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0章 救人,月待圓時,懷愫,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年收成便不好,州府裡才經過蝗災,又是放糧又是賙濟,經得一冬倉裡早就沒有餘糧了,夏麥顆粒無收,若不是種下二熟稻,連四月裡的收成都無,十倉好容易填滿了三四,官員考評糧倉滿不滿也是一項,才經過災,連聖人都格外開恩,特許了休養兩年,這兩年中不以倉中糧盈虧作考評。

哪知道六月七月都多雨,縣裡鄉里都帶著人開挖河河,舊年求雨雨不來,今歲恨不得老天趕緊收了雨口袋,田裡的苗秧好容易活了,眼看著將要成熟,八月裡的雨下得比六七月還更多。

天堤洩了口子,銀河裡的水湧出來漏個沒完沒了,河道一有不通,剎時雨就倒灌進田地裡,村中田舍開闊,只叫人點燈披蓑來回巡視也還得過,鎮上河道的水一日比一日漲得高,低窪處早就泡了水。

楚地州府碰上旱災還算治災有效,卻把糧掏空了大半,再經一回水災,諸多州府連著一道受災,楚地糧倉耗空,多餘的糧食一粒也拿不出來,這事兒便兜不住了。

老太爺的家鄉,自也是石桂的家鄉,一個處是梅溪,一處是蘭溪,隔著一重山,一併遭了水禍,宋老太爺家裡的萬畝良田全淹了,災事還沒報到聖人御案前,因著災情重大,所淹民戶眾多,先知會了宋老太爺一聲。

旱災之後多有蝗災,水災之後多有瘟疫,地方才遭過蝗旱,前年才剛遭過蝗災,捉下來的蝗蟲一簍一簍收了萬斤,全燒成了灰,拿這灰來沃肥,好容易休養一年,舊歲才有一個好年景,茶蠶還未養過來,今歲便又了大水。

石桂渾然不知,宋家也分得前後院落,宋老太爺接著的信,後頭院中哪裡知道,只知道朝中又有事,來了許多人,至樂齋裡點了一夜燈,宵禁不能回去,葉氏還吩咐了丫頭婆子去收拾客房,引那幾位住到客房去。

這事兒上頭自然是知道的,就在宋老太爺的家鄉,家裡的田地淹了不算,佃農也有死傷,梅溪祖宅還住著宋望海宋敬堂,那些個族中長輩也都在鄉下老宅裡,就挨著田地。

也不知道鄉里如何,總要派人送信回去,何況七月裡才剛差人送東西回去點燈,還不知受災重不重,能不能派人上路。

旱澇年年有,未達百戶的災害,州府之中就能放糧賑災,不至叫流民遷徙,可這回粗算一算就淹去兩百戶,毀壞房屋良田不計,若是澇還能挖河溝引水出去,兩處都靠山,暴雨衝下的山石泥土湧向田地,泥水倒灌,田裡作物一剎時就淹沒了去,出村子的橋也叫沖斷了。

山上幾人合抱的大樹衝下來,滾下的木石碾過村莊,得虧得開了宗祠,讓家在低窪處的女人孩子先住到祠堂裡來,這才保得多戶人家,可這雨不停,不出去是再沒有活路的。

鎮上人的日子也沒能多好過,宋望海是嗣子,回去了也是住到鄉下老宅去的,可他哪裡呆過鄉下,出門就是田地莊園,門樓鋪子酒食肉店,一概皆無,住了兩天,還回到鎮上去了。

反是宋敬堂住在鄉間靜心讀書,遇著雨水還想過要接父親回來,鎮上屋房一間挨著一間,暴雨真把屋子沖塌了,裡頭的人出來都難。

鎮上也確有屋子毀損,雨倒個不住,還有工匠赤著身子修屋,一日修不好,一日就泡著水,日子怎麼得過。

這個夏天到底沒能捱過去,水一日比一日漲得快,山洪一洩,大水就淹到了鎮上,桌床浴桶都能作舟用,想找一塊乾地方都不能。

宋家人眼看勢頭不好,一半兒先遷到通仙觀去了,背上米麵家當,一路往山上去,宋老仙人開了山門,這一處都是姓宋的,跟他同宗同族,觀裡這許多地方,安置人住下來,才過一夜山下便是一片澤國。

觀中留得米麵尚多,宋家族人中窮困的早早上了山,反是富戶還留在山下,家資一瞬成了泡影,僥倖的還能留下命來,運道再差些的,連命也一道搭了進去,倒真是生不帶來,死也得帶了去。

老太爺急派人回去,祖墳竟還安好,因是葬在山上的,又搭了大棚才辦過七月節的法會,倒有許多鄉民去避水,宋老太爺常年送錢回去,田莊裡頭的出息,專有一項是撥出來修橋鋪路建學堂的,前些年俱是弟弟打理,自宋勉的事一出,便託給族中有威望的長輩,很是辦了幾件實事,把學堂又再修過一回,竟頗牢固。

祖墳就挨著宗祠學堂,讓這些個後生晚輩,伴著祖宗讀書,除了拜先師孔聖人,也要拜一拜宋家的先祖,學堂裡供飯,後廚自有米麵,倒賙濟了許多人活下一命,等著官府派了人來救災。

裡頭力壯年青的,俱叫徵了去,宋敬堂原就在鄉間讀書,他有意效仿宋家先人山中結廬苦讀,就在學堂裡頭借了一間屋子,總歸宋望海也並不管他,別個反倒贊宋太傅好家教,子孫都是賢孝的。

