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三章 礦業,明天子,名劍山莊,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祁鎮而今對錢敏感之極,而且,如果說天下之間,有誰最不把祖制放在眼裡,那就是他朱祁鎮了。

他口中說祖制的時候,其他他已經心動了,只是想看看楊士奇是一個什麼樣的說辭。而今有聯絡到錢,更是乾脆利落說道:“以先生之意,當如何?”

楊士奇說道:“臣以為有些礦當禁,有些礦當弛禁。”

“金銀銅乃是國之重寶,不當弛禁,而太祖在洪武年間,就已經放任民間冶鐵。故鐵礦自然是不可禁,但是採礦動則千人,聚嘯山林之中,朝廷不知其端倪,一旦有變,則亂事並作,故而臣以為當設法嚴治之。”

“凡是開礦必須在各地方登記造冊,發給牌照。每歲所產,來龍去脈,必須奏明,以防有謀逆之徒,並按照產量徵收鐵課,以太祖舊制,十五取一。由各縣代徵之。”

“如有奏事不明,虛言誆騙,自然要嚴加處置,勒令停業。”

“至於其他各礦如鐵礦一併處置之。只是各徵稅多少,還需要斟酌。只是臣想各地鐵料運輸不便,請折銀。”

朱祁鎮聽了。他聽出不少意思。

恐怕這一件事情,即便朱祁鎮今天不談到這個話題,楊士奇恐怕也會找一個時間來說了。

古代解決財政問題兩大殺手鐧,就是鹽與鐵。

鹽不用說了,每年數百萬兩,還以開中法支撐九邊糧食。其中不是沒有弊端,但是裡面涉及的各種勢力,連楊士奇都有一點頭疼。

而且不管怎麼說還能維持,不是大加整頓的時候。

但是鐵卻不一樣了。

大明皇權不下鄉,可以說對各地礦業,是完全失去監管能力的。

太祖皇帝似乎很喜歡用定額,將所有賦稅都定額下來,大明一年鐵課定額是一千八百四十七萬斤鐵。這些鐵其中有各地鐵課,也有官府鐵作所產的。

鐵價一直略有浮動,但是而今也不過是兩分銀子上下。算起來也鐵料也值三百多萬兩銀子。

徵收鐵多,朝廷未必能將這些鐵全部換成銀子。

也是即便朝廷用鐵比較多,但是也老有結餘。洪武年間就有了。

這也是太祖皇帝聽命自便的原因,朝廷倉庫之中鐵料都沒有地方放了。這也是為什麼戶部錢不多,但是朱祁鎮也想要工部配合的原因。

工部沒有錢,但是有材料啊。

楊士奇雖然話裡面沒有說,但是言下之意,卻是要加稅了。

不過朱祁鎮對楊士奇還是不太瞭解。

楊士奇雖然又為朝廷解決財政上問題的想法,但是這種想法並不大,只是順手而為。畢竟皇帝這麼愛折騰,他作為老臣,總要給朝廷積攢一下家底。

他真正要做的其實,還是防範於未然。

從宣德十年,太皇太后罷天下礦場,在採礦行業之中,就開始了大規模的國退民進,官府封掉礦場。被百姓開採了。

這種爆發增長,讓明代正統年間,民間採礦徹底超過的了官府採礦。形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數以千百計的壯丁在山中,被礦主管轄,一個弄不好,就是一個大亂子。

雖然而今天下還算太平,但是並非說民間就沒有百姓起義了。

宣德十年武興就派往江西鎮壓民亂,這還是鬧大的報上來的,沒有報上來的有多少。

而今朱祁鎮又有大辦煤業的意思,礦業興旺的同時,就更需要監管了。

楊士奇才想出了牌照制度。想對大明各地的大礦主進行管控。當然也僅僅是大礦主,畢竟很多人在自己家地頭挖掉東西,朝廷那有那個精力管啊。

至於各地大礦主會不會反對?楊士奇根本沒有想過,因為這個沒有他們說法的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市:開局我能強化萬物

胖達嗡嗡龍

朝鮮戰爭:塵封六十年的內幕

丁偉

他身體裡有個萬能系統

尼姑庵的和尚

都市之傳道宗師

曦熙嬉戲西溪

翦翦風

瓊瑤

野性關係

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