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常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42章 當局者未必迷,問鼎,何常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宋朝度和陳風的涵養,再加上二人現在又沒有直接利益衝突,坐在一起也是敘舊,怎會冷面相對了?夏想呵呵一笑:“路上出了點狀況,來晚了,讓宋書記、陳書記久等了,不好意思。”

陳風一把拉過夏想,一如當年一樣直來直去:“夏想,你來評評理,朝度非要和我理論,說是國企改革其實是失敗了,我不同意他的觀點,國企改革推動了經濟結構的轉變,功在當今,利在後世。”

夏想明白了,原來宋、陳二人在爭論國內政治生活中爭論最大爭議最多的國企改革,他無奈一笑,很多時候,歷史會還原真相,但作為當局者,往往迷在其中。

宋朝度沒迷,陳風迷了。

夏想不是悲觀論者,但他清楚,每一次改革都是要從既得利益者手中分蛋糕。想要分食別人手中的食物,就和打土豪一樣,肯定要付出昂貴的代價,再如果主持改革者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中間的彎彎道道就更多了。

退一步講,就算主持改革者本身不是既得利益者,卻做不到真正的一心為民,而是想將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切開之後,不是用之於民,而是趁人不備放到了自己的嘴中,如此改革,不過是一個利益集團向另一個利益集團叫板,要求平分利益的資產轉移的遊戲罷了。

國企改革,出發點是好的——似乎每一次改革都有偉大並且美好的出發點,口號也冠冕堂皇得很,文革也是——所描述的前景也是一片光明,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就不那麼光明正大了。

實際上,國企改革最初是向家族勢力叫板。

再說得通俗一點,在夏想初入官場之時,也曾經大聲為國企改革叫好,並且對家族勢力深惡痛絕,也為平民一系敢於為民請命,正面狙擊家族勢力進一步掌控國民經濟的命脈所做的一切而歡欣鼓舞。

但隨著夏想級別的提升,眼界的開闊,接觸到了更深層的真相之後,他才發現,在以為民請命為名義的改革之下,國企改革確實卓有成效,無數國企被拆分,被私有化,蛋糕被切成了許多小塊,形勢一片大好。

只是可惜的是,蛋糕並沒有裝進百姓的口袋,也沒有變成任何推動力,就如GDP年年增加百分之多少一樣,百姓的工資收入和幸福感不見增長,就不免讓人聯想——錢和幸福,哪裡去了?

切了大蛋糕,百姓沒吃上蛋糕,只撿了一點兒蛋糕渣,被切割成無數小塊兒的蛋糕哪裡去了?國企改革的最大的收穫就是國有資產的嚴重流失,但流失也要有個去向才對,不可能平空消失了。

直到夏想邁出燕省之後,他才恍然大悟,國企改革,國有資產流失,家族勢力的利益受損,小蛋糕都被裝進了改革者的口袋。歸根到底,每一次改革,都是一個利益集團向另一個利益集團挑戰,要求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的光明正大的藉口。

也是平民一系在近十年來,迅速壯大並且能夠成為一極的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蛋糕是做大了,但分不分蛋糕的權力不在百姓手中,百姓只是在臺下的圍觀者,除了起鬨之外,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切蛋糕的高官權貴大發善心,分一點兒給他們。

時至今日,連夏想都清清楚楚看得透徹的道理,陳風會不明白?夏想的不解之處就在於此,陳風已經官居省委書記高位,國內的政治形勢和經濟問題,他應該瞭然於胸,還會為國企改革辯護,應該是基於政治目的。

難道是……夏想一瞬間想到了什麼。

宋朝度比夏想認識陳風更早,但要說誰更瞭解陳風,夏想敢說除了陳風自己之外,就是他了。他對陳風的研究和了解,不比陳風本人差上多少。

今天和宋朝度、陳風會面的本意是敘舊,然後討論一下國內形勢,再關注一下陳風入局之事,夏想現在明白了,陳風入局之事,難度很大。

正是因為難度太大,陳風一向坦蕩,也難免病急亂投醫了。

廣義上講,陳風在政治立場並不十分傾向的前提下,能做到省委書記的高位,也算是國內政治生活之中特例了,既非家族勢力,又非團系或反對一系的陳風,想要更進一步進入政治局,就必須堅定地站隊,在團系無門、家族勢力又不會接納他的情形之下,他倒向平民一系,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而且陳風骨子裡也有平民情懷,雖然他有政治智慧,但性格決定了他的立場,就如上世他被高成松利用,最終又被高成松拋棄,被判了重刑,也是性格之中激進的一面所致。

陳風提出問題,宋朝度也饒有興趣地看向了夏想,期待夏想精彩的回答。

夏想的回答,卻出乎宋朝度和陳風的期待,他微微一笑:“明天是付老爺子的追悼會,追悼會上發生的事情,將會完美地解答宋書記和陳書記的爭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奶爸修仙下山,開局雙胞胎女兒

朱雀火火火

帶資進組的戲精

阿辭姑娘

唐先生又把老婆慣壞了

皎皎明月光

皇家小公舉+番外

趙十一月

再見,建築師!職場風雲

藍星趣談

這次要走學霸路線

天葵金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