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卷十三 第一章 誰是明君,大唐雙龍傳,黃易,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女的一個有如萬綠叢中一點紅般,極為惹人注目。

那是個頗具姿色的年青少婦,嬌小玲瓏,揹負長劍,神情卻是出奇地嚴肅,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樣,別有股冷豔的成熟韻味。既使人感到她凜然不可冒犯的孤傲,但又能令人暗中興起假若能破開她那重保護自己的屏障,會是男人最大的成就。

不過寇仲留心她的原因,卻非因她的姿色,而是她那對精光閃閃的湛藍眸子,使他不但知道她是武林高手,還非中土人士。

另兩個惹他注意的人是一老一少。

老的身材矮胖,身穿道袍,手持塵拂,眼耳口鼻都朝肥臉的中央擠聚,看著本該惹笑,可是他半眯的細眼芒光爍閃,隱隱透出一種狠辣無情的味道,卻絕無半分滑稽的感覺。

少的是個二十七、八歲許的壯漢,身形雄偉,雖比不上寇仲與徐子陵、跋鋒寒等的高挺俊拔,卻是臉容古樸,膚黑紮實,自有一股強橫悍霸的氣度。武器是背上的雙啄。

看來除歐陽希夷外,眾人中亦以這三人武功最高,直可躋身一流高手之列。

歐陽希夷的目光首先落在寇仲身上,銳目掠過驚異之色,卻沒有說話。

王世充此時已急步迎上,呵呵笑道,“得諸位及時趕來,我王世充還有何懼哉。”

寇仲心中微懍,方知王世充於不動聲息中,已調集了手上所有力量,用以應付眼前的危機。

歐陽希夷等紛紛還禮謙讓。

其中一名武將道:“蒙秋已依尚書吩咐,做好一切安排。”

寇仲這才知道此人乃朗奉外王世充另一心腹大將宋蒙秋。忙用心看了他一眼。此人容貌醜陋,臉上掛著矯揉和過份誇張了的忠義神情,予人戴著一副假面具的感覺,打第一眼寇仲便不歡喜他。

此時王世充介紹寇仲與眾人相識,那女子竟然名如其人,叫玲瓏嬌。胖道人則是可風道長,壯漢叫陳長林,其他則是來自不同門派的名家高手。

歐陽希夷顯然在這批人中最有地位,微笑道:“《長生訣》不愧四大奇書之一,否則也不能造就出寇兄弟這種人才。”

寇仲連忙謙讓。

王世充再與各人客套幾句後,收斂笑容道:“事不宜遲,我們立即進宮去見那小昏君,看看獨孤峰能耍甚麼花樣出來。”

劉黑闥見徐子陵聽到和氏璧之名,仍是一副無動於中的神態,微笑道:“假若子陵知多點關於和氏璧的事,說不定會生出興趣來。”

徐子陵想起寇仲,心中暗歎,勉強振起精神,問道:“和氏璧除了是當然的國璽、帝皇權力的象徵外,還有甚麼身價和作為?”

劉黑闥道:“說真的,這個我亦不大知道。但只從寧道奇也要向慈航靜齋定下借璧三年之約,便可知和氏璧非只是一塊珍貴的寶玉那麼簡單,否則怎能教寧道奇這類超凡脫俗的世外高人也為之心動。”

徐子陵愕然道:“這麼說,和氏璧豈非一直藏在慈航靜齋嗎?但劉大哥又從何曉得?”

劉黑闥神秘地微微一笑,低聲進:“這個請恕你劉大哥我要賣個關子了。皆因我答應了人不可說出來。你只要知道這訊息是千真萬確就成了。”

徐子陵皺眉道:“若真有此事,那江湖中盛傳寧道奇會在洛陽把和氏璧交回師妃暄之事便非是憑空捏造的事了,寧道奇和師妃暄如此張揚是否嫌天下還不夠亂呢?”

劉黑闥的黑臉透出笑意,淡淡道:“恰好相反,這正是慈航靜齋答允借璧予寧道奇的條件,就是要他協助天下撥亂反正,造福萬民。”

徐子陵心中一動道:“這麼說,寧道奇確在協助慈航靜齋為未來君主造勢了。”

劉黑闥訝道:“聽來你這猜想是雖不中亦不遠矣。據竇公和我的推測,師妃暄於這非常時期踏足塵世,不但是要對付陰癸派,還負有更重要的使命,就是為萬民找尋真主。試想想在現今的形勢下,誰若能得到師妃暄的青睞,賜以和氏璧,那將會是怎樣的一回事?”

徐子陵立時大感頭痛。

他想到的問題是在於寇仲。

在現時的情況下,無論師妃暄如何去揀選,亦絕不會揀上寇仲。

正如劉黑闥所言,和氏璧本身只是小事,但師妃暄的揀選皇帝卻是天下的大事。

以師妃暄所代表的慈航靜齋與寧道奇合起來的實力和威望,只要他們公開宣佈把和氏璧贈予某人,天下群雄會怎麼反應。

所以寇仲絕不容許此事發生。

以前寇仲說要去搶和氏璧,怕至少有一半是鬧著玩的。

但現在卻是另一回事了。

如若寇仲加入了和氏璧的爭奪戰,他徐子陵能置身事外嗎?

那豈非演變成他們要與師妃暄和寧道奇正面為敵。

王世充偕寇仲與一眾將領及名家高手飛身上馬,在近千親衛的護從下透過皇城,朝北面的宮城馳去。

沿途盡是甲胃鮮明的兵士,顯見皇城的控制權已全落入王世充軍的手中。

爆城周圍九里,四面開有宮門。

則天門位於南牆正中,南對端門,北對玄武門,與中央各殿的正門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

蹄音轟鳴下,整個皇城也似在晃動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三百年

鯊魚禪師

王牌自由人

愛開大差

最強逍遙漁夫

我愛沖茶

神明的戀愛遊戲[無限]

木魚歌

別讓我走

石黑一雄

攤牌了,我爹是絕頂高手!

黎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