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黑色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6章 削減賦稅,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紅黑色的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國行貨幣的訊息6續傳到周邊。

魏國平城,魏國皇宮。

“陛下,細作來報,宋國行了一些小面額的紙幣。”

“這種事不必來報。”

“陛下,可是自從宋國物價下降,細作從中宣傳鼓動百姓以物易物,不使用紙幣的策略完全失效。”

“哼,難道你以為宋國朝堂都是廢物嗎?你以為劉義隆傻嗎?從以往的事來看,劉義隆一旦現問題會很快著手解決,你們這種小伎倆想要將宋國打垮根本是不可能的,只有我們自己強大才可以,所以,您們不要小看宋國。”

崔浩在一旁,他也不屑於那些小伎倆,他深知劉義隆和他那些謀臣猛將都是很不好對付的。

一位貴族大臣道:“陛下,如果我們能夠得到宋國印製紙幣的模板,就可以藉機讓宋國的貨幣出現混亂,一旦宋國內亂,我們就可以趁機南進。”

崔浩不禁冷笑一聲,但是他並沒有參與進來,他只覺得那名貴族簡直就是個傻子,如果這件事可以成功,當年劉義隆初次行紙幣的時候就能夠讓宋國亂起來了。

這也是崔浩最頭疼的事情,宋國實行紙幣,魏國商人去宋國交易,大多都是帶著一些金銀珠寶和糧食,至於魏國也沒有統一的貨幣,早期也是多種貨幣共同流通,後拓跋嗣下旨,廢除以往所有銅幣,以粟帛交換,官用俸祿,仍以帛、絮、絲、粟四物為主。

所以,魏國商人只能以帛、絮、絲、粟四物到洛陽或者宋國其他城市的錢莊兌換紙幣或憑證,然後再去商會進行交易。

雖然後來有一些紙幣也在魏國進行流通,但是拓跋燾登基以來禁止宋國紙幣在魏國流通,所以商人只能以帛、絮、絲、粟四物運送到宋國進行交易。

後來拓跋燾為了囤積糧草,又下令禁止將糧食運送到宋國。

起初還真有一些效果,果然減少了糧食流向宋國,可是後來商人們現在宋國用糧食換取紙幣更加迅,所以很多商人鋌而走險,運送糧草到宋國交易。

拓跋燾也曾經對此殺過一些人,但是依舊無法阻止,最後拓跋燾不得不加上對糧食的管控。

但是魏國邊境的邊軍為了利益,多半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他們也能從中得到很多東西。

那些商人大多都會在宋國備下禮物,他們返程的時候,那些守關士卒最喜歡這些宋國禮物。

魏國雖然對於宋國行新紙幣沒有什麼動作,但是卻仍然關注。

原本由於紙幣面額不合理導致各地不穩的局面在慢慢的緩解,魏國細作的努力最終前功盡棄。

不久後,各地的奏章6續來到洛陽,劉義隆很是高興,紙幣的改革十分正確,早朝的時候,劉義隆受到了眾臣的恭賀。

隨後劉義隆在散朝之後,再次將王曇三人叫到御書房,準備再次提升改革賦稅的問題。

“陛下,不宜操之過急,不管怎麼說,如今的稅制商人百姓都沒有太多的壓力,為何要改。”王華先說道。

然而王曇卻道:“如今陛下行小額紙幣,百姓可以更加便利的進行交易,也促進了商業的進一步展,為了改善百姓生活,應當削減百姓的賦稅,並且適當增加商業稅,那些商人賺得已經夠多了,但是他們的賦稅實在太低了。”

徐麟也道:“陛下,臣認為當先像之前改革貨幣之時一樣,派人前去調查,得出結論,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嗯,您們說的都有些道理,這樣,就派人去各州郡調查一下,得出結論之後再決定。”

“諾。”

三日後大朝,劉義隆宣佈派人巡查各地賦稅情況,這讓一些大臣有些擔心,畢竟賦稅是朝廷重要收入,很多地方官員都多少會扣下一些,這也是不成文的規定,因為宋國的官奉雖然不低,但是不少官員來自百姓,他們不想還像百姓那樣生活的很簡樸。

劉義隆也知道這些情況,不過只要不過分,劉義隆不打算太嚴厲,畢竟這樣的情況只是少數,大多數官員還是有底線的。

不管怎樣,劉義隆也需要官員治理地方,而且每年朝廷都會暗中派出官員巡查地方,而且暗衛在各州郡都有眼線,那些官員只要過分,劉義隆很快就會知道。

這也是宋國的官場相對來說比較清廉的原因。

那些出身世家的官員更加小心翼翼,他們知道皇帝肯定會派人盯著他們,而且他們的目的是進入朝廷,光宗耀祖,他們家境殷實,一般不會為了那點錢鋌而走險,斷送自己的仕途。

一個月後,各地再次傳來訊息,各地稅收6續上報到朝廷,朝中大臣知道皇帝肯定要有動作了,否則不會無緣無故的調查各州郡賦稅情況。

洛陽周邊還好,江南更是稅收的主要來源,至於弘農郡,畢竟經歷戰事,所以劉義隆免除了部分賦稅。

涼州讓劉義隆有些意外,他認為涼州地處西北,收成肯定比不過江南,但是卻相差並不是太大,而且涼州、秦州逐漸能夠自給自足,並且還能上交一定賦稅。

各地情況雖然不同,但是大體都一致,雖然相對來說,百姓的賦稅不算太高,但是依舊要遠遠高於商人。

劉義隆在大朝上提出削減百姓的賦稅,並且在洛陽試點以紙幣交稅。

“陛下,自古以來,百姓交稅都以糧粟為主,一旦改為貨幣交稅,這樣十分麻煩,而且百姓需要將糧食販賣換成紙幣,再交稅,這會加大百姓的負擔,請陛下三思。”

不少大臣紛紛提出疑問和建議,劉義隆隨即道:“朕知道可能百姓一時難以接受,所以暫時在洛陽周邊試驗,而且收稅方式以紙幣和糧粟並行,由百姓自行選擇。”

“諾。”

這下那些大臣才同意,但是削減賦稅他們沒有反對,因為百姓賦稅確實很高,而且如今百姓的賦稅並不是宋國稅收的主要來源,所以削減一些並沒關係。

隨後劉義隆下旨昭告天下,削減了百姓的賦稅,而且只是農民的田稅,並不包括商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哥有一計

印第安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