既遇著這事,宋敬堂眼看年輕一輩都出去了救災了,底下一片水未退,便是支著船出去,看看屋頂大石上可還有落得有人。

宋敬堂是個讀書人,這時節卻也要下舟,族裡人趕緊攔了他“你怎麼能做這活計,趕緊著可別溼了腳。”

宋敬堂把長衫一去“父親祖父母就在城中,我豈能一人獨自偷安。”城中如何模樣不曾得知,裡外訊息不通,族長早些日子就讓村民把米麵都送到祠堂來,若不如此,這百來號人也早就空了肚皮。

宋敬堂既要下水,族長便在心裡過得一回,宋敬堂回來的時候帶著老太爺的信,信裡便託了族長交際,今秋總要落個秀才的功名,若是能有一樁義舉,待這水退了,呈報官府,總能表彰,說不得就能舉孝廉。

派了兩個識水性的漢子看牢了他,給了一條最穩的船,船上裝些清水乾糧,老人孩子女人喝稀的,這些幹活救人的便能吃一口乾的。

宋敬堂坐船出去,眼見著被水泡著壯大的屍身從船邊漂過去,分明聽得有嬰兒哭,卻就是找不見人,再看時,原是死屍高舉著兩隻手,緊緊箍了個嬰兒,託著孩子離開水面。

眼看著打旋就要漂過去,宋敬堂問了兩個行船的,可能往前救一救,那兩個漢子出來是看著他的,可眼見得這番慘像,哪能睜眼看著,眼看著倒落的大樹樹枝勾住了婦人衣衫,伸了竹杆把人勾過來。

竹杆上帶著倒鉤,兩人出來也是看看這水面上還有甚可用的東西,山上無床無被無,便有一床草蓆子也是好的。

倒鉤把屍身勾了過來,宋敬堂不忍去看,唸了一聲佛,伸手去抱那孩子,婦人兩隻手卻死死掐著不放開,船身被水帶著往前去,將要撞著大樹,兩個漢子便道“要救孩子,便把手掰了去。”

宋敬堂對那婦人道“你放下心罷,我自顧得這孩子周全。”說完背過身去,只聽見兩聲輕響,漢子一手託了嬰孩,一手把那婦人指節掰斷,抱了孩子塞到宋敬堂懷裡。

孩子緊緊閉了眼,兩隻手攥成拳頭,身上還穿著紅圍兜,上頭繡著紅白桃子,兩隻手腕上還有套著銀鐲兒。

紅兜兒被泥點子濺得看不出本來模樣,宋敬堂抱了孩子,給他餵了些清水,孩子卻不會吃,只不住往外吐,宋敬堂摸了條幹淨絹子出來,沾溼了喂他。

長到這樣大,不說貓兒狗兒,便是魚都沒養過,這會兒卻無師自通了,那孩子有了水喝,竟不哭了,嘴裡吮著絹子,竟熟睡過去。

兩個漢子拿著竹鉤兒勾了些箱子,見有衣裳的便留下,早已經叫泥水泡得不見顏色,眼見得前面來了個大物件,定晴一看,竟是個描金紅漆箱子,兩個對眼兒一看就知道里頭是好好東西,使了大力氣勾過來,把那箱蓋兒一挑,裡頭竟是個小娘子。

宋敬堂才剛安頓好孩子,他長到這樣大,何曾坐過小舟,一陣陣的頭暈目眩,正要扒著船吐,就看見那箱子裡頭有人。

那女子頭上插著金釵翠鈿,頸上扣了一個金領兒,上頭鑲著一顆明珠,兩個漢子眼睛都叫晃著了,不論死活都得先弄上船來。

拿竹杆捅捅她,她竟還有氣,只是在箱子裡頭旋轉個不住,一醒過來見著人,唬得一時不敢開口,待宋敬堂扒開兩人,她眼見個頭上戴方巾的,這才敢開口,伸了一隻手,嘴巴嚅嚅動著。

卻不出聲兒來,錦繡衣襟俱都沾著汙穢,在箱中這許多時候,頭昏腦漲,自家吐了自家一身,到肚裡甚都沒有了,連水都吐不出來“救我。”

宋敬堂眼見兩個漢子不伸手,拿了竹杆遞上去,軟胳膊軟腿哪裡撐得住,宋敬堂眼見得他們盯著這姑娘身上明珠看,皺了皺眉頭“救人要緊。”

拉了女子上船,再看衣裙銷金頭頸中明珠流光,倉促之間帶走的保命財物,此時倒成了惹人眼的東西。

宋敬堂在鄉間這些日子,倒比在宋家這許多年知道的俗事都要多,這些日子在山上也見識了難民如何爭食,人已受難,卻還能為著一碗稀粥大打出手,此間船上一個女子一個孩子,這女子身上還帶著許多珠寶。

他心裡覺出不妥,正不知如何是好,那女人喝了兩口清水,先道“壯士相救,感念不盡,願以明珠金釵相贈。”

喜歡月待圓時請大家收藏月待圓時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攻略錯反派了怎麼辦

蒼予瀾

軍婚甜蜜蜜:軍嫂在海島養娃日常

不言盛景

執念寧

LiaoMiEnzc

穿書反派每天醒來都想哭

慌又荒

攻略反派成功後成了團寵

咕咚嘰

夏目千原不柯學的米花町生活

烏索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