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儀式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8章 薅了他的羊毛,南宋特種兵,有點儀式感,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給他們打個九折,就算不錯的了,這還是考慮到了北方的消費水平比南方要略差一些的原因。

其實這兩個條件相比於其他人來說,優惠幅度也算是很大的了。

畢竟普通人要是沒有關係的話,就是加價都不一定能夠拿到洪山莊的貨物。其他的不說,就是他們這些人拿到貨物之後,在臨江城本地轉手一賣,都可以獲得兩三成的利潤。

針對這種情況,冷鋒提前就已經考慮到了,在他的合作條件當中就明確指出,不能夠出現這種擾亂市場的行為。一旦生,就會立刻終止和北方的合作。

不過私下裡進行小批次的交易,這也是阻擋不了的,只要是不對大局造成影響,冷鋒現在也不會去過問。

最終的談判結果就是,李茂林代表的北方這邊,完全接納了冷無涯父子提出的條件。

歷時一個多月的糾纏終於解決了,當然這對於雙方來說並不是皆大歡喜的解決方案。

北方義軍那邊,並沒有達成他們原先的願望,甚至連最低標準都沒。在他們看來,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將冷無涯和冷鋒父子兩人拉到北邊去,同時把洪山莊所有的產業也搬過去。

最低標準,也就是拿到他們的秘方自己生產。

冷鋒這邊也不想讓義軍將北邊的市場給壟斷,他的計劃是自己打造一條完整的商業鏈。但是現在,不得不和北方進行合作。

除了因為有冷無涯這層關係之外,還有就是他也想利用北方的義軍穩定住局面。

如果北方的義軍真的垮掉的話,對他的展也是不利的。最起碼義軍的存在,能夠為他爭取一些時間,這對於冷鋒來說就等於是花錢買時間。

冷鋒相信這種情況,要不了多久就會結束。

一旦南北之間的戰爭正式打響,那麼所有的局勢就要重新洗牌。而且到那個時候,他已經積蓄了足夠的力量,完全可以不買任何人的賬。

這一次談判過程經歷了半天時間,談判結束之後,不久之後北方的義軍代表也就全部撤了回。

與此同時,在臨江城當中大部分的義軍人員也都撤走了。

畢竟這個時候義軍那邊已經收到了足夠的物資,最起碼能夠保證度過這個冬天。

隨著溫度的下降,北方也逐漸變得冷起來。再加上這個時代正是處於歷史上比較寒冷的一個時期,在後來的歷史當中被稱為小冰河時代。就算沒有遇到災年,這種日子都不好過,更何況是這種兵荒馬亂,災難連連的歲月。

這也是蒙古人打下北邊的地盤之後,沒有立刻向南推進的原因。就算他們不準備在北方獲取資源,但是也要讓北方的社會基本安定下來,才能夠進一步的向外擴張。

其實無論是之前的金人,還是現在的蒙古人,他們看中的都是南方的富庶之地。

在以前,北方和南方的差別並不大,甚至在人口基數上北方還要勝於南方。但由於歷朝歷代北方遭受的戰亂最多,被外族入侵之時,大多也是從北開始。所以北方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兵災之禍。

到了宋代,這種情況尤為嚴重,從大宋建國之始,北方的就一直被外族侵擾。

在這種情況之下,北方很少有富庶之地。這也是冷鋒沒有將他的產業延伸到北邊的原因,因為他的這些產品賺的幾乎都是有錢人的銀子,而北方大多數的人都吃不飽飯,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可能有多大的消費能力。

冷鋒和北方義軍達成到的條件也包含這一條,要不然以北方那些人的尿性,他們就算無法將貨物賣出去,也會獅子大開口向冷鋒這邊索要更多的貨物。

只要能從洪山莊拿到貨物,就等於是拿到了銀子,閉上眼睛也能夠賺的流油。就算北方無法消化那麼多的東西,他們可以轉道賣往其他的地方。

這對於冷鋒來說,就等於是薅了他的羊毛。

不過作為從現代社會過來的人,他怎麼能不明白這種市場經濟動作手段呢!在條約當中,冷鋒明確了這些貨物必須在北方出售。

北方義軍的問題暫時是解決了,冷鋒父子幫他們採購到了充足的物資,也讓他們與洪山莊建立了合作關係。最起碼在短時間之內,他們不會在影響到自己這邊的展。

而且有了這種合作,北方在針對冷鋒父子這方面也不會給他們下絆子,畢竟他們還指望冷鋒父子搭建的這層關係。

當然,如果到了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北方的義軍知道冷鋒就是洪山莊所有產業的真正掌控者,他們肯定會再次跳出來的。但是那一天真的到來之後,也許他們就沒有那個能力了,或者是冷鋒就不會懼怕他們。

剩下的事情就是針對朝廷的這次徵召,由於朝廷的欽差是從水路出的,他的隊伍行走的很快。沒到幾天時間,已經召見過十幾地方勢力。

冷鋒的情報人員已經將這一路的詳細情況彙報過來了,從已經和情況來看,這次的欽差每到一處都和地方上的勢力傳達了旨意,讓他們全力支援朝廷的新軍建設。

不過由於欽差從南往北出的,越往南方遭遇的流民問題就越輕,那些地方勢力也沒有收容多少流民。同樣,他們組建的私人武裝也都是之前的那些人員,由於這些人已經和那些勢力深度繫結了,就是將他們徵召過去,也是難以管理。

而且徵召那些人也不符合朝廷的本意,皇帝這次安排欽差出行的真實的目的,就是徵召那些流民入伍。

因為這些流民都是無根之人,他們從北方背井離鄉來到南方無非就是為了有口飯吃,徵召他們從軍,也符合這些流民本身的需求。

由於這些人沒有什麼根基,也便於管理,這對於一支新軍來說,算是一個優勢。

之所以從那些地方勢力手中徵召這些流民,朝廷在方面的算計絕對是精明的。除了以上原因之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因素就是各個勢力從流民組建的護衛人員,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而且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修養和訓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錯獻偏執新君後

松風歸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