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明天子,名劍山莊,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張忠進來的時候,朱祁鎮大吃一驚。

卻見張忠面白如紙,行動都有所不便,似乎每走一步,都要人攙扶一般。朱祁鎮立即說道:“賜座。”

等小太監將張忠攙扶到軟座之上。

朱祁鎮才說道:“你的身體不好,就不要急著進宮,有事情派人送一封摺子進宮,就行了。”

張忠咳嗽兩聲,說道:“臣的身子骨自己知道,已經不成了,不過是早晚的事情,只是臣聞陛下為麓川之事煩心,今日特來為陛下分憂。”

朱祁鎮說道:“你也聽說麓川的事情了,說說吧,你有什麼辦法?”

張忠從懷中掏出一封奏疏,雙手遞給王振,王振又轉給朱祁鎮。

朱祁鎮開啟一看,卻見是與麓川毫無關係的三個字:“封建論。”

朱祁鎮抬頭看了一眼張忠,隨即將這封建論細細看了一遍。

這一篇文章,並非對麓川而言。而是對大明政治戰略生態而言的。

他首先從儒家理論,乃是太祖分封之策,說明了,郡縣與封建,不過是國家治理的兩種手段,並非郡縣就是極對,而封建就是不好的。

必須因地制宜。

朱祁鎮僅僅看這個開頭,心中就有些佩服,這簡直是抬著太祖皇帝壓人。

不管太祖皇帝分封諸王,到底是對是錯,但是在大明朝,祖制,太祖皇帝就是政治正確。所以滿朝文武見這些文字,恐怕心中有無數話,要說,卻只能在肚子裡罵曹尼瑪。

接下來的文字,卻是說,列朝列代經營西域之失。並分析,為什麼西域屢得屢失。西南叛伏不定。原因在距離中央太遠。

所以,他指出在朝廷鞭長莫及的地方,異族比較多的地方,郡縣不如分封。

特別將棄安南這個重大失誤拿出來說事。

再然後就是對大明從歷來邊事一一拿出來比較,對永樂年間大舉征伐,而仁宗宣宗卻從草原,海上撤退。

隨即瓦刺,麓川,韃靼並起,騷擾國內,讓朝廷疲於兵事。這一現實情況,以及天下二十二萬,乃至各級宗藩俸祿,乃至於將來可能有的宗藩數量,計算出,朝廷祿米有限,而天下宗藩無限,以有限奉無限,是決計不可能支援的事情。

而且特別指出了,西南各地的土司,在各地領地之中,就與藩王並沒有什麼區別了。而太祖太宗的子孫,卻好不如西南蠻夷可靠嗎?

所以提出最後的封建之策。

就是在朝廷鞭長莫及,不能安堵的地方,設立藩王以治。

並設計了藩王體制。

這些藩王更像是漢代的諸侯王。藩王之內設國相,又中央大臣擔任,其餘各級官員都由藩王任命。

而且藩王也對中央承擔貢賦。

不過,張忠所言的大前提,這些藩王也決計不會有多少錢,因為這很明顯了,這些能分封藩王的地方,都不是什麼好地方。

真正好地方,朝廷早就是郡縣之了。

最後張忠勾畫出朝廷今後的版圖,朝廷周圍都有諸國守衛,外夷想要攻入朝廷,必須先攻破諸國。

諸國的兵力只能防守,而朝廷兵力卻能隨時越過諸國反攻,如果大破敵人,也可以將諸國外遷。將已經變為內地的地方,郡縣之。

朱祁鎮看完之後,說道:“好一篇大文章,張卿乃是為朝廷,規劃國策。”

張忠咳嗽一聲,說道:“這都是陛下英明,臣不過主筆而已。”

朱祁鎮也明白,這上面很多的東西,都是朱祁鎮與張忠商議的時候說過,比如藩王數量的問題,朱祁鎮就對張忠說過。

但是即便如此,也無法掩蓋張忠的能力。

畢竟將零星的知識點,規劃出一篇成體系的大文章,也是張忠的能力所在。

朱祁鎮心中激動,反覆看了幾遍,才說道:“看來,張卿的意思,是在麓川分封一個王爺了,卻不知道張卿看中了誰?”

張忠說道:“以臣之見,襄王最為合適了。”

朱祁鎮一聽襄王,立即皺眉,說道:“襄王乃是太皇太后愛子,恐怕不行。”

“臣以為恰恰因為襄王乃是太皇太后愛子,才行。”張忠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你可能對我的劍有什麼誤解

啟封的秘典

與故土一拍兩散

王昭陽

綠血

嚴歌苓

戰狼特種兵

天機變

情書三行[娛樂圈]

弦珂

我腦中有本生死簿

嗚喵嗚喵二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