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明天子,名劍山莊,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于謙還是有些不可思議。

于謙知道宮中有錢,但萬萬沒有想到宮中有錢到了這個地步。

這也是朱祁鎮在很多事情上,大包大攬的原因。

什麼沒錢,內庫出五十萬兩,這個也沒有錢,再出五十萬兩。

于謙說道:“陛下,您說這個是什麼意思?”

朱祁鎮說道:“讓我看來,從古到今,天下人都是出土了刨食,百姓也是,朝廷也是,但是土地能養得人是有限的。大明從開國到而今,人口最少增長了數千萬。我自信在大明諸帝之中,也算是拔尖的一個,這個問題,我不來解決,難道留給子孫,最少太子是解決不了這麼問題的。”

于謙其實也隱隱有所感覺。

少府其實是北中國的商業霸主。特別是鐵業絕對霸主。在其他方面也有插手。

只是少府大多時候是生產,並不參與下游商業行為。各地鐵匠鋪都是賣鐵,而這鐵都是有商人從遵化賣來的。

北京馬市之中馬,有不少都是皇家馬場出產的。

只是少府並很少與百姓發生關係,即便是最接地氣的產業,在京城之中收租,也是與這些店家發生關係,並不直接與百姓相關。

而且北京本來就是各方面都有皇室的影響力,百姓也習慣了與宮裡面的人打關係,不像外地的人那樣大驚小怪。

這些東西不細想,是想不到的。

畢竟,而今大明商業與官場聯絡的並不是太緊密的,剛剛有些苗頭的晉商,也在揚州鹽案之中,被當頭一棒。

不如後世官場幾乎與商業抱團了。

所以于謙不清楚,也是正常。

朱祁鎮見於謙不說話,說道:“先生,你覺得怎麼樣?”

于謙說道:“陛下,少府種種,不管是官山海之策,陛下何以覺得少府可以養人?”

于謙的評價一針見血,點出了少府能賺這麼多錢的原因,少府本質上是管仲提出官山海這個政策的延續,是因為壟斷地位才有現代的成就。

特別是鐵。

鹽鐵專賣古代都有。

而今不過是換了一模式而已。

朱祁鎮說道:“先生可看過端木子?”

于謙說道:“看過。”

雖然這一本書是皇帝授意讓人偽作的,但是皇帝一舉一動,都會引得百官解讀,但是僅僅是看過而已。

朱祁鎮說道:“少府模式就是分工的模式。用這個辦法生產,可以生產出更多的東西。比如鐵。正統前期,百姓家中有一副鐵打的農具,就足以當成寶貝傳家。而今別的地方不說,單單說河北,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鐵製農具。”

“河北這些年成為北方糧倉,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朝廷驅除瓦刺,平安南,少府也是有功的。這就是國力,有如此大的國力,足夠朕為大明百姓開拓土地。”

“只是少府坐大,非大明之福。只是少府模式已經有很多人效仿了,少府有多賺錢,先生也看見了,朝廷如何不對這個形式進行徵稅,單單從土地上徵稅,恐怕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倒是朝廷的賦稅反而不如一家之富,朝廷當如何維繫?”

于謙雖然不知道有沒有可能有一家擁有年收入一千多萬兩的產業,但是他卻很明白,大明朝廷是很難允許大明民間有少府這樣的工廠的。

別的不說,單單說一樣,那就是礦業。

朝廷對礦業一直是很堤防的,特別是在葉留宗起義之後,都擔心礦徒一旦起事,鬧出的事情,不可收拾。

同樣性子的,朝廷對於無故聚集百姓也是很提防的,誰知道你是遊廟會,還是準備造反的了,而且很多邪教造反第一步,就是聚集人員。

所以,想在大明發展大工廠,根本不大可能。

即便江南很多有織坊,但是這些織坊更多是依靠織機,並不一定要將人聚集在一起。

所以像遵化鐵廠一般,聚集數萬人一起勞作的的大工廠,只能是官家的,不可能是私人的。

朱祁鎮想從商業生產之中徵稅的想法,于謙也並不反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仙帝之王者重生

風青雲淡

神醫:為付彩禮,開局母親以命相換

我不愛吃蛋黃

拿到絕症通知後,陸總說我還在裝

十二錦鯉

都市奇醫

大皇橘子

搖墜

欲煙

懷了重生的反派崽崽[快穿]

青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