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一章 麓川城中,明天子,名劍山莊,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是襄憲王定下的規矩。

因為,他在南疆幾十年後發現,他最寶貴的就是人口,漢人人口。

無他,有足夠的漢人人口,才是襄王能夠在南疆立足的根本,也是他們能以夷變夏,而不是以夏變夷的根本。

所以,襄憲王不惜花大力氣,修建了這一座外城,平日裡空空蕩蕩的,不過是耕田而已,但而今隨著麓川盆地之中,所有人都躲進麓川城中,外城頓時人多了起來,一個帳篷挨著一個帳篷,雖然談不上人滿為患,但也是密密麻麻的。

這就襄憲王準備的,在出現危機的時候,全部龜縮在麓川城中,等朝廷來救。

一切都可以放棄,唯一漢人人丁需要保全。

畢竟,從大明內地遷移百姓從來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即便是朝廷來辦,也是如此。

襄王很難從內地移民之中,分一杯羹,一旦沒有足夠的漢人數量,他這個襄王也很難在南疆站穩腳跟。

不過,這樣做有利有弊。

最大的弊端,就是城牆太長了。需要計程車卒就多了。

而今襄王世子只有兩萬人馬,根本不夠守住城牆,只能臨時徵召民夫上城,好在襄王時刻準備之下,很多守城的物資與器械倒是不缺的。

此刻,襄王世子就與老將方瑛一併走在城牆之上。

方瑛不僅僅是襄國之內,最負盛名的大將,也可能是今後很多人難以超越的將才了。諸葛亮乃出師表之中,說蜀漢很多人才,是“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

方瑛就是這樣的人才。

方瑛將門出身,跟隨父親多次歷練,看過漠北風沙,南疆叢林,見識過,瓦刺突騎,麓川象兵,在萬軍之中廝殺過,也親身參與過十幾萬人大軍會戰。

這樣的人才,絕非麓川小小一地能養出來的。

故而襄王祖孫三代,依方瑛為長城,而且方瑛還是襄王世子的岳父。

此刻襄王世子與方瑛一併巡城,士卒們見了方瑛,立即就安心下來了。

只是襄王世子看見方瑛滿頭白髮,卻是暗暗擔心。方瑛已經老了,他七十有餘。方政有子兩人,方瑾方瑛,方瑾而今在北京已經淡出了軍界,就是因為歲月不饒人,他安心在武學培養學生了。

而方瑛卻不得不在這個年紀,依然披掛上陣,振奮軍心。

不過方瑛卻一點也沒有感覺。

麓川的天氣一年四季都很熱,在這個天氣之中,方瑛一件盔甲都沒有少,此刻方瑛裡衣,早就被汗水全部打透了。

方瑛似乎一點也沒有感覺到,他看著城外,對襄王世子說道:“請世子放心,南蠻賊子,決計不能攻破城池的。”隨即方瑛冷笑一聲,說道:“一群南蠻野人,也知道該怎麼攻城。”

方瑛的嘲笑並不是沒有來由的。

緬甸軍隊看上去密密麻麻的,但是裝備都是冷兵器,雖然也有一些火器,看樣式就知道,這是大明傳過去的火器。

沒有什麼大炮。

但是沒有大炮,並不是說沒有辦法攻城。

畢竟麓川城上雖然還有一些大炮,但是真正重炮卻並不多,分封之策,對邊境防守也是有利有弊。

有利之處,就是麓川有很大的自主權,可以做很多事情都不需要北京批准。

但是弊端,就是麓川既然已經分出去了,就不歸大明管了,很多大明新式武器之類,麓川在大明換裝之中排在最後,甚至根本沒有無償分配給麓川。

麓川想要,要去少府買的。

麓川在南疆算得上富饒之地,但是對於大明內地,根本算不了什麼,所以麓川根本買不來多少門大炮。

所以麓川城雖然是堅城,但是火炮數量不多,不足以完全依賴,如果用傳統的攻城辦法,正也是可以攻下來的。

但是緬甸軍隊數量雖然多,但是行軍紮營,排兵佈陣,在方瑛看來,完完全全沒有章法。這樣哪裡能攻下麓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諸天福運

我叫排雲掌

[綜崩鐵]開拓者在橫濱的開拓之旅

明新

大佬養了三年的紙片人跑了

山柚子

重生的我選擇與天后領證

與門

當天長遇上地久

閒閒令

重生之最強控運師

如此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