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黑色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章 太子監國,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紅黑色的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義隆和徐羨之等人開始商議如何處理世家問題,然後開始實行三省六部。

先又劉義隆按劉裕旨意,把周義和魏文傑凌遲,由於世家平日名聲不好,這次又刺殺太子,弒君叛亂,百姓不管其他,太子對他們好他們就擁護太子,有人要殺太子這就讓百姓憤怒了,紛紛觀看行刑過程,從頭罵到兩人死為止。

之後劉義隆率禁軍查抄兩家,收繳大量錢財,糧食,地契,世家的財力確實雄厚,而且土地多是良田。

隨後兩家九族近萬餘口在建康等地分批處死,真是天子一怒血流成河。

這些劉義隆沒有去管,都交給下面的人去辦,畢竟他不是弒殺之人。

期間劉義隆還代劉裕到太廟告知列祖列宗,正式將劉義真驅逐族籍。

又派人把他送往荊州,讓人分給他一些土地、錢財,至於王府已經收回,爵位都被罷了,已經成為普通百姓了。

劉義隆特意去給劉義真送行,不是劉義隆聖母,不管怎樣都是兄弟,雖然互有爭鬥,但是劉義隆卻下不了殺手。

“二哥,不管怎樣我們都是兄弟,皇權的爭鬥從來都是血雨腥風,可是我不希望我的手上沾上兄弟的鮮血,到了荊州好好生活吧。”

劉義隆沒有多說什麼,劉義真很平靜,成王敗寇,他的結局已經很不錯了,至少留了一條命。

“三弟,你的性子太柔了,記住對待敵人不能仁慈,作為帝王要殺伐果斷。”

劉義真沒有多說什麼,自從得知世家九族近萬人被殺,他就醒悟了,自己是被野心矇蔽了,要不是他,這些人可能都不會死,又看了看旁邊的劉義符,“大哥真羨慕你。”

劉義符沒多說什麼,拍了拍劉義真的肩膀,“二弟,保重。”

劉義真上了馬車離開了建康。

這時候三人才像真正的兄弟一樣,不過這只是小插曲。

除了兩大世家,還有一些小世家和官員參與密謀,透過傅亮的審訊,大多數都是不知道兩大世傢俱體的計劃,都是屬於脅從,所以除了家族主要成員被配之外,其他人都沒受到牽連。

但劉義隆請劉裕下旨,這些獲罪世家三族內的人不允許參加科舉,劉裕想都沒想直接答應了。

至於那些官員,輕則丟官重則配。

這樣,這次世家之亂就這樣落下帷幕。

接下來劉義隆著手實行三省六部,同時把荊州的王曇和孔寧子調到建康,由到顏之擔任荊州刺史。

然後與徐羨之等四人商議準備實行三省六部。

當眾人計劃妥當準備呈給劉裕時,宮中內侍傳來訊息,劉裕突然病倒,劉義隆立即進宮。

來到寢殿,看到老爹躺在榻上,來到近前,看到劉裕雙眼無神,頭上白比幾日前多了許多,臉色也十分蒼白。

劉裕看了一眼劉義隆,眼中有了些許色彩,抓住劉義隆的手道:“車兒,為父可能挺不了多久了,朝中之事就交給你了。”

這時外面的妃子聽聞開始了哭泣,劉義隆看著老爹這樣心情本來就不好,“哭什麼,皇帝還活著呢。”

這一聲大喝妃子們老實多了,劉義隆把太醫叫到一邊詢問,“我父皇怎麼突然這樣了?”

“殿下,陛下由於傷心過度導致身體虛弱,只要好好靜養很快會恢復的。”

劉義隆這下放心了,看著那幾個妃子和弟弟,道:“各位母妃,皇弟,父皇只是傷心過度,並無大礙,不要外傳,否則別怪本太子無情。”

劉義隆怕朝中出現變故,現在不能把劉裕的情況公佈出去,又令禁軍把守皇宮任何人不得進出。

之後又召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王曇、孔寧子六人進宮。

劉義隆帶六人覲見劉裕,劉裕看了一眼在那邊小聲啜泣的妃子,拿過玉璽遞給劉義隆,“朕身體抱恙,暫無法理政,擬旨,著太子劉義隆監國,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王曇、孔寧子六人輔政。”

劉裕氣息不穩,緩了一下又道:“軍國大事皆由太子決斷,六位輔政大臣從旁協助。”

眾人一聽,劉裕這時怕太子年紀小,六人把太子架空,從而把大權交給了太子。

眾人領旨之後劉義隆上前道:“父皇保重龍體,國事就交給皇兒了。”

劉裕看著兒子欣慰一笑,“遇事多聽聽他們六位的意見,不要一意孤行。”

“皇兒明白。”

由於劉裕身體虛弱,劉義隆安排太醫照顧劉裕,又打所有人都出去,安排好侍衛後也離開寢殿。

派人通知文武臨時議政,然後向正殿走去。

來到正殿,望著最高位置,說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可是他並不著急,他才當了一年多的太子,而且才十四歲,還沒成年。

叫人在御座下邊放上一張桌案,準備坐在桌案前理政,他不會給那些言官機會噴他,雖說作為監國太子坐龍椅也沒問題,但是他不打算這麼做,老爹的心裡現在很脆弱,不能刺激他了。

無論作為兒子還是太子,他真心希望老爹能沒事,他還沒浪夠呢。

不一會文武齊聚一堂,有些大臣看見太子坐在御座之下很詫異,但是也沒出聲。

看人到齊了示意內侍總管宏敬宣讀聖旨。

“詔曰,朕操勞國事以致身體抱恙,今特命太子監國,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王曇、孔寧子六人輔政,所有大事皆由太子做主,六人從旁輔助,欽此。”

聖旨宣讀完畢,劉義隆起身,坐在桌案前,“諸位請起,父皇操勞過度,休息幾日便可痊癒,這幾日就由本太子監國,徐羨之徐大人,宣讀官制改革的具體計劃吧。”

“殿下,改革官制是大事,要不還是等陛下痊癒再行商議。”

“不必了,父皇已經同意改革,之所以非要改革,自魏晉以來,官制越來越混亂,導致朝廷政令難以有效實施,父皇也是因為如此才累病的,所以改革勢在必行。”

眾人聽完沒人再提出異議,劉義隆示意徐羨之把具體的安排當眾公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