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無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9章 神機陰符遺世錄,用兵心得壁內藏,紅樓公子璉,君子無恤,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書接上回,且說賈璉次日一早,一襲麒麟鬥牛服,就去寧國府,見到了焦大。差不多也沒費什麼口舌,就說動了這老東西。

焦大此時聽到了賈璉,對自己身後事,許下的莫大承諾。心頭的激動自然不必多說。

看著這個時候身上頗有些祖宗下士遺風的賈璉,彷彿是看到了當初的兩位老國公,眉目之間,依稀得見當年風采!

據說兩位太爺,跟隨太祖武德皇帝起兵時。也不過年方弱冠,那時候的賈家,就是金陵府中的大戶人家,兩位國公從小拜師了道全真的一個老道長學習本領。

及少壯之時,正值天下大亂,中原失鹿,天下共逐。那真的是你方唱罷我登臺,城頭變換大王旗的年代!

整個北方中原亂成一鍋粥,闖賊李自成,還有關外的韃子,使得整個北方的元氣大傷。南方也不太平,南明小朝廷,爭權奪利,內鬥不止。

本來兩位國公,看準機會,就要奮起義兵,效仿朱洪武舊事。沒曾想,就在準備散盡家資,振臂一呼的時候。

太祖皇帝李定國,居然先他們一步,搞定了南明小朝廷,並且在江南以明朝大義,高舉復興義旗。

榮寧二公見先機已失,並且太祖皇帝李定國親自登門,曉以大義,說是為民族存亡計。

希望所有南方的義兵,能夠擰成一股繩,一致對外,驅除韃虜,恢復中原!

榮寧二公被大義所壓,錯失先機,同在金陵,如此一來,自然也只能嘆息認命!

又被那李定國一通忽悠,居然就信了他的邪,從此以後,先到為君,後到為臣。

一心跟定這傢伙,為李家大周江山的建立,拋頭顱灑熱血,立下了赫赫功勳。太祖皇帝倒也是個善待功臣的。

所以開國定鼎之後,感念兄弟二人的功勞恩德,所以兄弟二人,一門雙公,位列八公之。

赫赫威名並不小於四方郡王中的任意一位,榮寧二府,同氣連枝,在軍隊之中,有著僅次於太祖皇帝的威望!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太祖皇帝在位之時,戎馬開國。帝王威望自然無人能及,四王當朝,八公理政。一派欣欣向榮之勢!

沒曾想,還是逃不過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下場。等到太宗皇帝上位,也就是當今那位太上皇的老子,當今皇帝陛下的爺爺!

聽信奸人讒言,又加上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開始著手,對付,以四王八公為的,開國老臣!

在位沒有幾年,對外也沒有什麼大的建樹,一顆心全部都投入到了,對付手握重兵的老臣的身上。

好不容易已經平靖的邊疆異族,就因為這一場君臣之間的權力鬥爭,居然又開始蠢蠢欲動。

沒奈何,皇帝只能暫時收手,又把這些,能征善戰的老傢伙們用了起來!

如此一來自然是最後手握兵權的大臣們,取得了勝利。這一次,大臣們學精了。

並沒有對那些捲土重來的外族,趕盡殺絕。而是把他們打殘了,消停一段時間也就是了!

如此一來,那鳥盡弓藏之事,才不會降臨在他們的頭上。這種赤果果的養寇自重行為。

弄得太宗皇帝鬱悶不已,沒過幾年便鬱鬱而終了。臣子們為了緩和跟皇家的關係,遵循舊例,給他上了一個太宗文皇帝的廟號。

然後年僅八歲的太上皇李玹燁登基稱帝。整個大周朝的天下,就在這種微妙的平衡之中,走過了三十幾個春秋。

在這個過程中,雖然也有所動作,但基本權力大框架變動都不大,直到十幾年前的東宮之變,才徹底打破了這種平衡!

從此之後,皇帝手中的權力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四王八公的時代,就此遠去!

不過皇帝雖然拿回了權力,但是整個天下的土地,在這長久的平衡之中,已經被這些世家大族們,兼併的有些不像話了。

已經感覺心力交瘁了的太上皇帝,也就搞錯了退位讓賢的把戲。然後傻愣愣的永隆皇帝,就接過了這個燙手的芋頭。

然後才現是個坑兒子的爹,留下了一個大坑,等著他去跳!

開始的那幾年,那老東西手裡面牢牢抓住兵權。他這個新皇帝不過是個擋箭牌罷了,用處不大!

這也是皇室父子矛盾的由來,尤其是這老東西退位的時候,一邊搶著大赦天下,賺取名聲!

一邊卻又用皇帝的名義,以孝道的口號,給他在大明宮南邊的龍原,建造起來的一座供其養老的龍宮。

使得國庫的情況更加雪上加霜,甚至京城官員們,都被拖欠了三個月的俸祿!如此不要臉的騷操作,絕對有前朝嘉靖皇帝另立南苑的遺風。

落成之後,喬遷之日,這老東西還恬不知恥的要新皇帝帶領文武百官給他上賀表,簡直是做了表子,還要立牌坊!

文武百官,那一次之後,基本都對這位太上皇帝心生不滿,所以福禍相依,藉此機會,新皇帝也拉攏了一批清流,以此為突破口,在此後慢慢的奪回的一些權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從海軍下士開始

帥氣的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