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刀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章 鄧說二運敗秦 秦軍連破三城,漢朝之秦末楚漢爭霸,黔中刀客,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司馬欣率領二十萬秦兵,先於章邯部隊到達敖倉前十日,便到達楚國都城外圍的郟城。

郟城守將鄧說,楚人。大澤鄉反秦起義,跟隨陳勝一路打到原楚國舊都陳城而來,陳勝將都城建於此。

鄧說作為陳勝的貼身警衛,被陳勝任命為守衛都城將軍,負責國都城的防守安全工作。

當時陳勝復國的楚國,那展叫一片欣欣向榮,關東諸侯國老大,只有楚國打別人的份,哪有別人打楚國,國都也就一直安然無恙。

鄧說也沒再打過仗了,小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清閒悠哉,一天就是坐在辦公室,一壺清茶,一本書打一天。

都城一般晚上九點就得關城門,晚上九點後被阻礙城外官員、富人想進城你不給他幾兩銀子,是進不來的。

這麼好的日子被章邯一下搞沒了,同時給自己帶來巨大凶險。

章邯破澠池後,下一目標就是楚國都城陳城。

陳勝緊急召開軍事會議商討對策,決定南部軍團總指揮葛嬰駐守國都,鄧說駐守郟城,伍許駐守許城。

郟城位於都城保衛戰最前沿,鄧說駐守皇城以來,再沒有打過仗,加之在這個崗位一天吃吃喝喝,身體從一百二十斤福飆升至二百斤,稍微走一小段路,便氣喘吁吁。

“這個樣子還讓我去打仗,甚至還是帶著一群新兵蛋子,去與虎狼之師的秦軍去打仗,陳勝你腦殼進水了嗎!這不叫人心寒”,鄧說非常不滿自言自語說道。

不滿歸不滿,但你還得去,誰叫人家陳勝是一把手呢!

當鄧說帶著五萬新兵來到郟城,郟城百姓早逃了。

城中原有五萬守兵,因支援周文西征和曹陽保衛戰,現城中守兵不足一千人,鄧說見此光景,不由得嘆了一口涼氣。

鄧說立即派兵前往城西城向陳勝求援,陳勝手中哪裡有兵援助,唯一機會就是大夥頂住,多拖延些時間,給後方時間,招募新兵支援。

於是陳勝下令鄧說,必須死守郟城三十日。

鄧說收到命令後,氣得咬牙切齒、雙拳緊握,全身抖,只有硬著皮頭守城幾日看下。

司馬欣率領二十萬軍隊一到郟城郊區,便兵分三路,令副將張成率領三萬囚徒軍兵臨城西城與陳勝、蔡賜、張貨五萬楚軍對峙。

令副將樊欣率領二萬囚徒軍兵臨許城與伍許的四萬守軍對峙。

司馬欣自己率領十五萬咸陽新兵在郟城下與鄧說五萬楚新軍對峙。

翌日清晨,司馬欣率領十五萬秦軍猛攻郟城,居然沒有攻下來。

城樓上的五萬楚國新兵,硬是把十五萬秦國新兵給摁在郟城外地面摩擦,而且傷亡慘重,難道是鄧說戰神附體了 !

當然不是!

主要是以下原因。

一是司馬欣這十五萬隊伍也是新兵,戰鬥力和鄧說手中的新兵半斤八兩,有得一挑。

一個在城樓上,一個在城樓下,城樓上面的肯定佔優勢,何況他們擁有大量弓弩。

二是秦軍攻城重武器全讓章邯帶去敖倉了。

當時章邯只讓司馬欣牽制楚軍北上救援敖倉,沒有強制性要求他奪取城池,所以帶走全部攻城重武器。

三是郟城處於楚國都城經濟圈,是座大城市,城高牆厚,易守難攻 。

同時,郟城有個與其他城市不能相比的優勢,就是城西有座大型軍火庫。

軍火庫中存放大量武器裝備,特別是存放著五萬把弓弩和三十萬捆弩箭(一捆一百支),正是城池防守利器,彌足珍貴。

一天防守,全靠這五萬新兵揮了重要的作用。

這夥新兵第一天打仗,非常害怕,全身蜷縮藏於城樓跺中,一股腦地雙手抬高搭弩弓向城樓下亂射。

五萬把弓弩,數十輪胡亂射,三百萬支弩箭就這樣射將岀去。

按照百分之一的命中率,也得有三萬人。

可憐這群秦國新兵,不是大腿中一箭、就是胳膊中一箭、不是腦門中一箭、就是屁股中一箭。軍中陣亡六千餘人,受傷卻多達五萬人。

秦軍哪受得了這麼大傷亡,司馬欣及時下令停止攻城。

此時軍中醫務區傷員人滿為患,帳篷裡的病床早已不夠用,簡易病床鋪滿醫務區的空地上來。

這全拜郟城楚國新兵的弩箭所賜,這弩箭與弓箭的區別,就是致命性不高,但侮辱性極大,一句話,就是以量取勝。

章邯臨走時不是讓你司馬欣牽制楚軍北上援助敖倉嘛,沒有叫你一定要攻城呀。

結果被打臉了,這主要是司馬欣長期跟在章邯屁股後面混,所有光環都被老大一個人佔據。

記得戲城大勝回都城,咸陽老百姓瘋狂向著章邯一人歡呼吶喊,咸陽城少女少婦更是尖叫狂呼,與他一一握手。

站於章邯身旁的司馬欣卻沒一人與其握手,尷尬要死,進退不成,只得裝笑,那笑也太假,就是一個苦笑。

這次是司馬欣第一次獨立指揮這麼多人的軍隊,他急於表現證明,自己離開章邯也是能打仗的,而且也是能打勝仗的。

結果第一仗就被這群楚國的新兵蛋子給狠狠地揍了一頓,揍得鼻青眼腫,真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

此戰後,鄧說開始膨脹飄了起來,大家都說秦兵厲害,我看不咋的。

陳勝得知秦軍攻郟城受阻,傷亡慘重的訊息後,頓時眼開眉展、興奮不已。

立即頒旨官升鄧說一級,獎勵一百金。郟城每名守城將士官升一級,按軍級分別獎勵一至十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賀平安

賀平安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