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描述曹操抱着小女儿,指着幼子曹豹托付给其他四子并落泪的场景,陆机感慨曹操往昔以天下为己任,如今却只能将爱子托付他人,通过这种强烈对比,凸显曹操英雄末路的悲哀,展现其铁血外表下的儿女情长,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同乎尽者无余,而得乎亡者无存。然而婉娈房闼之内,绸缪家人之务,则几乎密与!
-解析:指出随着曹操死亡,一切都将消逝。但他在闺房之内与家人情意深厚,对家中事务安排细致周到。此句一方面强调生命终结的虚无,另一方面展现曹操对家庭的深情与责任感,从家庭角度丰富了曹操的形象。
o又曰:“吾婕妤妓人,皆着铜爵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朝十五,辄向帐作妓。汝等时时登铜爵台,望吾西陵墓田。”
-解析:再次引用曹操遗令,关于将婕妤、歌女安置在铜雀台,并安排了台上的灵帐设置、饮食供奉以及每月初一、十五的歌舞表演,还要求子女时常登台眺望西陵墓地。这体现曹操对身后之事的详细安排,反映他对尘世的留恋,从侧面展现其复杂情感和性格。
又云:“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着藏中。吾余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既而竟分焉
-解析:继续叙述曹操遗令,包括将剩余香料分给夫人,让她们学做鞋带卖钱,以及对自己历任官职所得绶带和剩余衣裘的处置。“既而竟分焉”表明后人按照他的遗令分了这些遗物,进一步体现曹操对家人生活的细致考虑,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终结后一切物质的分散与消逝。
亡者可以勿求,存者可以勿违,求与违,不其两伤乎?
-解析:陆机对曹操遗令及后人执行情况出感慨,死去的曹操已无法要求什么,活着的人不应违背遗言,但无论遵循与否,都令人伤感。此句深化了对曹操命运和人生无奈的叹惋,引对生死之间复杂情感和无奈处境的思考。
悲夫!爱有大而必失,恶有甚而必得;智慧不能去其恶,威力不能全其爱
-解析:陆机在此直接抒情并表议论,感慨爱到极致必然会失去,厌恶至极反而会得到,智慧无法去除厌恶之事,威力也不能保全所爱之物。这是对曹操一生的总结,也是对人生普遍现象的深刻洞察,揭示生命中情感与欲望的无奈和无常。
故前识所不用心,而圣人罕言焉。若乃系情累于外物,留曲念于闺房,亦贤俊之所宜废乎!于是遂愤懑而献吊云尔
-解析:陆机认为有先见之明的人和圣人都不关注或很少谈及此类情感与欲望之事,因为被身外之物束缚情感、在闺房琐事上留存深切挂念,是贤能杰出之人应戒除的。最后表明自己因心中愤懑而写下这篇吊文,再次强调文章主旨,即对生命无常、情感欲望无奈的感慨和反思。
正文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解析:这几句是关于时间的记载。“岁次玄枵”表明年份处于玄枵这一星宿所对应的位置,古代常以星宿与年份对应来纪年;“月旅蕤宾”指月份为蕤宾,在古代乐律与月份的对应关系中,蕤宾对应五月;“丙丁统日”说明这一天按天干纪日法属于丙日或丁日;“乙未御辰”表示这一天的地支为未。作者通过详细记录时间,营造出一种具体而真实的氛围,为下文叙事做铺垫。
潘生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解析:“潘生”指潘岳,“凭轼西征”描绘潘岳手扶车前横木向西而行,“自京徂秦”明确其行程是从京城前往秦地。此句点明人物和行程,引出后续潘岳在旅途中的感慨。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解析:潘岳不禁感慨,从古到今,时间多么邈远悠长啊!宇宙广阔无垠、模糊不清,是由混沌之气演化并甄别出天、地、人三才。此句从宏观角度抒对时空和宇宙演化的感慨,为后文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奠定基调,展现出一种宏大的时空观和对世界本源的思索。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唯生与位,谓之大宝。生有修短之命,位有通塞之遇
