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儀式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3章 當今天下局勢,南宋特種兵,有點儀式感,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知不覺間,冷鋒現自己竟然已經邁入了豪強的陣營,看來穿越人士果然不能以常理視之。

洪山莊現在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可以給外人看的,另外一部分是不能給外人看的。

之前除了黃明禮之外,並沒有第三個外人知道冷鋒在洪山莊搞的那些高科技。

當然,黃明禮已經不能完全算是外人了,最起碼是半個自己人。畢竟現在他可是同意了自己的女兒和冷鋒的親事,而且又和冷無涯見面之後,兩人重新修訂的當年的婚約。

只不過這事冷鋒暫時還知道,只能黃詩詩成年禮之後,等到明年的春諱之後才會讓他們徹底明白這事。

現在冷無涯和黃明禮只在在雙方的子女面前透露過這麼一點意思,好讓他們有個心理準備。

黃明禮明白冷鋒以後要做的事,如果未來的局勢能夠穩定下來,甚至是更進一步朝廷能夠收復北方的失地,那麼冷鋒也不會有其他多餘的想法。

在那種局面之下,冷鋒只能老老實實的展自己的事業。要麼成為富甲天下的一方諸侯,要麼強勢崛起,成為權傾朝野的大人物。

起兵造反那是要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的,從古至今,誰見過在太平盛世起兵造反能夠成功的。當然,那種皇家內鬥,或者是謀朝篡位的不算。

不過就算那些人中有人僥倖成功了,但是他們最後的下場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當然,黃明禮不認為南方朝廷有這個實力,最多能夠維持現在的局面就已經不錯了。這個局面終究會亂起來的,至於什麼時候會大亂,就是黃明禮也不清楚。不過他明白,一旦真的出現了那種情況,以南方朝廷的情況來看,那就是岌岌可危之時。

此時的南方朝廷雖然後上去歌舞昇平,但是內裡已經千瘡百孔。自從劃江而治之後,朝廷之所以能夠堅持近百年,所依靠的還不是南方的富庶。

但是經過數年來的內耗和外患,南方朝廷的家底早就空了,而且民間也是怨聲載道。

唯一養肥的就是朝廷中的蛀蟲,他們世世代代依附在這個孱弱朝廷上吸血,早就將自己吃的腦滿腸肥。

再加上最近一些年天災頻繁,就算是南方那些富庶之地,民間已經是苦不堪言了。

在這種大環境之下,別說是能夠收復北方失地了,就是能夠維持住現狀不出問題就算燒高香了。

蒙古人攻打金人也不是一兩天的事,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不過那時候只是小打小鬧,雙方並未真正的擺明車馬。

這也是金人最近一些年沒有大舉攻宋的原因,一旦這樣做了,他們必將腹背受敵。

但是蒙古人也曾經數次暗中聯絡過南方朝廷,要求一起攻打金人,當時南方朝廷是意動的。特別是皇帝和大多數軍方人員,他們都是極力主張和蒙古人聯合,先將金人打出去再說。

畢竟當時金人的實力從表面上還是最強大的,蒙古人和南方朝廷都是被他們欺壓的物件。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兩方也有聯合的理由。

不過南方朝廷中以楊宏泰為的一些人,他們是資深的主和派,在他們看來,一旦生戰爭就有許多的不確定性。而且戰爭打響,軍方就會掌握主動權,勢必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

所以,他們是竭力反對聯合蒙古人北伐的,而他們的藉口也就是朝廷需要休生養息。

這種認知,已經貫穿了整個朝廷的歷史,這也是為什麼朝廷從來沒怎麼打過勝仗的原因。

因為前方的將士在浴血奮戰,而後方的同僚在給也使絆子。

再加上南方生了一次大規模的叛亂事件,雖然這次的叛亂最終被鎮壓下去了,但是也牽扯了朝廷大部分的精力。這才導致朝廷沒能在這次聯合抗金的行動中得到足夠的好處,只能在最後關頭,匆匆派出一些軍隊收復了幾座城池。

而真正的大頭,還是被蒙古人佔領了。

但凡有點眼光的人都能夠看出來,蒙古人不是什麼救世主。他們拿下金人曾經佔領的地盤之後,之所以沒有立刻南下,也只是鞏固他們的統治而已。

一旦他們覺得時機到了,肯定不會放過南方這塊肥肉。

而且蒙古人比金人還要好戰,他們的人生信仰就是在馬背上打出來的。

所以,朝廷也開始不斷的向邊境上增兵,目的就是為了防備蒙古人。

現在新建的這支軍隊,除了皇帝為了掌握軍權之外,還有就是因為他對北方的蒙古人不放心。蒙古人滅掉金人時表現出來的戰鬥力,大家看的都很清楚,以前不可一世的金兵,在蒙古人的鐵騎面前直接就被碾碎了。

所以在朝廷之中,無論是主戰還是主和派,他們都不認為自己這邊一旦和蒙古軍隊交戰,能夠戰勝對方。

現在所做的,只不過是戰略上的防守而已。

不得不說,朝廷這些年來打的都是防守戰,雖然他們的戰鬥力不行,但是論起防守來還是很有一套的。各種各樣的守防器械也是花樣百出,而且在這方的技術展上,也取得了不俗的進步。

但是被動的防守總歸不是正事,再堅固的城池,也有被攻破的一天。

冷鋒就知道,在後世的歷史上,南方朝廷的確也在一些重要的城池和關口上防守了很長時間,甚至還耗死過蒙古人這邊的一位帝王。

不過這個時代的歷史節奏很明顯要快過他的那個時代,而且看前方的那些防禦工事,大多數是依靠險要地形建立的。這樣在防禦方面的確佔了地利之便,但是以蒙古騎兵的衝鋒度,只要他們下定決心不計損失,還是能夠衝破防禦陣線的。

冷鋒對於南北兩方的軍事部署也是留心的,他這邊的情報人員也在收集這方面的資訊,甚至比兩邊的朝廷都要更加詳細的掌握彼此的資訊。

對於當前的局勢力把握,在這個時代已經沒有人能夠過冷鋒。哪怕就是以研究天下大勢為專業的諸葛隆中,在這方面也是十分敬佩冷鋒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