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明天子,名劍山莊,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文官奪權的方式,就是渲染太平,暗示天下而今應該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了。

那麼軍事開支就應該消減。樞密院的大權也應該限制。這些不穩定因素,應該轉到更加穩妥的文官集團手中才行。

不要看,武將在外打仗的時候威風凜凜的,但是在真正政治鬥爭之上,楊洪,郭登等人,不是朝中文官的對手。

所以,在勳貴那邊,只要能打仗,就是最大的正義,其餘的事情就另外說了。

且不說,而今的政治環境逼得勳貴不得不向皇帝靠攏,單單說南洋戰事這個一個畫餅,就足夠勳貴向朱祁鎮投誠了。

勳貴這樣一說。

下面的臣子大部分行禮道:“陛下英明。”

這個時候,整個會議的節奏轉到了朱祁鎮的手中。

其實這也是朝廷的現狀。

大明朝廷雖然不是朱祁鎮的一言堂,但也差不多了,大部分臣子是不敢直接與朱祁鎮對頂的。

也就是民間有很多大儒,以朱子之道為性命,以薛瑄為首,這才是反對的主力。

朱祁鎮目光掃過王恕。

王恕目光微微垂下眼瞼,目光掃過於謙。心中微微一嘆,出列替下丘濬,說道:“臣以為欲求大同之世,必先求之,古之聖人之心。”

“古人以為天下為據亂世,昇平世,太平世。而陛下欲求之大同世,當在太平世之後。太祖皇帝生於元末,群雄割據,百姓困苦,民不聊生,上下失所,君臣失據,此內據亂世,太宗雄起宇內,見內憂外患,數次北伐,以至於陛下,三戰瓦刺,逐於極西之地,此為昇平之世。

而今,國無外地,內無大患,天下承平,雖然偶有天災,但朝廷之力足以撫卹,此之為太平之世。”

“人不患無才,但患無志。人如是,國亦如是。孟子云:‘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而今天下承平,似無近憂,然不可不憂遠患。”

“故而,陛下之言,正合今日之用,太祖之時,不可求大同之世,是以天下未定,太宗之時,亦不可求大同之世,是以外國未服,而今求大同之世,正當其時也。”

“然大同不可速就,臣以為先為小康,後為大同。”

“倉稟足而識禮儀,欲求大同,先求百姓無飢寒之禍,養生送死無憾,此為小康之世。然後求大同之世。”

朱祁鎮心中也感嘆,其實同樣是小康兩個字,大明的小康與後世所求的小康,其實是兩個概念。

大明即便是最激進的理論家,也不過想讓百姓,能夠吃飽穿暖,不會餓死,不會凍死而已。

如果有人能夠統計一下,大明正統年間最多的死法,朱祁鎮敢肯定,最多的決計不是戰死,不是病死,而是餓死與凍死。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有人都覺得,這是用了誇張的手法,但是實際上,這是最寫實的白描。

朱祁鎮目光掃過很多人。

這是他想豎立的大明治國思想,也就是而今的五世說。

但是能不能在這裡立得住陣腳。卻是一個問題。

吳與弼此刻陷入沉吟之中,他如何能看不到,丘浚與王恕所言,不過是一內一外,彼此是一個體系之中的。

吳與弼暗道:“這是公羊派的。”

公羊派乃是儒家各派之中,最激進的一派,當初王莽篡漢,公羊一派其實也是出了大力了,這直接導致了公羊一派的衰落。

吳與弼對這個學說感覺並不大舒服。

原因,這與理學根本不是一個路子。

真要細細說,理學是內聖而外王,五世說是外王而內聖。

內聖就是內在的道德修養,外王就是治行,實在的作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逍遙小村長

霧生舞息

蘇斷他的腰

憑胸

年輪無效生長

丁以洋

我超喜歡你

摺紙為戲

一夜風情:閃婚京圈大小姐

彥小炎

抗日從東北軍開始

陪你到世界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