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
-解析:要像用锱铢来衡量物品轻重、用毫芒来判定事物细微差别一样,仔细考量文章的优劣,决定内容的去留。此句强调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对文章的修改和完善需要极其细致,从细微之处入手,对每一个字词、每一层意思都要精心斟酌,以确保作品质量,体现了文学创作对精益求精的追求。
苟铨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当
-解析:如果经过仔细权衡做出的裁决,就一定要使其符合标准且恰当合理。此句表明在对文章进行考量和修改时,要有明确的标准和原则,确保所做的调整能够使文章更加完美,强调文学创作中修改环节要遵循一定规范,以保证作品质量达到较高水平。
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适
-解析:有的文章内容繁杂、道理丰富,但主旨却不够明确恰当。此句指出文学创作中可能出现的一种问题,即虽然文章在内容和事理方面丰富多样,但由于缺乏清晰明确的主旨引领,导致读者难以把握文章核心意图,强调主旨明确对于一篇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极无两致,尽不可益
-解析:文章的主旨应当独一无二,内容表达要恰到好处,不可再增加或删减。此句强调文学作品在主旨和内容表达上应追求精准性和完整性,主旨明确单一,避免多义混淆;内容表达要适度,既不过多冗余,也不过少缺失,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体现对文学作品质量的高标准要求。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解析:确立几个关键的语句并放在重要位置,这就是一篇文章中最精彩、关键的部分。此句阐述了警句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警句能够提纲挈领,突出文章主旨,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把握文章核心,是提升文章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
-解析:虽然众多文辞有条有理,但必须依靠这些警句才能挥它们的功效。此句进一步强调警句对于文章的引领和提升作用,即使文章整体文辞通顺、条理清晰,但若缺少关键的警句,也难以充分展现其价值与魅力,突出了警句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
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解析:显然,这样(依靠警句)功效显着且弊端较少,所以只要达到足够的效果就不必轻易改动。此句表明运用警句对文章效果提升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创作者应重视警句的运用,一旦通过警句使文章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就不应随意更改,体现了对警句在文学创作中重要性的认可与肯定。
或藻思绮合,清丽千眠
-解析:有的文章文思如美丽的丝织品般交织,风格清新明丽,富有光彩。此句描绘了一种优秀的文学创作状态,文章构思精巧,文辞优美,如同精美的丝织品,展现出清新亮丽的风格,给人以美好的阅读感受,体现了文学创作在构思与语言运用上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
炳若缛绣,凄若繁弦
-解析:文章光彩照人如同华丽的刺绣,情感凄婉好似繁复的琴弦。此句通过比喻进一步描绘这类文章的特点,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形象地展现出文章在文采和情感表达上的魅力,既有如刺绣般绚烂的文采,又能像琴弦弹奏出的曲调那样传达出凄婉动人的情感,强调文学作品在形式与情感表达上的感染力。
o必所拟之不殊,乃暗合乎曩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解析:但如果所创作的文章与前人的作品没有差异,那就会不知不觉地与前人的篇章雷同。此句提醒创作者在追求文采与情感表达的同时,要注重创新,避免与前人作品雷同,强调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和创新性的重要性,不能一味模仿,要展现出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
-解析:虽然是自己精心构思的内容,但还是担心别人已经先于自己表达过了。此句刻画了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担忧,即便自认为是独特的构思,仍害怕与前人撞车,体现了创作者对创新的追求以及对文学创作独特性的重视,反映出文学创作领域对创新的高要求。
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
-解析:如果这样(与前人雷同)有损于廉洁和道义,即使自己很喜爱(这些内容)也一定要舍弃。此句强调在文学创作中,一旦现内容可能存在抄袭或与前人雷同且有违道德规范的情况,无论多么喜爱,都应坚决舍弃,体现了文学创作应遵循道德准则,注重原创性和思想道德层面的要求。
或苕颖竖,离众绝致
-解析:有的文思如芦苇花和草穗般挺拔出众,具有独特凡的情致。此句描述了一种独特新颖的创作灵感或构思,形象地展现出其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特点,强调文学创作中独特创意的重要性,这种独特的构思能够使作品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形不可逐,响难为系
-解析:其形象难以追随模仿,其韵味难以系留捕捉。此句进一步强调那些独特新颖的创作灵感或构思具有不可复制性,如同灵动的形象和缥缈的声响,他人难以捉摸与效仿,突出独特创意在文学创作中的珍贵与独特价值,体现了文学创作追求独一无二表达的特质。
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纬
-解析:它孤独地独立特立,不是一般的言辞能够编织而成。此句继续描绘独特创意的独特性与卓越性,强调这种独特的灵感构思如同独立高耸的存在,普通的文辞难以将其恰当呈现,突出独特创意需要与之匹配的高表达技巧,以彰显其非凡之处。
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
-解析:创作者此时内心寂寥,找不到与之匹配的表达,思绪徘徊却无法整理出头绪。此句刻画了创作者面对独特创意时,因难以找到合适表达方式而产生的内心纠结与困扰,体现出将独特灵感转化为具体文字过程中的艰难,反映了文学创作中灵感与表达之间有时存在的落差。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解析:石头藏有美玉,山林就会光辉闪耀;江河含有珍珠,川流便显得妩媚动人。此句以生动的比喻说明,正如玉石、珍珠能提升山水的美感一样,独特的创意能够极大地提升文学作品的品质,强调独特创意在文学创作中的关键作用,是使作品出彩的重要因素。
彼榛楛之勿翦,亦蒙荣于集翠
-解析:那些丛生的榛树和楛树不必修剪,因为有翠鸟栖息也会增光添彩。此句比喻在文学作品中,即便存在一些平凡的部分,只要有独特新颖的元素(如翠鸟),也能使整体生色,说明独特创意对弥补作品平凡之处的重要性,强调在创作中应重视独特元素的运用。
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
-解析:把通俗的《下里》和高雅的《白雪》相连接,我也能成就它的壮美。此句进一步表明,即使作品中融合了通俗与高雅不同层次的内容,只要有独特的创意和巧妙的构思贯穿其中,依然可以成就伟大的作品,体现了文学创作中多元元素与独特创意相结合的可能性与重要性。
o或讬言于短韵,对穷迹而孤兴
-解析:有时借助短小的篇幅来寄托言辞,面对有限的题材独自生兴致。此句描述了一种创作情形,创作者在短小的篇幅和有限的题材中展开创作,考验其在受限条件下挖掘主题、激创意的能力,展现文学创作在不同篇幅和题材限制下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俯寂寞而无友,仰寥廓而莫承
-解析:低头只见一片寂寞,没有可呼应的素材,抬头仰望辽阔天空,也找不到承接的内容。此句刻画了创作者在这种短小篇幅和有限题材创作时可能面临的困境,感觉缺乏足够的素材支撑,难以展开丰富的表达,体现了在特定创作条件下的艰难。
譬偏弦之独张,含清唱而靡应
-解析:就好像单弦独自弹奏,虽有清越的歌声却无人应和。此句以单弦独弹无人应和为喻,形象地说明在上述创作困境下,作品可能显得单薄,缺乏丰富的层次和呼应,强调在创作中要避免因条件限制而导致作品内容单一的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