-解析:这里进一步阐述三才为天、地、人之道,而在人生中,生命与地位被视为宝贵之物。生命有长短之分,地位有通达与困厄之别。此句将宏大的宇宙思考拉回到人生层面,指出生命和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它们的不确定性,引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鬼神莫能要,圣智弗能豫
-解析:强调无论是鬼神还是圣智之人,都无法掌控或预先知晓生命的长短和地位的通塞。此句突出人生境遇的不可预测性,强化了命运无常的观点,让人们意识到在命运面前,人力的有限。
o当休明之盛世,托菲薄之陋质。纳旌弓于铉台,赞庶绩于帝室
-解析:潘岳说自己处于美好清明的盛世,托身于自己菲薄浅陋之身,得以在朝廷接受征聘,为帝室的众多功绩增添光彩。此句描述自己在盛世中的机遇,表达对能为朝廷效力的一种感慨,同时也暗示这种机遇的偶然性,与前文命运的不可预测相呼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嗟鄙夫之常累,固既得而患失。无柳季之直道,佐士师而一黜
-解析:潘岳感叹自己常有世俗之人的忧虑,患得患失。又自谦没有柳下惠那样的正直之道,辅佐掌管刑狱的官员却遭黜免。此句通过自我反思,展现出在仕途上的波折和内心的矛盾,表达出对自身行为和境遇的无奈。
武皇忽其升遐,八音遏于四海。天子寝于谅暗,百官听于冢宰
-解析:“武皇”指晋武帝司马炎,“升遐”表示去世。晋武帝突然离世,天下停止了各种音乐娱乐活动。新天子居丧,百官听命于冢宰。此句描述晋武帝去世后的朝廷局势变化,暗示政治环境的改变,为后文个人命运受政治环境影响做铺垫。
彼负荷之殊重,虽伊周其犹殆。窥七贵于汉庭,诮一姓之专朝
-解析:潘岳感慨当时执政者肩负的责任极其重大,即使像伊尹、周公那样的贤能之人也会感到危险。他以汉代七贵专权之事为鉴,讥讽一姓专权于朝廷的现象。此句借古喻今,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和批判,揭示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逼危疑之难居,迥高悬于阙廷。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
-解析:潘岳觉得自己处于充满危险和猜疑的政治环境中,如同高悬于朝廷之上,处境艰难。那些所谓善于谋划的人也感到迷茫,正直的言论被认为是虚妄的。此句生动描绘出在复杂政治环境中个人的迷茫与无奈,反映出政治局势对人的压迫。
困颠沛以羁旅,畏谤讟于舆台。嗟东道之辽缅,溯江湘而不遑
-解析:潘岳说自己陷入颠沛流离的羁旅生活,害怕被下层百姓诽谤。他感叹东边的道路遥远,想要溯江湘而上都没有闲暇。此句描述自己在政治困境下的艰难处境和内心的恐惧,以及对前途的无奈。
愿言唁卫,泛舟川。过漂渚而寄食,托芦中以采薪
-解析:潘岳希望能像古人一样,驾船在河上航行,路过漂泊的洲渚时寄食,在芦苇丛中靠打柴为生。此句通过想象一种远离政治纷争的生活,表达出对平静、自在生活的向往,与前文的政治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或乃沂洄以通济,或乃沿流而遂迁。故夫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能通之,此乃士人所以贵也
-解析:潘岳认为,有时逆流而上以求通达,有时顺流而下随遇而安。士、农、工、商四民各有自己的职业,都以实现自己的志向为乐。只有通达事理的人能明白这个道理,这就是士人可贵之处。此句从个人境遇上升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出一种顺应命运、追求内心志向的人生态度,点明士人在复杂人生境遇中应有的智慧和价值。
……