿不是那回事。

楊榮的權變之道,讓朱祁鎮大大吃驚。

他不知道楊榮這一件事情,不過是牛刀小試而已。

當初宣宗皇帝剛剛登基,漢王叛亂,楊榮就是力主親征中的一員,在平定漢王回京的路上,楊榮又力主宣宗皇帝,將趙王也一併料理了以絕後患。最後還是楊士奇為趙王說話了,說太宗僅有三子,陛下唯一叔。

言外之意,總不能將太宗皇帝的子嗣全部殺了吧。

如此才保全了趙王。

至於廢后之事,更是宣宗皇帝得了楊榮的建議,才順利進行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歷史同人)在大秦當完美太子+番外

無字驚鴻

失去一切的人

厄休拉·勒古恩

鄉野獄龍

小千秋

七零錯換人生

老胡十八

十方天士

逆蒼天

我的未婚夫白狐大人

佚之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