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六章 經筵,明天子,名劍山莊,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至二月。

朱祁鎮的重孝已經去掉了,但是國喪期尚未過去。

京師之中,合適安靜。任何嫁娶筵席都不能進行。

太皇太后已經與內閣說了,罷一切不急之務,從宣德時之舊例。

所有大工程,除卻宣宗皇帝的皇陵之外,已經各處賑災,豁免錢糧之外,都停了下來。

楊士奇所有上奏,太皇太后一併照準。

比如,整頓內外兵務,考察內外文職。等等。

有太皇太后的背書,楊士奇所代表的內閣權威大增,在太皇太后的限制,也就是不準有太大動靜之下,楊士奇等人重新整理吏治,各種票擬呈上來,朱祁鎮也挑不出什麼錯來。

一來,很多情況他都不懂,二來,即便是懂得,在處置之上,又如何能比得上楊士奇這些政務高手。

大多時候,只是讓王振用硃筆在奏摺上面,寫一個“準”字而已。

不過,這一封奏疏就攪動了宮中風雲。

說起來所謂的奏摺,其實是清代才有的,在明代都是用題本。題本與奏摺之間的關係,在這裡不做延伸。

一般來說,題本都是公開的,從下面層層交上來的。

而奏摺卻是保密的,不允許代寫,不允許外傳,直入大內。

題本是一張長紙,折成合頁。看似一小本,但是卻可以拉開很長,就要看寫的內容了。

楊士奇的題本“開經筵疏。”

“伏惟皇上肇登寶位,上以繼承列聖,下以統御萬民,必明堯舜禹湯之道,以興唐虞三代之治,則宗社以安,皇圖永固,天下蒙福,永遠太平,然其根本在於致力於聖學。”

隨即下面將上起太祖,下到宣宗皇帝,對聖學的看中,極力證明,想要天下永遠太平,就一定要皇帝致力於聖學。

題本外面,還有一封附錄。

將日講與經筵都說明了。

具體禮節。

朱祁鎮根本沒有在乎過,但是朱祁鎮看著日期。

每月初二,十二,二十二都有經筵,而每年二月二日,與八月二十二日都開始經筵。而冬季與夏季也有挺經筵,以避寒暑。

而日講,卻是每天都要開講,日講官也要每日朝夕陪伴皇帝,一般都是翰林院的人過來。

在這樣的體系之中,皇帝對他身邊的講官都特別看重,甚至說,大部分講官這有很好的前程,位列內閣之中。

楊士奇這樣做,並非他有什麼企圖。他畢竟年紀大了,也撐不了幾年,即便楊榮能得了聖寵,等皇帝真正能掌權的時候。

楊士奇都告老回鄉了。

楊士奇不求在朱祁鎮這邊有什麼印象,只是卻不能讓楊榮借之壓自己。

所以他寧可,引入其他人分寵,楊榮畢竟要在內閣日日操勞,最多是開經筵的時候,出面一趟。

而日講官卻要日日在皇上身側。

朱祁鎮看完之後,對王振說道:“王大伴,你覺得如何?”

王振說道:“內閣諸位大人,覺得奴婢學問不高,奴婢無話可手,只是陛下君臨天下,手握乾坤。文學之道,自然是要學的。但是這並非要務。”

“想我太祖提三尺劍,布衣起身,打下萬里河山,成祖皇帝,以八百騎出北京,四年而有天下,北征大漠,南下交趾,宣宗皇帝也屢有巡邊出塞之舉。”

“陛下繼承太祖太宗之基業,亦當學行軍用兵之道,將來御駕親征。揚大明兵威於天下,而不是讀書作文做狀元。”

朱祁鎮聽了,淡淡一笑,說道:“說的不錯。”

如果朱祁鎮乃是歷史上那個九歲孩童,聽了他這樣的話,定然熱血沸騰。只是而今朱祁鎮卻只是微微一笑而已。

將來該怎麼做,朱祁鎮心中自有主見。

朱祁鎮說道:“收拾一下,準備去慈寧宮。想來太皇太后,很快就讓朕過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廢物老婆光環[快穿]

泰哥兒

財務自由以後

佛系的落葉

末世:超人?不,叫我祖宗人

奧迦

妖孽修真棄少

擎蒼

天琴座不眠

憶梅下西洲

守夜人

謝爾蓋·盧基揚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